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不到,就听到外面传来吵吵闹闹的声响,估计是鱼富贵回来了。
“少爷,小的先购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剩下的稍后几天再采购。”
“行,你安排就行。”
两刻钟这座空置了一个多月的宅子上空就炊烟袅袅,宣布这新的时代的开始。
折腾了大半天,吃过晚饭后,院子散步消食后,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时女仆已经把主卧收拾好了,文房四宝、床围被褥,桌椅板凳,样样都有,感觉很满意,李三一没有沐浴就休息了。
翌日一早,在后院子练了一阵,就见过来一个奴仆。
“少爷,外面来了十来人,说是田地的佃户,今天特来拜访。”
“行,让他们稍等一会,先把人带到前厅,给上茶、点心,一会我就到。”
“哎,我马上过去安排。”
李三一回到房子,洗把脸,整理一下衣服就来到前厅。看到有十来人,站在那里,也没有坐,个身上上穿着补丁衣服,围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年男子身边,说着什么。
在主座坐下后,李三一旁边的鱼富贵就轻咳一声:
“大家静一静,这位就是我家少爷。”
这群人立马停止议论,以老人家为头,齐齐跪下磕头道:
“拜见东家,东家安好!”
“好,起身吧!以后就是一家人,见面就不要跪下磕头了,见面拱手行礼即可。”
“谢东家!”这群人回答还是很整齐的。
“东家,小的李东林,是这三百亩佃户的代表。”那头发发白的老人家先开口了。
“哦,老丈姓李,那感情好,咱们还是本家,我也姓李。哈哈哈哈。”李三一朗声笑道。
“大家都坐,以后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气。”这事众人才稍微不再拘谨。
李东林说道:“东家客气。”其他人也不说话,见李东林坐下后,其他人也就坐下来,或者站在椅子身后,看来是这老人为首了。
“行,那老丈就给介绍一下这三百亩田地的情况。”
“好,东家。这三百亩田地,一半是原来东家在当年太子北征伐结束赏赐后留下的,一半是自己带人开垦的良田。小的也种了有二十年了,其他十二家也差不多时间。就在镇子外面不到一里地,每家十五亩,上缴租子六成,税赋我们自己承担。”
“哦,剩余粮食交完赋税后还有剩余吗?”
“原来东家仁慈,我们也认真打理,这些年年景不错,每年还能剩余一些外卖。”
这意思是我要是不按原来的办就是不仁慈了。
“行,那就按原来东家的办,你们剩余的粮食,留够口粮和种子,愿意外卖的,少爷我就收了,价格比市价高半成,你们看怎么样?”反正自己是做商业的,家里也做过粮食铺子,收谁的不是收,还少了来回折腾。
“东家仁义。”大家齐齐拱手道。
“我家还有一点余粮,下午我就拉过来。”
“我也下午就拉过来。”
一听有利可图,一下子,十三个人就吵开了。
“大家都静一静,相互都见过面了,要是有要买粮食的,下午拉过来,找管家鱼富贵,现场结算。老人家留下,其他人回去吧。”
“是,东家,我等告辞。”十二人就起身离开了。见众人走后,李三一就和李东林聊起来。
“老人家,家里有几口人?”
“回东家,小老儿家里有七口人,咱们这些佃户家里加起来有百口人。”
“这样,你以后就给咱们管理这十二户人家,你的租子减少一成,你可愿意啊?”
“小老儿,当然愿意,多谢东家信任。”说着就给李三一跪下磕头道,这一亩产量二石多点,十五亩就是三十多石,一成就是三石,一亩半地的收成,大家平时也都愿意听他的 ,又不用太花心思,白送的谁不稀罕。
“行了,说好了以后不用磕头的。”
“小老儿多谢东家,信任,一定东家交代的事情办好。”
“好,你们都留意谁家良田出售,给管家说一声,每次给半成好处。最好五亩以上成片的,这样也好管理。”再给点好处,干的会更起劲。牙行收买卖双方各一成,自己这半成就成交,还是给了自家人,田产扩大了,还解了卖家的燃眉之急,一举三得。
下午这十三家,家家都有余粮,还不少,现在三月初,新粮没下来,都是去年秋收的。现在粮价每斤二文钱,一斗二十文,一石也就二百文。现在收购价是二百一十文。每家都拉了一辆车过来,好家伙,半天就收了七十多石。以人类的自私性,明天还会有,总有人会看到商机的。
晚上,鱼富贵就来汇报。
“少爷,下午一共收到七十八石半,一共花去十六两四百八十文钱。”
“好,现在粮价不高,先把家里粮库装一千石。你这两天也到街上看看,谁家的商铺,出手,咱们接下来,先把生意支起来。家里几个奴仆也训练一下,以后作为店铺掌柜的使用。”
“好嘞,小的这几天就办理这些。”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有两户人家收到的粮食,转卖给李三一,第三天就是五户,第四天就是十三户全上阵。足足十天这才结束。这时李三一已经收到库房的粮食多达三千石,装满了三个库房。发现收不到了后,李三一也就不再收粮了,通过这一波操作,这些佃户家家收入超过十两银子,胆子大的有二十两银子。众人都在心里,暗暗发劲,今年秋天怎么收到更多的粮食好再赚一笔。
通过这样,大家对新来的东家更加的尊敬,毕竟说的再好,也不如银子来的实惠。
接下来便是鱼富贵所寻找到的商铺啦!他可真是费尽心思,分别为茶叶、药品、瓷器、布匹、粮食以及酒水这几类商品各自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那家药铺了,不仅店面宽敞,而且里面还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坐镇呢!原本这家药铺的东家并没有出售的打算,但架不住鱼富贵给出的价格实在太诱人了。一般来说,这样规模的药铺售价不过百十两银子而已,然而鱼富贵竟然一出手就是整整三百两啊!如此高额的出价让那位老东家仅仅犹豫了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便果断决定将这家传承了三代人的药铺连同伙计、医师和掌柜等人一并转让给了鱼富贵,并与他一同前往胭脂城衙门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至于粮食铺和酒水铺嘛,则是以较为合理的折扣价被鱼富贵收入囊中。就这样,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李三一所经营的生意已经在双河镇稳稳地扎下根来,逐渐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