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也如他们所料,越靠近致远书院,老远就看到一堆马车在前方拥堵着。
致远书院,所处的地方,在泰和郡,东边的不远处,一座名唤落霞山的地方。
那地方不但风景秀丽,与整个郡城,又没有完全脱离。
而且更因为有了致远书院立于上头,以往,还比较荒芜的地界。现在,已经越发的繁荣。
之前他们居住的地方是主城区那边,也就因为这个书院,比较繁华的产业通通都搬到了这边。
一路上居然眼花缭乱的,到处都是,前往致远书院,求学的学子。
听说每一年,前来求学的学子都数之不尽,而能够考上的人却寥寥无几。
就算是如此,像他们这种从外地特意赶过来的学子,那也是多不胜数。
而最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原本一路繁华的景象。
直到落霞山为止,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不远处是繁华的烟火气息。
而与之相邻,周围,是四五座连绵的大山。
而当他们来到山脚之下,落霞山的轮廓在清晨旭日东升中显得愈发雄伟壮观。
山形如一头沉睡的巨兽,蜿蜒的山脊似其起伏的脊背,雄浑的山体绵延向远方,与天边的朝霞融为一体,仿若一幅磅礴的画卷。
山脚下,一方古朴厚重的石碑铭牌静静矗立,
“致远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每一道笔画都仿若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龙飞凤舞间尽显豪迈之气,仿佛在诉说着书院历经的悠悠岁月与深厚底蕴。
众人仰头眺望,只见那数不清的阶梯沿着山势陡峭而上,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攀附山间,直通云霄。
阶梯两侧,偶尔有几株倔强的枯草在山风中瑟瑟发抖,更添几分荒芜之感。
半山腰处,云雾缭绕间,楼宇的飞檐斗拱若隐若现,恰似仙宫隐匿其中,让人不禁心生向往,想要一探究竟。
而那唯一的上山之路,就这般直白地袒露在眼前,石板上深深浅浅的脚印,昭示着历代求学学子的艰辛。
想来但凡心怀壮志、前来求学的人,都只能凭借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这漫长的求道路程。
他们还在山脚下面,开始震惊,以及打量周围的情况。
而其他的学子,则是已经陆陆续续的朝着台阶之上迈步而去。
而山脚之下还弄了几个桌案,上面有一个管事模样的男人。
正在,给排队上山的学子,记录几张票证。
跟他们,去科举给的浮票差不多,不过不用记录他们的面貌特征,只是发给他们一个号牌。
也就是他们今日来的够早,书院招生总共会持续三天时间。
每天放500个名额,而他们前面,大概还有200多人。
也不知道,发到他们这里,还有没有名额?
如果没有名额,就需要动用赵夫子给他们的推荐信,用来换取,一个考核的机会。
相比于其他学子,一直站在原地,排队等候,身体支撑不住。
心性不佳的人,估计就连这第1关排队登山都难以渡过去。
就这短短的时间,他们看到就有不少的人从前面的队伍当中脱离。
更多的是后面的队伍,毕竟看着大排长龙的模样,知道自己今日是轮不上了。
几人再次庆幸,今日出门是真的早,并且舍弃了马车。
这才能够,绕过后面的大部队,提前,排队在其中。
反正他们应该是400~500之间的数,今日肯定是能够上山的。
只不过时间可就要晚上一些。
许多人等的难受,张时安他们三个倒是不觉得有多难挨。
毕竟好歹他们也是从七宝道观进修过的,身体素质,跟这群白嫩嫩的书生还是有些差别。
这段时间,虽说肤色没有那么黝黑,但也是比别人看起来暗淡的多。
周围不少人,目光都有意无意的朝三人身上去看。
也就是他们穿着不算太寒碜,不然,大家都要他们三个认作,替别人跑腿的小斯。
排队的队伍当中,其实有不少人都是这样操作。
毕竟他们好歹也是家里面金尊玉贵的少爷,像这种累死累活在那里干站着排队的行为,当然不用他们亲自去弄。
有的是人帮他们跑腿。
毕竟只是领一个号码牌而已,只有拿着号码牌的人才能够上山。
只认号码牌,根本就不认人。
还有不少,在队伍当中,一早就来排队了的人,特意把这拿到的号码牌,卖给人家不需要排队的人。
从清晨天际露出一抹白,排到太阳初升,一直到日头高悬。
他这个号码牌并不是,一次性发完,而是应该,留出空余的位置。
由一轮一轮前去考试的学子,考完下山之后才继续放号码牌。
当然,一开始张时安他们也在怀疑,如果这样搞的话,难道不会出现考题泄露的情况?
不用他们疑惑周围的人有些不懂的就已经问出声来了。
没想到,经过一系列的科普,这才知道,原来人家致远书院,每一个人对应的试卷都是随机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考卷,都并不是重复的。
这简直就是,非常的离谱。
哪怕就算是现代,都做不出这样的骚操作。
毕竟同样的水平,谁知道 ,抽到的考题是什么样的难度?万一人家抽到简单的对方抽到难的。
那不是很吃亏吗?
结果人家说,这有什么办法?有时候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这时候,三个人对致远书院的崇拜都达到了另外一种高度。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要知道每天500份考卷不重样,这说明,对方出题的水平,就有多高。
能够 一次性拿出这么多考卷就已经非常牛了。
更别提,在此期间,对方筛选人才的方式,在前期其实都已经体现出来了。
反正几人是更加的期待。
这么有实力的学府,他们以后要是能在这样的学府当中求学。
对自己未来科举之路也更加有信心了几分。
而远处的张三木他们,看着儿子他们排队的队伍,那真是缓慢的在移动,有时候又一动不动。
日头这么大。
幸亏孩子们早上吃的多,就是不知晒了这么久的太阳,这会正是秋老虎的时候。
早晚还有点凉,可一到正午时分,太阳都能把人晒脱一层皮。
看着不远处,不少的摊贩在那边摆摊售卖凉茶。
张三木跟自家媳妇说了一声,就往摊子那边跑去。
原本一碗凉茶,也就卖个一两文钱,却不知这书院下面的茶棚,卖的凉茶一碗就要五文钱。
张三木哪怕觉得有些贵,但这样的情景对方也是不愁卖的。
瞧瞧这会就有不少人在给自己的孩子买上一碗凉茶。
张三木,要了5碗凉茶,两碗带给媳妇他们喝。
其他三碗,则是用托盘,举着往自家儿子排队的队伍当中走去。
三个人累倒是不怎么累,渴倒是真的渴了毕竟被晒了这么久。
要不是,张时安带着两个师弟直接把外袍一脱披在头上。
遮盖了一些阳光,估计这会晒得还要老火一些。
看到他爹给他们带来的凉茶,几个人眼睛直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