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到了云中郡先搞定三酸两碱,再来慢慢积攒粮食制造高度酒精,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先把蒸馏技术弄出来了。
之前不敢弄的原因很简单,跟火药一样,这玩意儿太容易制作了,所以也非常容易泄露出去。
几个木匠携手,一个巨大的瓦甑很快就做好了。
君名扬检查了一遍,跟他形容的差不多,蒸馏管道是用细竹子代替的,竹管穿过一个水桶,水桶里需要人一直更换凉水作为冷却。
怕冷却效率不高,君名扬让木匠多加了几重冷却的水桶,几层水桶从瓦甑的最高处一直堆叠到地面。
君名扬指挥几人把浊酒混入米糠然后铲入瓦甑,然后又用浸湿的绢布将所有接缝处全部捆扎严实,确保不会有酒精蒸汽泄露出来,这才让沈清欢烧火,自己则仔细盯着竹筒出口。
符妙在旁边给君名扬打下手帮忙,一边又疑惑地问道:“夫君提早酿这烈酒,是为了防范瘟疫蔓延?”
她记得夫君提到过,酒是否够烈,跟酒水里的酒精含量有关,而酒精又可以杀灭细菌和病……什麽毒来着,至于细菌和病毒是什么,她并不明白,夫君解释得也很含糊。
只说是肉眼不可见的极微小的东西,绝大多数病症都是这两样微小的东西引发的。
“对,瘟疫就是某种病毒蔓延,防范瘟疫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酒精杀灭病毒。”君名扬点点头,冷凝后的竹管里已经开始流出清澈的酒液了。
君名扬拿了个小坛子接酒水,同时拿来一个碗接了一小碗,然后让招财递过来一支蜡烛,手指头沾着的酒水在蜡烛上一闪即燃。
众人看得惊诧不已。
接满一小坛,大概也就两三斤的样子,君名扬立马拿笔在坛子上写了个阿拉伯数字“1”,然后用荷叶盖住坛口,再用融化的蜡油封存。
“这一罐酒,妙妙你替我收好。”然后才用新的大坛子去接剩下的酒,又在坛口盖了一块白布,仔细观察着酒花。
小心抱着小罐子的符妙没忍住问道:“可是夫君你不是说,治疗瘟疫病状最有效的药物,是青霉素和大蒜素吗?”
君名扬摇摇头,“青霉素和大蒜素的制备同样要用到高浓度酒精。而且……培养合格的青霉菌就要数月之久,时间上来不及了。”
除此之外,还有青霉素用量标准如何确定、青霉素过敏问题、如何保存之类的一堆麻烦等着解决。
大蒜素短时间内倒是能弄出来,但大蒜作为调味料价格并不低,而且饥荒年代也没人大面积种植大蒜,所以想要制备大蒜素,也只能等到回了封地大面积种植大蒜之后再做打算。
青霉素?这又是什么?沈清欢小心的偷听着,刚才所说的酒精她大概还能猜出来是酒水里的精华的意思,在后面的病毒、青霉素大蒜素之类云云,她就完全弄不明白两人在打什么机锋。
脑子里听得一团糟,只知道他们在说瘟疫和什么病毒有关,病毒和酒有关,又和什么青霉素大蒜素有关。
不多时,又是一坛酒接好,大约能有三四十斤。
君名扬写了个2,交给招财,
“凡是写了这个字的,都交由你保管。如果真是瘟疫,所有船只人员,每日必须用这酒擦拭身子一次。关着马匹牲畜的底仓近期也要每日撒一次石灰水。”
“是。”招财点头应下。
接着去接第三坛酒,辛无病带上船的浊酒很多,一缸三四十斤,他带了三十多坛子。
前去云中郡路途遥远,这几十缸酒除了他自己喝,更多的是拿来犒赏疲乏的将士用。
护送棺木一路,枯燥无比,又是去偏远的云中郡,再禁止军士饮酒,弄不好就会有人闹事哗变。
按君名扬估计,这批酒蒸馏出来,大概能得到上百斤五十度以上的酒,再加上酒精度最高的头段酒四五斤。
第三坛酒很快就接完了,后面剩下的几乎全是水蒸气的冷凝水,君名扬让人把瓦甑打开,重新加入了几缸浊酒,又把第三坛酒精度不够的酒倒回去复蒸。
“待会儿安排人守着,就按这个步骤来弄。”君名扬跟招财嘱咐道,“记住,最先出来的头段酒只要两斤,接出来之后立马保存好,以后我有用。”
符妙想了想,也说,“那几个制作瓦甑的匠人,直接招入侯府,让他们务必对此事守口。”
沈清欢还在盯着瓦甑发呆,君名扬敲了敲她的脑袋,没好气道,“有人烧火了,把你刚才记下的浮尸状态给我看看。”
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要把酒拿来蒸一遍的沈清欢偷摸瞪了君名扬一眼,从衣袖里拿出记述的纸。
君名扬拿起来看了一下,又把纸横了个方向,最后又敲了沈清欢脑袋上一下,“你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沈清欢委屈地揉着头,她写的字明明很工整好不好!
符妙凑过去踮起脚尖看了一眼,把纸竖了回去,“夫君,竖着念。”
看了一下,她皱了皱眉,也看向沈清欢,“怎么是写的篆文而非隶书?”
倒也不怪君名扬看不懂了,他从未去过西北关边疆,只认识隶书。
天下十二国,文字共八种写法,燕国主流官字是隶书,大越与楚国的官字才是鸟篆字,两者也有相差,楚国字体修长为大篆,越国为小篆。
而沈清欢写的字体便是小篆。
刚还在心里笑话君名扬果然是个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的废物,忽然惊觉自己好像一不注意就露了鸡脚。
沈清欢心里陡然一跳,结结巴巴的解释:“我……我家之前地处边疆,又时常去往越国行商,所以自幼习惯写篆字。”
“是吗?”符妙狐疑地看了沈清欢一会儿,总觉得她好像有些心虚?
但她这个解释倒也有些道理,如裴怀玉之类的边关将领,因为要接收密探打探的情报,同样精通篆体。有时寄送家书时一时不觉,也会以篆体写信。
“不怪你,以后记住用隶书写。”符妙从君名扬那里要过来那张纸,“我去替夫君重新抄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