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靖云淡风轻,知道背后有诈,出乎意料的是,两处都是匈奴做的鬼,皇子夺嫡战究竟谁,获得了王位?
转头对青哥开口:“匈奴那边,谁是新王?”
“五皇子,拓跋阑。”
“二皇子拓跋琮失踪。”
慕靖压下眸里暗光,点头。“应该是他,在背后操纵一切。”
转头看青哥问:“你此番来意是?”
青哥重新跪倒,规矩冲二人磕头。“侄子拜见皇叔,皇婶。”
慕靖大手拉起,毫不客气。“你的身份,我早有此猜想,既然要认祖归宗,先把眼前叛国贼揪出,我会助你登上那个位置。”
青哥推却。“皇叔,我修身养性多年,对那个位置,没有兴趣。”
男人压着他的手。“别这么说,这是你应得。”
青哥淡笑算是应下。
“皇叔,此事要告知凌昊,告知沈飞,提前部署,别着了匈奴的道。”
“我知道。”
夏风带着萧瑟,冷颤上头,对面男女穿着单衣,陪他说话,明显看出眼中缱绻,了然便起身告辞。
转身叮嘱慕靖。“皇叔,我的身份是个秘密,不可让府里人外传。”
出了门口,身子隐在墙根下,跳出慕王府。
男女重回榻上,拢女子入怀,为她掖好被角,轻声哄:“别想了,睡吧。”
翌日,慕靖早起,惊动榻上女子,吻她一下,哄着让她多睡会。男人去了净室,洗漱好,云岚跟他告别,才合上眼睡去,醒来巳时,匆匆吃过早膳,去了百花巷监工。
凌昊出征,与慕靖在宫内说上两句,匆匆领旨率兵北上。
沈飞凑过来,悄悄说给慕靖听。
“王爷,这太子殿下,要分裂你的势力呢。”
慕靖邪魅笑道:“岂不知,他这么做,是不是怀疑你,想分裂你的实力?”
“王爷说笑。”微侧头盯着男人冷峻双目,接着道。“王爷有话直说就是。”
“拓跋琮失踪,很有可能跟太子密联,中途对你们下手,要格外小心谨慎。”
沈飞恭敬颔首。“多谢王爷指点。”
几万队伍出城,声势浩大,炮声轰隆隆,引得百姓出来看热闹,当中有不少脏衣乞丐,满身污垢,盯着马车上铁制木箱发呆。
其中有的是山匪,都听说凌昊带着银子,支援吐蕃小国,兵卒服役打扮,未带重甲,有称心下手时机。
凌昊人马出城后,乞丐聚集在一处小声议论。
慕靖带着小吏,出城巡查农田情况,路上风景宜人,农户穿着短打粗衣,扎着葫芦髻,牵牛犁地,身上皮肤土黄,牛叫在身边不绝于耳。
小吏把男人带到阴凉处,看了半个时辰,瞧出端倪对小吏吩咐:“怎么回事,一户就分那点田地?”
犁地的农民,走过两趟草草收工回家。
眼前是大片农田,身后则是大片树林,比农田范围还要大,若身后开垦成农田,百姓能多分一点。
小吏冒冷汗,支吾开口:“王爷恕罪,这都是知府交代,小的只是奉命行事。”
“哦,是栗柏的问题。”
“去,跟栗大人说声,就说我拜访。”
说罢,幕衍推着他,上了马车回知府衙门。
栗柏带着差役,早早在衙门口侯着,心里突突,哪根弦搭错,惹上这位爷了?
听说,这位袭相位,开始搞整风,面面俱到,把京都官宦整的人心惶惶,都说他在报复,当年太子诬陷的仇恨。
青色金绣轿子,由远而近,栗柏快步带领人,往前跪倒说话:“卑职参见王……相爷。”
慕靖坐回轮椅,质问面前狗官:“呵,本王何时改姓了?”
地上通一声。“卑职口快,请王爷恕罪。”
幕衍推着往前走,掠过栗柏,听见男人声音:“去大堂,带路!”
“是,是,是!”
…关家老店
沈飞在四楼停步,进左侧大门,里面赫然坐着一位老者。
老者恭敬颔首。“王爷。”
沈飞把他扶起,坐在桌前,平静盯着他,淡笑。
“我跟随拓跋弘出征匈奴,正想着把你安排到何处,巧了,靖王妃需要你的帮助,你可愿意?”
老者坐回床塌,心里恹恹。
“老朽体弱多病,能帮王妃什么忙?”
男人的手轻碰茶盏,发出清脆声响。
“你的老本行。”
“你蛰伏卧龙寨多年,不就是为了信念坚持到此,王妃需要你的本事,为何不借这次机会,报当年仇恨。”
“两日后我出征匈奴,凶多吉少,再没人为你撑腰,你投靠靖王是个不错去处。”
老者投来质疑目光。
“靖王可信否?”
沈飞点头。“今日你收拾下,晚上派人接你进京。”
老者叹口气,终是应下。
深夜!
在城郊不显眼农户家中,失踪数月的拓跋琮现身,与太子坐在一处。
桌上放着一把象牙弯刀。
唐煜淡然扫过,开口:“皇宫都已妥当?”
拓跋琮冷斥。“我那五弟怂包一个,下了毒是强弩之末,只要拓跋弘人马进城,必会有去无回,表面看着是战死而亡。”
唐煜轻珉口茶,冷芒在眼里炸开。
“幸亏你假戏真做,丢人后获得老皇帝信任,如今朝堂上,没人怀疑过我。”话音一转,“你身边那个死士,要处理干净。”
“放心,落雁沙无人能解。”
“你要照顾好小妹。”
唐煜扯扯嘴角,答应:“好。”
说罢出了门,消失在夜色。
拓跋琮收起可怜模样,冷笑在嘴角岔开,吩咐旁人。“告诉玄知,找个合适机会,把这封密诏交给青哥。传下去收拾,即刻离都。”
…………
两日后,拓跋弘带着沈飞十几万人马离京,浩浩荡荡,文帝带着百官在城楼目送,唐煜遥望远方,只能看见飞来幼鸟轻啼,日头上扬,人马影子渐远,文帝定个曲红脸下城楼。
一起上了朝堂。
唐煜出班跪倒。“皇上,三弟出征匈奴,胜负未知,可不先成全四弟婚事,二人喜结良缘。儿臣听闻匈奴那几个皇子,对长公主十分宠爱,做足婚事,长公主便能诚心劝降匈奴。”
几个文官跪倒同声。“臣附议。”
慕国公出班附和。“四皇子年过二十,应该成家立业,联姻做实,匈奴无从抵赖,臣附议。”
慕靖与几个大臣附议。
文帝点头。“好,让钦天监挑个好日子成亲。”
下朝后,张延奉圣旨,解匈奴长公主禁足,带着她去金亭馆驿休息。
长公主霓裳,脸色憔悴,回忆着怎么到的大理寺。
自从刺杀失败,他跟着哥哥逃离京都,后来去了边境投靠大哥,兵败后让自己回京都,她不知道是何用意,只能照办,被追兵劫持当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