初七,入夜,寒风扑簌。
焦府灯火如昼,二进中厅外,焦府的仆役们全部警惕看守,不准任何人进入二进院落范围内。
中厅内灯光明亮,屋内放着六只炭炉,将温度炙烤的很高,暖洋洋的。
几名身穿便服的官吏坐在中厅的太师椅上,焦阁老坐在主位,兴是中厅内温度太高,亦或者说焦阁老现在心情很糟糕,满头大汗,显得很是急躁。
他先喝了一口茶,然后才急不可待的对众人道:“蔚王殿下要开海。”
中厅内坐着的分别是吏部考功员外郎张彩、左佥都御史陈玉、礼部右郎中张璁,都是阿谀奉承之流,说一句奸臣聚会都不为过。
当他们听到焦芳的话后,不由全部呆滞当场,不可置信的道:“甚么?”
“开,开海禁?!”
焦芳再次灌了一大口茶道:“是,开海禁。”
张彩当先开口道:“阁老啊,这怎么可能啊!”
“洪武定下祖制,片板不得入海,除了国家之间的商业朝贡之外,大明的船只已经百年没有下海过了。”
虽然永乐朝促成了名震一时的郑和下西洋,可这也是官方的举措,现在要做的是全面开海禁,让民间商人都有资格下海经商。
其中困难,可想而知!
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就他们四个人,能对抗整个文官士大夫集团吗?
再说了,从任何角度来看,他们都找不到开海的理由!
“阁,阁老啊,这不可能啊!”
焦芳满头大汗,将外衫给脱下来,淡淡的道:“老夫难道不知道此事不可为?”
“可蔚王殿下说的坚决,所以今日老夫才来找你们商量,看看能否找到突破的办法。”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玉摇摇头道:“这根本想不到任何办法,阁老,殿下为何忽然突发奇想,想要开海啊?”
焦芳心道你问我,我问谁?你怎么不去质问蔚王?
不过这种大不敬的话他始终是不敢说的,于是焦芳道:“随着大明朝现阶段商业发展如此迅速,丝绸、瓷器、茶叶等在海外需求巨大,一旦开海,商税会再次翻倍,这兴许就是蔚王所图。”
“殿下志向高远,老夫也无法精准揣测殿下之心思。”
焦芳给众人一个合理的理由。
“且不说这些,殿下这次态度坚决,这场战斗要是赢了,升官加爵,殿下怎么对待我们的,想必大家也都知晓。”
“可若是输了,后果如何,老夫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大家还是全力以赴吧。”
焦阁老你说的轻巧,这是全力以赴的事儿么?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哪儿能看到一点希望?
就凭他们几个杂鱼,能扳倒太祖爷定下的祖宗制度?这是大不敬之罪,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啊!
陈玉沉思了片刻,才开口道:“阁老,都察院最近可能要派人去巡查浙江,下官……”
焦芳冷笑道:“你不会以为你申请去浙江,殿下就会放你去吧?我告诉你,就算闵珪点名让你去浙江,殿下都能将这道任命给收回来!”
“不要想着退缩,现在没有任何的退路。”
陈玉脸色难看,道:“可这就是没希望的仗啊!”
焦芳淡淡的道:“也并非没有希望,殿下给了老夫一条思路。”
“什么?”
众人好奇的盯着焦芳。
焦芳道:“查史料,弘治十二年怎么让蔚王就藩昌平的,陈大人你心知肚明。”
“当时能从永乐朝史料中找到藩王近藩的史料支撑,这次未必也不可能!”
听到这话,张玉忽然如当头棒喝,双眸渐渐明亮起来,心中已然有了思路。
最怕就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只要有了思路,一切都好说。
弘治十二年蔚王就藩的辩论,陈玉和张璁是知晓的,顿时便有了辩驳的思路,但张彩毕竟才被调入京师。
等陈玉和张璁将思路告诉张彩后,张彩才恍然大悟,不由感慨蔚王的手段是真的老辣,要在不可能中找出一条可能,统筹指挥着手下这群人按照他的思路去办差。
这是何等的大局观!
焦芳挥挥手道:“好了,你们既已有了思路,就快点回去彻夜查史料吧。”
“老夫且告诉你们,我们的时间只有九天,上元节一过,望日朝参开始,蔚王就要吹起冲锋的号角。”
“这段时间休要再做其他事,安心查史料,想辩驳的言论,每晚来老夫这里汇总!”
众人纷纷拱手道:“喏!”
焦芳挥挥手道:“去吧,希望大家勠力同心,替蔚王打好这场战斗!”
……
派遣去浙江的御史已经在去的路上,同时锦衣卫、东厂的人也开始秘密朝浙江调,还有蔚王府的潜龙秘卫,纷纷聚焦于浙江。
杨廷和也开始用浙江官场上的力量去彻查备倭指挥使司旗官被杀之事,同时秘密调查浙江官场和民间商人参与走私的情况。
最近京师也开始盛传海上贸易之丰厚利润,只是谁传出来的却不得而知。
不过京师的高官们现在工作重心都是二月份即将到来的会试,并没有对此太过于关注。
殊不知这些苗头就是朱厚炜的提前开海预热。
户部右侍郎林泮府邸。
一封从浙江送来的秘信交到了他的手上,看完后,林侍郎勃然大怒:“糊涂!”
“他真以为杨廷和是吃干饭的?这种把戏能骗得了备倭指挥使司,能骗的了杨廷和?!”
林泮对自己二弟佯装倭寇杀大明旗官的事甚为震怒,杨廷和现在坐镇浙江,即便他仅仅只是个宁波知府,可这样的人在宁波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谁知道杨廷和会不会顺藤摸瓜查到自己二弟头上?
“老爷,要不要让二老爷那边暂停走私之事。”
林侍郎沉思片刻,道:“不用。”
他是真的尝到了甜头,每天走私分过来的利润已抵上他一年的俸禄。
“传信给老二,让他提防杨廷和,若真被杨廷和查到了苗头,那就……干掉杨廷和!”
“喏!”
……
弘治二十一年,上元节刚过,正月十六开启了今年第二场大朝会。
今日的朝会,注定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