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离开的时候,张有根又给两个人一人塞了10文钱。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有些沉默。
最后张有根还是忍不住开口,看着走了太久有些累得不轻的六蛋。
“六蛋,你真想去读书。”
张时安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能说的,点了点头。
张有根知道这孩子是个有主意的,既然打定了的事情,肯定就没跑了。
可要是读书的话,那可是要来镇上的学堂。
而他们整个清水镇,乡下就不用想了,想要读书,只有镇上的一个老先生。
虽然他们家以前读不起书,但是也是知道这读书要花多少银子。
差不多一年的束修不包括上门拜师的礼品,就差不多要二两银子一年。
而听说这读书人最贵的还不是读书,交的束修,而是这读书人要买的书籍笔墨纸砚。那才是大头。
也就是说,这第1年去读书识字,要是不赚个十两银子,都读不了那圣贤书。
而张大壮则是心里非常复杂,毕竟他没有想到自家三弟竟然有这么大的志向。
竟然敢供自家的儿子去读书。
看着他家大儿。
张大壮觉得自己这个当父亲的还真是没什么用。
其实要是可以,以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读书是最不划算的。
还不如到时候多攒点银子去镇上或者去城里面找个老师傅学一门手艺。
不管是学木匠,还是学瓦工,都合适的很。
想着想着张大壮就觉得脑子里面茅塞顿开。
说的对呀。
现在家里面赚的银子,每家都能分到。
以后自家攒着的钱供自家儿子去寻一门好前途又怎么能不可以?
“大蛋,等咱家也攒到了银子,爹就送你去学手艺。”
听到这话的张大蛋,眼睛亮晶晶的,相比于堂弟说想去读书,对于他来说,要是能跟一个老师傅学手艺才是最合适的。
张有根,走在前面,听着自家儿子讨论,心里也是忍不住觉得这日子突然就亮堂了。
当他们回到家。
天色已经傍晚时分,家里人陆陆续续也都已经回到了家中。
而王翠花已经往村口那条路张望了好几眼。
总算是看到一行人回来。
王翠花和家里人都十分的期待,想要知道他们这次卖了多少钱?
那个何首乌他们大概算过了,应该也就一两银子多一点点。
不过另外一个玩意,他们是不知道,能值多少钱?
当听到他们今天总共赚了三两银子的时候。
更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等到张有根把两块银子,和几个铜板拿出来。
原本还等着张有根继续掏的动作,谁知道那家伙竟然就没有动作了。
“老头子,你不是说赚了三两吗?”
只有一旁看到他家大哥背着的那一匹半的布,就知道这银子到底花哪里去了。
王翠花看到那布,想要说什么又看看周围人身上穿着的衣裳,还是什么都没说。
“你这老头子,买个一匹布就算了,给孩子们每人都做件新衣裳,咱们这群大人衣裳还能再穿几年,过段时间再买不行吗?”
张有跟话虽然不多,随便他老婆子念叨,反正他不回话就行。
而这次的银子,全部都给他奶王翠花保管。
并且让大家记着,这银子现在不好分,等到下一次去城里卖药材 ,再给他们评分。
大家也没什么意见。
不过当知道他们今天还去看了看两个去服役的张二牛和张三木。
二婶子,也是赶紧走了过来,询问孩子他爹是个什么情况?
当听到两个人都黑了,瘦了不少之后,一家人也是忍不住暗暗心疼。
等到一家人聚在一起说了一些话之后,他娘跟大伯娘他们赶紧就把布料分了。
要了几个孩子,和他们大人,新衣裳的布料。
就各自拿到房间里面去,至于公公婆婆的衣裳,这是由大伯娘去做。
大伯娘也很乐意接下这个差事,毕竟能够把公公婆婆的衣裳接过来,还能多弄一些布料。
等吃完饭,张有根宣布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何首乌人家药铺的掌柜今年不收。
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再送去,至于其他的药材还是要的。
所以大家这段时间就先别管那何首乌了,尽量去找一找黄精。
黄精虽然找的少一点,但是价格可比那何首乌值钱多了。
而他们接下来一家人只是分工忙碌起来。
张时安跟阿爷他们,带着家里的男丁去山上挖葛根。
家里的女人们则是,在家里把葛根,稍微洗一洗,再用几个大木盆,把葛根粉沉淀出来。
本来张时安以为他奶他们应该不太会,谁知道,他才刚说了一个大概,他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这就相当于,家里弄红薯粉一样的操作。
把那葛根粉沉淀出来就行了。
张时安一看他们都会也就不担心了,就是这个时节的太阳有些不太给力。
除了中午那一会,下午的太阳都带着一些凉气。
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家收获的葛根粉,终于来到了100斤。
还有经过家里的小家伙们翻山越岭,在周围的几片山林都翻了一遍之后,又找到了大概50多斤的黄精。
而张时安,也决定把这一批的货在年前卖出去。
家里人听到这葛根粉竟然要拿去县里卖的时候也是惊讶的不得了。
“六蛋子,不能拿到镇上去卖吗?”
张时安跟大家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不能在镇上卖,毕竟想要卖的价格好一点,当然要去县里面才好找买家。
在镇上的话,太廉价了。
“这样吧,老头子,过年之前,村长家的小儿子,不是要赶着牛车,拉人去县里面买年货。
你带着六蛋子一块坐牛车去。”
张时安眼睛一亮,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把腿走烂的冲动。
没想到竟然有牛车坐。
张有根也想到了这村长家的牛车会在年前的时候带着村里的乡亲们,去一趟县里。
时间应该就在这两天。
张有根也顾不得这么多,赶紧往村长家走去。
村长张大田,看到张有根过来,连忙把自家小儿子叫了出来。
“有根叔,行,我知道了。你来的也是巧,刚好还有几个位置。时间就在后天。到时候我在村口等你们。”
张有根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他自己倒无所谓,也就百来斤的东西,只不过自家孙子,还是太小了。
可不带对方又不行。他一把老骨头,哪里能够把这些东西卖出高价。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大后天。
张有根背着百来斤的葛根粉,手里拎着50来斤的黄精。
带着自家小孙子往村口走去。
张时安看到村口原本还是黑漆漆的环境,那边却已经一片嘈杂。
看来,这次要去县里的人家都已经都到了。
本来以为会有很多人,谁知道竟然也就才三个婶娘,还有一个表堂叔。
他们等到两个人走近,这才纷纷打起招呼来。
“哎哟,有根叔,你这是拿着啥好东西去县里卖呢!”
都是一个村的,村里人这段时间也发现这老张家的人天天往山上跑。
“嗐,这不是想给家里添点东西,拿点粮食去街上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