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君来了……”
宁源听说了正院的动静,连忙放下手中的书便赶了过来,此时见到屋里的情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没有急着去扶地上的姐姐,而是先作揖喊过父亲母亲后才道。
“巡按御史王知秋乃御前红人,据说深受陛下宠信,院试之时儿子观他对李子璇很是赞誉。”
他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您老是想要平平无奇的女婿,还是想要被御前红人赞赏过的女婿呢?
宁端当然想要有前途的女婿,可是他又不好让人看出他内心的想法。
所以纠结过后便佯装生气,将手中的茶盏往地上一甩。
“随便你们怎么闹,你们翅膀硬了愿意自己做主就自己做主,我再不管你们的事了。”
说罢便怒气冲冲地拂袖离去,于氏见他不管这事儿了自然是不依,连忙追上去讨要说法。
待两人都走了,宁源这才去扶满脸倔强的姐姐。
“姐姐你也是长大了,知道说列祖列祖在上,而不是……”
他来的时候担忧得不得了,生怕他姐又跟小时候一样去拿刀。
“你当你姐我是傻的不成?”
宁照安从地上站起来,慢腾腾地往自己院子里走。
“父亲也不是傻的,他本就不是那么看好于光。”
不过是想她来当这个坏人,把话说得绝一些罢了。
只是没想到她这个女儿说话那么狠,这才差点给气哭了。
不过看到父亲气成那样,她心中还真的有些……
畅快!
“既然姐你明白,那你又何必往父亲心口戳刀子呢?”
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他们父亲,给了他们生命还有富贵的父亲。
“我就是为母亲不值。”宁照安想想还是有些难过:“你瞧瞧父亲那样子,何曾惦念过母亲半分?”
但凡是稍微惦念着一些发妻,父亲也不会让她这个未出阁的女子,自己出面去解决难缠的于家。
宁源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又忽然带着些安慰地笑道:“咱们也该庆幸,父亲还没有糊涂呢。”
最起码,没有继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望着姐姐劝道:“姐,你也是快要出阁的年纪,这脾气可得好好改一改,父女间说几句狠话问题不大,可夫妻就不一样了……”
没有血缘的亲情定要好好经营,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一塌糊涂的。
况且,他听说未来姐夫好像喜欢温柔小意的女子。
只不过……
他上下打量了自家姐姐一番,他觉得他姐不生气的时候,看起来倒也是非常温婉小意的样子。
总之他姐肯定不嫁于光的,至于父亲怎么去安抚继母,那就不关他们姐弟的事儿了。
宁照安不是傻的,当然不会把对付父亲那套放在对付丈夫身上。
见弟弟赶过来衣裳有些凌乱,便伸手替他理了理。
“你也是,虽然你聪明有天分,可你千万要记得行事要谦虚些,近日各大酒楼茶馆里,都有人谈论太子病重的事情。”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你可千万记得不要在人前多话才好,免得授人以柄,将来误了自己的前程。”
皇位立谁都是皇帝的家事,你乱说话就会被人贴上站队的标签。
若将来登基的不是你站队的那位,政敌再将这话拿出来说事儿,你就是不死也得扒层皮。
“姐,我知道的。”
宁源心中有想法却从来不说,身无功名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谈论这事儿?
李瑜将自己卖小说赚的十二贯,直接就分了一半给沈旦。
“诺,好好读书,读好书,哥现在养得起你,好好藏着自己计算着花就是,别给爷奶知道晓得不?”
有了功名的李瑜精神气都不一样了,更何况他现在也算是荷包鼓鼓。
茶楼里八十文一壶的茶,竟然也舍得点来尝一尝了。
喝自己赚的钱买的茶,味道果然要更香一些。
“我知道了。”自家哥哥给的银子,沈旦收起来倒没有负担:“哥,你可真神气,后年我也去县试。”
中了生员就能得那么多奖励,别人干几辈子也不一定能挣那么多。
等他考上了生员,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迁坟。
“行,哥看好你。”
见弟弟高高兴兴收了钱,李瑜的心情才算是彻底放晴了。
“哥,这个给你。”
沈旦从怀里掏了掏,然后掏出一个绣着荷花的荷包来。
“这是我去文昌庙里求的,我给咱们俩一个求了一个。
希望哥你后年能顺顺利利地过乡试,我后年也能顺利过院试。
咱们兄弟两一起当官发财,咱们一起光宗耀祖。”
见老二这么积极,李瑜高兴地拿过他手中的荷包将符纸掏出来看了看,然后就愉快地挂在了腰间。
“这荷包多少钱一个?”
绣功还挺不错的,他也去买几个留着过年给小孩儿发钱。
“这个不要钱。”沈旦目光有些躲闪,只是也没想瞒着哥:“是刘先生的女儿刘二姐姐给做的,她做好了送了我好几个。”
闻言李瑜也猜到了什么,除了再次感叹古人早熟以外,叮嘱自家弟弟千万别逾矩就没说啥了。
只是回去后晚上睡不着,想着下次再去宁家的时候,宁家那位三姑娘会不会也送自己一个?
这也算是古代版的才子佳人了吧,想着想着李瑜竟然傻笑了起来,开始期待起宁教谕的生辰宴。
快睡着就被笑声吵醒的小鹿:“……”
大半夜的发笑,真的很吓人的好不好?
既然知道宁家想结亲的意思,那初次拜访的礼就不能薄了,光是两只稚鸡就花了李纲三千铜板。
还有上好的茶叶点心好酒,总共七七八八花下来有八贯钱。
李瑜让从他奖金里拿,因为他觉得老爷子算是小富而已,又要给大女儿准备嫁妆底下还有个小儿子压力还是大。
但是李纲坚决不允许,他坚持要用自己的钱保持这些。
“那个留着你以后置宅置地,赶考打点那些哪一样不用钱的,这些小钱爹给你出就是。”
别看几百贯看似很多,实际上买不了多少亩好田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