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两位师弟 ,也是个大方的,一路走一路买,特别是给小妹,买的东西最多。
可把小丫头高兴的不行。
这次陈夫子没有陪到他们身边,全靠他们自己。
每天,除了基础的锻炼之后,基本上,全部都在做题。
这致远书院,出的考题还比较别具一格,水平也是没得说。
可以说就往年的考题,就已经相当于有府试的水平了。
而且,据张时安的发现,就致远书院往年的考题来说。
其中,每一期,都有律法题在其中,不出意外,这一次的招生,考试内容,应该也有律法题。
律法题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是,律法书,几人都没怎么接触过。
而且就他们这种阶段,接触律法题还太早。
不过 ,想要考取一个好的名次,这律法题肯定是要好好钻研钻研的。
要知道一道题,多拿一分,他们的把握和机率也就更大一些。
再加上这方面本来就是他们的薄弱地方,不趁这段时间临时抱佛脚,谁知道,会不会那么巧,刚好就遇到,他们刷过的题。
在家待了几天之后,大家又出了一趟门。
随便走进一家书店,寻找律法书,还真不是一般的艰难。
一直走了4家,都是没有存货,本来有些失望。
毕竟时间已经不多了,再找不到律法书,到时候真考到了,要是浅显一点的还行。
要是有难度的那些,他们就真的只能够自认倒霉。
正当几人有些失望的走出书店大门,就见一个巷子里面,看着年岁与他们一般无二大小的少年。
朝着他们这个方向招了招手。
手里更是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籍,几人的视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好。
看到,对方手中的书籍就是他们要找的书。
三人对视一眼,走了过去。
“这书怎么卖?”
张时安率先开口,只见眼前这位少年,脸庞清秀,皮肤较黑。
眼神清亮狡黠,一看模样就很机灵,对方看到他们三人过来。
先是掀起一抹笑容,连忙推销起自己手中的书籍。
“几位客人,你们看一看,我这律法书,可是今年最新的一版。店里面一般要卖六两银子,我就要四两。”
徐子睿微微皱起眉头,价格虽然比店里面便宜。
但是正版跟盗版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谁知道对方这盗版上面写的是否有错漏?
一旦出现不对的点 ,他们又下意识的记住了那个知识点 ,要知道律法可是非常的严谨。
稍微出了一点差错,一时就完全天翻地覆,特别是,运用在现实当中,是很容易吃亏的。
所以对方哪怕便宜那么多,他们也不敢占这个小便宜。
看到三个人都有些下意识后退的动作,就知道他们是在顾虑着什么。
“几位客人,我可以在这里保证,里面的内容,跟正版的绝对没有一丝的差漏。如果有错的,这钱我一文都不要。”
看到几人还是有些犹豫的神色,赵小磊连忙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始,保证起来。
“几位客人,我家就住在,大树巷子第3条胡同,第4排的人家。而且,我这还有正版的律法书,不过已经租给别人了。
反正,我赵小磊可以保证。我这手上的律法书,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说完,还不忘把手中的律法书,递到三人的眼前。
等待三人的查验。
张时安,看着对方眼中那热烈的光芒,知道眼前的少年,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而且,那是一种对梦想的渴望。
估计对方,急需这一笔银子。
张时安,接过书籍,开始翻看了起来,开篇明义,律法既定,旨在匡扶正义、保国安民,使万民循正道而趋,令社稷于磐石之上稳立。
其首章所陈,关乎人身之安危,曰:“凡斗殴伤人者,视伤情轻重论罪。殴人致皮破血流,笞二十;
折人一齿或一指,徒一年;若使人重伤濒死,流三千里,偿医药丧葬之资,以儆效尤。”
又有防盗之条:“夜入民宅,非主家邀入者,无论盗否,笞五十;
若盗取财物,依所窃价值,加刑论处,赃物倍偿失主,窃贼籍没入官奴,以防贼心复萌。”
前面看着倒是没什么问题,又大概的往中间与后面渐渐翻去。
这盗版就是盗版,这一手抄写的字迹,就没有人家书肆里面让人抄书代写字迹工整。
不过,此书虽然字迹不算工整,但是,一笔一画,都格外认真。
最重要的是,入目所及,的确是没有错漏的地方。
哪怕是按照常识来看,他这一本书,应该也是没有胡乱串写的痕迹。
而且越看到后面,越能够看出书写此书之人的确是用心。
看着对面的少年,眼神紧张的盯着他们的反应。
张时安对两位师弟点了点头,一人掏出一部分的银子。
只见眼前的少年接过银子之后,眼神都更亮堂了几分。
“放心好了,我赵小磊的名声绝对有保证。有问题,随时去找我。在这一带, 我还是有几分名气的。”
张时安,嘴角挂着一抹笑容,看着那少年拿到银子跑得飞快。
三个人倒并没有什么想法,字迹虽然差了一点,但是内容不错,他对他们就是有用的书。
现在既然书已经到手了,也不能再耽搁下去。
这么厚的一大本书,四两银子买到手的确算是赚了。
三个人很有共享一本书的经验,基本上都是错峰开始的去观看。
张时安一边看,一边喜欢做笔记,也就是传说中的提取重点。
两个师弟知道他有这个习惯,每次看到一些,不太清楚,或者是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都会去翻自家师兄的笔记。
而且记笔记这个习惯,他们两个兄弟也是完美的继承了。
只不过论思路和记录的要点,肯定是没他们大师兄厉害的。
就这样,时间飞速过去,大家把律法书也是粗略的看了一遍,最重要的更多是把重点记。
其他的意思大差不差就行,毕竟他们也算不上什么过目不忘的天才。
能记住大部分的重点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九月二十八日这天,张时安他们一早就已经起来了。
张三木和大林哥,早就准备妥当,刘玉兰带着自家闺女,给三个小的,以及两个大人,一人煮了一大碗的面条。
面条上面,卧着一个鸡蛋,还有一点青菜和家里带过来的酸菜。
吃饱喝足之后,刘玉兰又细细的叮嘱自家男人,让他出门在外一定要看好人。
张三木让自家媳妇放心,要知道,他可是经常跟着儿子往外跑的人。
再说了,听说人家这致远书院,招收新生,规矩多的很。
家人,一般送到山下面,只能够等等消息,至于其他的全部都要靠孩子们自己。
明明还是这么早的时间,街上已经三三两两的行人走动。
致远书院,所处的位置,离他们租的远,大概有一个半时辰的路程。
当然他们是步行,今日这样的盛况,要是坐马车,那才叫做得不偿失。
估计堵在路上动弹不了,所以宁愿早一点起来,早点出发。
多走两步,也不宁愿堵在马车之上,苦苦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