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乾佑正要开口,这时长史史万山说道:“元帅,卑职觉得,孙将军是真心投靠大燕的,应该不会故意放走降卒。”
说着,他将崔乾佑拉到一边,轻声说道:“元帅,军中还有一万多降卒,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眼下,要么杀了孙翊则,要么还是得忍。不过,元帅,眼下杀了孙翊则,那一万多降卒可能会造反。
要是降卒造起反来,唐军趁机杀出来策应,我们就被动了。”
崔乾佑点了点头。关于这一点,他何尝没有考虑到。当初,为了整编这支降军,他将所有的将领都撤掉了,换成了自己人。
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控制住军队。没想到,在唐军的拱火与接应之下,这些降卒扎扎实实地给他上了一课。
眼下,军中还有上万的降卒,他必须稳住这些人,不能让他们东施效颦。
“你有什么办法?”
“卑职认为,孙翊则在降卒中还是有地位的,不如将这一万多人都交给他。反正中郎将、校尉、旅帅、队正都是咱们的人,他也带不走。
这样,孙翊则差不多还是一个光杆司令,却可以帮助咱们稳住降卒。只要不让他们去打头阵,他们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
遇到打顺风仗的时候,让他们也去刷刷战绩。只要沾了唐军的血,他们就都回不去了。”
“好计策!就按你说的来办。”崔乾佑说着,转向孙翊则,说道,“孙将军,今日之事,本帅不想追究你的责任。但是,你给我听好了,绝对没有第二次!否则,军法无情!”
“末将感谢元帅不杀之恩!末将誓死效忠元帅,为元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孙翊则说着,穿着甲胄,很艰难地叩了一个头。
“孙将军,本帅考虑了一下,还是将那一万多降卒交给你去带。你给本帅记住了,一定要安抚好这些降卒。若是再生变故,本帅拿你是问!”
“谢元帅恩典!末将一定安抚好这些降卒,让他们绝对效忠于元帅,效忠于大燕!”
“好了,起来吧!本帅不看你说了什么,就看你是怎么做的,千万不要让本帅失望!”
“末将遵命!”
“田承嗣那边有什么动静吗?”崔乾佑转向司马崔恒生。
“禀元帅,那边没有什么动静。”
崔乾佑想了想,说道:“传令田承嗣,让他移驻城南,本帅要移营城东。”
“元帅,要放弃城北吗?”
“城北不好打。其一,李俶所部原来有一万八千人,现在增加了三千多人,人数已过两万。
其二,就算打下了启夏门,穿过禁苑后,还是会遇到重玄门和玄武门,相当于要打几次,不划算。
思来想去,本帅决定,从即日起,移驻城东。城东人少,应该会好打一些。”
众将领和僚佐闻言,吃了一惊。见崔乾佑决心已定,又在气头上,不敢多说。
“众将听令,午时造饭,申时拔营,酉时之前到达城东营寨!”
……
得知李俶和狄若曦打了一个大胜仗,策反了三千六百多名潼关降卒,李亨喜不自胜,对着裴冕、韦见素、房琯和王思礼不停地说道:“大获全胜!大郎和狄侍郎果然没让本宫失望!”
“恭喜殿下!这是殿下仁德醇厚,广平郡王和狄侍郎见机行事的结果!”裴冕拱了拱手,说道。
“裴相,别急着拍本宫的马屁。崔乾佑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肯定会咽不下这口气。下一步,叛军一定会疯狂进攻。你们几个探讨一下,叛军下一步的进攻重点在哪里?”李亨扫视了众人一眼,问道。
这种胜不骄的气度,让众人甚为佩服。
“殿下,老臣认为,崔乾佑下一步应该会重点进攻城东。”韦见素率先开了口。
“为何?”
“殿下,叛军在城南吃了亏,在城北又吃了大亏,只有城东还没有尝试。当然,也不是没有尝试,高侍御还发动了一次夜袭。不过,这一次的损失并不大。
按照叛军得到的情报,城北现在有两万多人,不算上城东的田承嗣所部,崔乾佑自己也只有两万多人,他还敢打城北吗?
所以,老臣觉得,崔乾佑打城东的可能性比较大。”韦见素说着,朝李亨拱了拱手,以示尊重。
“裴相,你的意见呢?”
“殿下,老臣基本赞成韦相的看法。”裴冕习惯性地捏了捏胡须,继续说道,“老臣担心,崔乾佑会向安庆绪求援。
方才老臣得到消息,安庆绪率领五万叛军离开了洛阳,暂时驻扎在陕郡,离华阴县不过两百多里,离长安也不过四百多里。
眼下,崔乾佑已经不是心腹之患,我们还巴不得他多多进攻。他每进攻一次,就给了我们一次以战代练的机会。而且,相对而言,叛军的伤亡损耗比我军要大得多。
老臣担心的是安庆绪。不论崔乾佑求不求援,只要他拿不下长安,安庆绪的五万大军就会杀过来。
两军合在一起有八万多人,而且,安庆绪麾下全是精锐,战斗力十分强悍。
若是郭元帅的几万人不能及时赶到,长安将陷入危险之中。”
裴冕一说完,其他人都点了点头,脸色顿时蒙上了一层乌云,将方才的喜悦冲刷得干干净净。
“本宫清楚,安庆绪这人生性彪悍,极为好战。安禄山若是派他来援,确实是一个大麻烦。裴相,可有郭子仪的消息?他们现在到哪里了?”此时,李亨的脸色也是愁云密布。
“殿下,老臣尚未得到消息。黄河以东的驿站全部崩溃,没有任何的消息传过来。老臣推测,如果顺利的话,郭元帅所部应该已经到达北都。
从北都到长安,最快最快也要半个月。而且,叛军已经占据河东、冯翊,安庆绪还在陕郡虎视眈眈,郭元帅必须绕路,否则就会被他们咬住,自身难保。”
李亨点了点头,此时,除了凭城内力量守住长安,也没有其他办法。
“这些降卒怎么办?”李亨转向王思礼,问道。
“殿下,臣以为,可以将他们编入陇右军。”王思礼心直口快地说道。
裴冕用异样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这才反应过来:“殿下,臣并非出自私心。相对来说,将潼关降卒编入陇右军更合适一点。”
李亨点了点头:“那就这么办吧。”
就在这时,太监冷宜峻快步跑了进来,高喊着:“太子爷,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