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人一看麻袋里,的确鼓鼓囊囊的,应该是一些土豆啥的。
再看看,这爷孙两个,小的这个倒是穿上了一身新衣裳。
老的这个,还是那么寒酸,不过大家总觉得这六蛋,有些不对。
直到对方对着他们一一喊人的时候,大家这才发现哪里不对?
“有根叔呀!你家六娃子这是好了。”
张有根听到这话差点都没反应过来,随后又乐呵呵的,说他家六娃子现在慢慢长起来就开窍了。
而几个叔叔婶婶们,也是问了好几个问题来逗张时安。
一看他回复的落落大方,别人问啥他答啥的模样。
还真是稀奇的不得了。
没想到这本来以为是个傻了的孩子,竟然也有好的那一天。
不过这样也好,这老张家幸亏当初没把人给丢了。
毕竟他们家老三就这一个儿子,现在能好过来当然是最好的。
后面又来了两个村里的伯伯们,张长贵点了点人,吆喝的一声,让大家坐好,就开始让牛车动了起来。
毕竟是去县里,可是足足要走两个多时辰。
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4个半小时。
而他们现在出发的时间点,不用怀疑,哪怕张时安没有手表,都知道绝对是凌晨。
也就是因为对这条路可能真的是熟的不能再熟,再加上大路上面也宽敞。
一路上除了屁股有点被颠的疼之外,再加上这群大娘婶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原本周围黑漆漆的环境,都没有那么阴森恐怖了。
最后张时安更是在这群大娘婶子们的嗓音当中,沉沉的睡了过去。
毕竟他人小,靠着他阿爷的身上摇摇晃晃的,再次醒来的时候,还是感觉外面的光线太过刺眼。
等张时安睁开眼睛,原本没听到任何声音的他仿佛在他醒来的这一瞬间,耳朵也开始了工作。
张时安有些佩服。
这群大娘婶子们竟然这么能聊,一路上这都说了4个小时了,还在那里滔滔不绝。
“六蛋你醒了,要不要喝口水?”
张有根,看着睡得迷迷瞪瞪的小孙子,不禁感叹小娃子睡眠就是好。
张时安揉了揉他的脸庞,感受迎面吹过来的冷风。
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不过他娘亲的手艺是真不错,针脚细密,这件衣裳,可以说是他这辈子穿过最好的一件了。
袖口那里更是收了好几针,等他长大一点,直接把收起来的放下来,还能够多穿几年。
衣服的颜色是灰蓝色的,虽然有些暗沉,款式也是最简单的,但张时安毕竟是家里最先一个穿上新衣裳的。
倒是让他二姐姐和四妹妹羡慕了好久,不过他要经常出门,再加上现在天冷了,总是要穿的好一些。
又过了半个时辰,他们总算是来到了县城。
这也是坐牛车了,要是步行的话,估计张时安还真坚持不了这么久。
老远就看到了正在排队依次进城的队伍。
他们这一牛车的人,此刻也纷纷下车,准备上前排队。
张长贵跟他们几人说好了,让他们一定不要耽误太长的时间。
过了那个点他就不候了,毕竟回去的时间晚了,天都不知道黑成啥样了。
大家点了点头,一个两个把背篓背起篮子挎起。
大部分的,都是把家里一些值钱的东西拿来想要换上几个银钱。
最多的还是鸡蛋,还有一些干货,等到终于轮到他们,按人头一人给了一文钱。
这才被放了进去。
看到这个县城的第一眼,张时安的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惊讶。
毕竟都已经看过了他们镇上是什么德性,对于这个小县城,他本身就没有特别大的期待。
不过毕竟是县城,到底是比他们那小镇子不知道繁华了多少倍。
街上的老百姓们也能穿着干净整洁的棉布衣裳,更是有些富贵人家穿着绫罗绸缎,周围的街市,估计今天也是赶集的大日子。
来来往往,密密麻麻,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周围摆放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特别是一些女子的饰品头花,简直就是眼花缭乱。
街上各种小摊子支起来,张时安忍不住看向那边的馄饨摊子。
肚子咕噜咕噜叫个不停。
毕竟他们那个时候出门,他奶也就给他和阿爷一人煮了一个鸡蛋。
这会儿早就饿了。
张有根看他孙子想吃,虽然还没有把东西卖出去。
还是决定去给他孙子打一碗馄饨尝一尝。
来到店家这里,要了一碗馄饨。
张时安一看就知道他阿爷是只愿意让他吃。
又去找店家要了个小碗,没过一会儿摊主就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了上来。
那馄饨盛在粗瓷大碗之中,热气腾腾而上。
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着粉嫩的肉馅,隐约可见其中若隐若现的纹理,犹如玉中藏珍。
点点翠绿的葱花与嫩黄的姜末点缀其间,宛如翠玉与黄金相映成趣。
轻嗅其香,先是一股浓郁的肉香混合着面皮的麦香悠悠入鼻,勾人食欲;
细闻之下,又有淡淡的紫菜清香与虾米的咸鲜之气丝丝缠绕,再加上些许猪油的醇厚之味。
几种香气相互交融,在鼻尖萦绕不散,仿佛是一场嗅觉的盛宴,引得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上一口这美味佳肴。
张时安真感觉自己真的这辈子都没吃过啥好玩意一样。
明明上辈子吃了这么多的美食,可这辈子重新投胎做人还是一样的馋。
张时安快速的把大碗里面的馄饨扒拉到自己的小碗当中,又弄了一半的汤过去。
最后才把那剩下的半碗馄饨递给他阿爷。
“你这孩子你自己吃就行了,阿爷还不饿呢。”
张时安都服了。
“快点吃吧!阿爷,吃饱了,咱才能去找合适的买家。”
张有根也知道,拗不过这孩子,赶紧大口大口的把馄饨吃下去。
又喝了几口热汤,整个人被风吹了一早上,身体又重新暖和了起来。
吃完这一碗馄饨,付了三文钱。
张时安决定先把手里的这50多斤黄精给卖了。
毕竟这个东西肯定是有药铺会收的,而且,不是卖给王掌柜,这次肯定不能卖那么便宜。
张有根则是他孙子指哪打哪?
来到县里最大的药铺,听到他们准备来卖药材,本来摆了摆手打算让他们离开。
当张时安拿出品相极好的黄精出来,对方这才让他们留了下来。
掌柜一看品相的确好。
再仔细打量打量这爷孙俩,打算18文钱一斤收购。
“掌柜的,给个厚道价吧,这些好品相的黄精,您再看看。”
那掌柜的看到眼前的小儿,再看看那有些拘谨的老者。
本来是打算,欺负这群乡巴佬,不知道这价值如何。
没想到一听18文钱一斤都没把他们糊弄过去。
再加上这品质的确是好。
最后终于给出了20文钱的价格,总共是一两银子40文钱。
张时安这才笑了出来。
果然不是谁都像人家王掌柜一般,大部分的商人都是利字为先。
接下来就只有他阿爷背上那一大背篓的葛根粉。
张时安的目标是寻找那些点心铺子,或者是一些糖水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