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他们一群人,进入人家的学堂之后,环境倒是次要的。
就是这种学习氛围,让众人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没想到,崇阳书院的学子,在课堂之上,跟他们也一样,埋头苦看,专心到连头都不愿意抬的程度。
反应过来又是一愣。
好像这个习惯,他们也是后来才有的变化。
而这一切的变化,就是因为班上,那几个卷王。
而,这样的高级学府,这样的师资力量,这群学子还这般努力,心中,突然就有些沉重。
看着,那位乔公子,让他们自便,给他们安排好坐位置之后,人家头也不回的,就拿起了手中的书看了起来。
致远书院的人也不磨蹭,人家都这么努力,他们,本来就技不如人,多耽误一点时间,他们就落后的越远。
崇阳书院的晨光透过窗棂洒进讲堂,映照在埋头苦读的学子们身上。
当崇阳书院的潘夫子走进来,看着里面的氛围跟以往没有任何不同。
要不是他看着突然多出来的二十几位外来学子,还真有些,怀疑,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目光扫过底下专心致志的学子,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欣慰与意外。
欣慰的是,自家书院的学子读书用功刻苦,天赋卓然;
意外的是,致远书院新来的学子竟融入得如此之快,功课上也毫不懈怠,用心至极。
他心中暗想:“看来,这次致远书院的好苗子,也不少。”
潘夫子轻轻咳嗽一声,声音虽轻,却如清泉击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致远书院的学子抬头望去,只见台上的夫子一身素雅长袍。
衣料虽不华贵,却裁剪得体,显得格外庄重。
他腰间系着一条深色丝绦,绦上挂着一枚古朴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散发出温润的光泽。
夫子的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儒雅之气,双目如炬,眼神中带着几分锐利,仿佛能洞悉人心。
他的发髻梳理得一丝不苟,鬓角微白,却更添几分沉稳与威严。
随着崇阳书院的学子率先起立,致远书院的学子也纷纷跟着起身,齐声行礼:
“夫子安好!”
声音整齐划一,回荡在讲堂之中。
潘夫子微微颔首,回了一礼,随后温声说道:
“诸位学子,今日有幸与致远书院的同窗共聚一堂,老夫心中甚慰。
远道而来的学子们,欢迎你们来到崇阳书院。
愿你们在此畅所欲言,与崇阳书院的同窗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他的声音温和却不失力度,言语间透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今日,我们便从《论语》中选一段,细细品读。”
潘夫子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几个大字,笔力遒劲,字迹如行云流水。
他转过身来,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此句出自《论语·为政》,字面意思浅显,却蕴含深意。
学而不思,则如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思而不学,则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学与思,二者缺一不可。”
他顿了顿,见学子们纷纷点头,便继续说道:
“学,是汲取前人之智慧;思,是将所学化为己用。
若无思,学便是死学;若无学,思便是空想。
譬如农夫耕种,若不思土壤之肥瘠,气候之变化,纵然勤勉,也难有收获;
反之,若只思而不耕,终究是纸上谈兵,徒劳无功。”
潘夫子的声音渐渐提高,语气中带着几分激昂:
“诸位学子,读书之道,不仅在于背诵经典,更在于融会贯通。
你们需以思为犁,以学为种,方能在这知识的田野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他目光如炬,扫过堂内每一位学子,声音沉稳而有力:
“今日,我便以此句为引,望诸位在求学之路上,既勤学,又善思。
唯有如此,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所学。”
堂内一片寂静,学子们听得入神,仿佛被潘夫子的话语带入了一个深邃的思想世界。
致远书院的学子们眼中闪烁着敬佩之色,心中暗叹:“崇阳书院的夫子,果然名不虚传!”
潘夫子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学子们坐下,随后开始详细讲解《论语》中的其他篇章。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时而幽默风趣,时而严肃庄重,引得学子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凝神思索。
讲堂内的气氛既庄重又活跃,仿佛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学子们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张时安他们的双眼也是亮了又亮,果然,本来以为致远书院的夫子就已经很厉害了。
这崇阳书院的夫子,更是不得了。
只不过,在听了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授业之后,总算是来到了他们,昨日就设想过的场面。
台上的潘夫子手持一卷古籍,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的学子们。
他微微一笑,声音沉稳而有力:“今日,我便出几道题,考考诸位。
题目虽不艰深,但若要答得透彻,却也不易。”
说罢,他轻轻展开书卷,念出了第一道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此言何解?”
崇阳书院的学子们闻言,纷纷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作为东道主,他们自然不愿在众人面前失了颜面。
再加上,这种时候,可没有礼让之分。
只见一名身着青衫的学子站起身来,拱手一礼,朗声道:
“夫子此言,意在强调君子应当注重根本。‘本’者,乃德行、学问之根基。
唯有根基稳固,方能衍生出正道。譬如树木,根深则叶茂;
譬如江河,源远则流长。君子修身,亦当如此,以德为本,以学为基,方能成就大道。”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一阵赞叹之声。
潘夫子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许。
紧接着,崇阳书院的另一名学子站起身来,补充道:
“不仅如此,‘本立而道生’还意味着,君子应当从自身做起,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若人人皆能务本,则天下自然归于正道。”
崇阳书院的学子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他们的回答或引经据典,或结合实际,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引得台下掌声不断。
潘夫子脸上的笑意愈发浓厚,显然对他们的表现颇为满意。
然而,坐在一旁的致远书院的学子们,却渐渐感到了一丝压力。
他们原本以为,崇阳书院的学子虽有名声,也知道他们很厉害,但却没想到竟然能这么厉害。
可如今亲眼目睹了对方的才学与风采,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差距,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张时安他们坐在人群中,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
“崇阳书院的学子,果然名不虚传。他们的回答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见解深刻,显然平日里下了不少功夫。
相比之下,他们的准备似乎还不够充分。”
他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同窗,发现大家的脸上也都带着几分凝重。
这时,潘夫子又抛出了第二道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句又当作何解?”
要知道这一段,刚才潘夫子可是才讲解过的,本来就已经讲得十分的完善,这回让众人回答,看似简单,其实更难一点。
崇阳书院的一名学子立刻站起身来,侃侃而谈:
“夫子此言,意在告诫我们,学习与思考应当相辅相成。
若只学而不思,则如囫囵吞枣,难以消化;
若只思而不学,则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唯有学思结合,方能真正领悟学问的真谛。”
他的回答简洁明了,却直击要害,引得台下又是一阵赞叹。
致远书院的学子们面面相觑,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无力感。
他们虽然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要像崇阳书院的学子那样,回答得如此精辟,却并非易事。
张时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波澜。
他知道,此刻的自己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
特别是,徐子睿和陈明哲,一个劲的给他使眼色。
其他人不是不想站起来回答,主要是怕他们回答的不够好,让致远书院的名声受损。
于是,张时安站起身来,拱手一礼,缓缓说道:
“夫子此言,确实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然而,学生以为,此句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学而不思则罔’,不仅仅是说学习需要思考,更是在提醒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明理,而非死记硬背;
‘思而不学则殆’,则是在告诫我们,思考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问基础之上,否则便是空想,甚至可能误入歧途。”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潘夫子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艳,随即点了点头:“不错,你的见解颇有新意。”
张时安的回答虽然与崇阳书院的学子回答的不相上下,但却另辟蹊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这让致远书院的学子们稍稍松了一口气,心中也多了几分信心。
而因为有张时安的牵头,金铭轩,赵小磊,以及其他人,也是纷纷站起身来。
输人不输阵,就算技不如人,也不能失去上场的勇气。
然而,崇阳书院的学子们并未因此感到危机,反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
他们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言辞犀利,逻辑严密,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千锤百炼。
致远书院的学子们除了张时安金铭轩,赵小磊几人,回答的与崇阳书院的学子不分伯仲。
其他人在学问和功底这一块,还是差了一些火候。
虽然努力跟上,但终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讨论的深入,张时安渐渐意识到,崇阳书院的学子们之所以能够如此从容应对。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学识渊博,更因为他们平日里注重思辨与实践的结合。
他们的学问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融入了生活与思考之中。
想到这里,张时安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慨:
他们与崇阳书院的差距,不仅仅在于学问的深浅,更在于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他们注重思辨与实践,而我们却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若不改变,恐怕永远难以追上他们的脚步。
可以说这一堂课上下来,致远书院的学子们都变得沉默了几分。
他们的心情复杂,既有对崇阳书院学子才华的钦佩,也有对自身不足的反思。
而与课堂之上的针锋相对不同,此刻致远书院和崇阳书院的学子,关系倒是更热闹了几分。
起码两方都对各自的实力,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乔远松,对于,这次致远书院到来的学子感到威胁的人,也就只有一个。
张时安,面对着这种互相打探,周身的行为举止,没有丝毫的拘谨。
可以说,对这样的交际他十分的坦然。
这也让崇阳书院的学子,面对眼前这位少年高看了几眼。
毕竟光看外表的穿着,也算是十分朴素,中规中矩,浑身上下就找不出什么名贵的东西。
但周身的气质却格外的淡然,特别是几番交谈下来。
听说对方只是出生于乡野之间,农户出身。
众人也是惊讶的不行,就这样的气质,就这样的处变不惊,没有丝毫拘束和自卑的眼光。
与他们想象当中的寒门子弟还是有一些区别。
接下来的时间,张时安他们终于来到了崇阳书院的藏书阁。
简直就像是老鼠进了米缸一般,被各种各样的好书,砸的头晕眼花。
只能说,人家崇阳书院大气,他们也不是那种不懂礼数的人。
虽然让他们自由参观,有喜欢的书籍可以借阅。
但众人,也并没有一口气就吃成大胖子。
而是按照流程,该登记登记,该守礼守礼。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小心翼翼的观看。
张时安也是一样,虽然与人家还有些差距,但这段时间,有这样的资源当然不能浪费。
手中捧着一本书卷,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前方的路虽然漫长,但他知道,他可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一直在崇阳书院待了三天,搞的致远书院的学子们都有些乐不思蜀。
总算是等来了鸿儒书院的学子,看来接下来的日子,又要变得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