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姨娘与西域使团的勾结,显然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料。
她必须尽快找到确凿的证据,否则不仅她和陆氏会陷入危险,整个帝都都可能因此陷入动荡。
回到旧宅后,姜冉将春桃带来的情报一一告诉了陆氏。
陆氏听完,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冉儿,夏姨娘与西域勾结,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对付我们母女。她的野心,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姜冉点点头,低声说道:“阿娘,我们必须尽快联系外祖父。他在陈仓经营多年,一定有办法帮我们揭穿夏姨娘的阴谋。”
陆氏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写信给父亲。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是否还愿意认我这个女儿......”
姜冉握住陆氏的手,柔声说道:“阿娘,外祖父既然将这间旧宅留给了您,说明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您。
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地请求他的帮助,他一定会答应的。”
陆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终于下定决心:“好,我这就写信。”
夜深人静时,姜冉独自坐在书房中,仔细研究着春桃带来的那张写满西域文字的纸张。
虽然她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但外祖父这间宅子的书房里却收藏了不少西域书籍,她在闲暇之时粗看了几眼,偶然发现了几本西域字书。
她今晚本想对照着字书查看这纸张上的大致内容,但对比了许多,感觉纸张上的文字更像加密版的西域文字。
也许是夏姨娘他们并不放心直接用西域文字交流,因此独创了一套交流方式,将整个的字拆解出来,这在外人看来就是毫无意义的线条。
姜冉隐隐觉得,就算是精通西域文字的人可能也很难破解其中的意思。
她也就索性不浪费时间,将纸张藏进梳妆台的暗柜,心想也许可以找个时机拜托沧溟帮她看看。
此后几日,姜冉都未在学堂看到过沧溟的身影,据说是在为西域相关事宜忙碌。
虽然西域使团已经离都,但悬在姜冉心上的那些西域谜团仍未揭开。
姜冉暗下决心不再被动地等下去,她决定主动出击去国师府逮人。
然未等她出发,帝都便发生了巨大的动荡。
这日辰时之初,姜冉就被街上的马蹄声惊醒。
她推开窗棂,见一队驿卒举着火把疾驰而过,焦糊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
心中顿感不安,她当即披上外衣准备出去查看。
却见桂嬷嬷跌跌撞撞冲进院子,裙摆沾满泥浆,神色很是慌乱。
姜冉快步过去将人扶起,眸中闪过一丝疑惑:“嬷嬷,发生什么事了?”
桂嬷嬷唇瓣不自觉地颤动了几下,眼底是藏不住的惊慌失措:“小小姐,西域那边好像要打过来了……
我刚刚听见那些官兵在说……说什么'北疆急报,西域昨夜连破三城'……小小姐,咱们无依无靠,往后可如何是好啊……”
“先别着急。”
姜冉安抚道:“咱们赤乌人才济济,焉会惧怕它小小西域?我出去看看。”
待她开门一瞧,却发现街道上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
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中满是疲惫与惶恐。
不难猜出,眼前这些大概率都是从边关逃来的难民。
西域军队突然发动进攻,边关的几座城池在赤乌国将领反应过来之前就接连失守,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帝都寻求庇护。
她快步走在街道上,耳边充斥着难民的哭喊声和孩童的啼哭声。
街边的摊贩早已收摊,取而代之的是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的难民。
他们有的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有的搀扶着年迈的老人,有的则独自一人,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仿佛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姜冉心中一阵酸楚,加快了脚步。
她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可面对这么多突然涌入的难民,她想竭尽所能做点什么。
回到旧宅后,姜冉同陆氏说明了情况,她查看了家中尚存的食物,又叫桂嬷嬷尽快多买些粮食回来。
陆氏顿时明白了姜冉想做什么,她看向姜冉,虽是询问,语气却很肯定:“冉儿,你是想施粥?”
“对,阿娘,咱们就在这里搭个临时的粥棚。你觉得怎么样?”
陆氏点头:“冉儿你做的很对,咱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帮助别人。”
母女俩一拍即合,两人在檐下支起粥棚后,便招呼附近的难民过来领粥。
等桂嬷嬷买完东西回来,发现门前已经挤满了难民。
他们或坐或躺,有的在低声啁啾,有的在默默流泪。
姜冉煮粥,陆氏则在一旁分发干粮和清水。
好在从姜府出来之后,陆氏的嫁妆大多带了出来,要不然,今天恐是难接济这么多的难民。
看出陆氏已有几分疲态,姜冉接过她手中的水瓢:“阿娘,您先休息会吧。”
陆氏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忧虑:“这些难民都是从北疆逃来的,听说西域军队攻下了好几座城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一路逃到这里,已经几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
姜冉看着眼前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心中一阵刺痛。
她舀起一瓢清水,递给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
那妇人接过水瓢,颤抖着双手喂给怀中的孩子,眼中满是泪水。
“谢谢姑娘,谢谢姑娘......”妇人哽咽着说道,声音沙哑而微弱。
姜冉摇了摇头,轻声安慰道:“不用谢,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不过会尽力帮助你们的。”
第二天清晨,姜冉早早起床,准备去街上看看情况。
她推开院门,发现街道上比昨日更加混乱。
难民的数量似乎又增加了许多,他们挤在街边,有的在乞讨,有的在寻找失散的亲人。
街角的粥棚前排起了长队,几个衙役正在维持秩序。
然而,粥棚里的粥早已见底,难民们却依然不肯散去。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空荡荡的大锅,眼中满是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