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流逝,武阳的生活愈加充实且艰辛。每一天,他都在与汗水和疲惫相伴。白天,武阳几乎是在不断重复那些降龙枪法的动作——挥枪如风,纵横四方,枪尖刺破空气,带起一阵阵尖锐的风声。他的身形越来越轻盈,越来越快速,枪法逐渐有了灵气。每一次的突破,都让他感受到与先前自己有着天壤之别的距离。
而到了晚上,武阳便转向书房,随着杨不拙的教导,他开始深入钻研兵法、经典书籍和四书五经。虽然这些书籍对于他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但他却从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本书籍,他都细细琢磨,逐渐领会其中的道理。杨不拙对他言传身教,不时点拨,有时候语重心长,有时候言辞犀利,直指武阳的短板和不足。每一晚,武阳都在他的指导下熬夜阅读,思想渐渐得到了升华。
终于,这一天到来了——武阳十八岁的生日。
清晨,阳光从山巅照射下来,洒在幽岷山的山谷间,光辉穿透树影,落在修炼场上。武阳站在山谷中,目光灼灼,拳拳心跳随着那道晨光而鼓动。
下午,杨不拙突然召唤武阳进入自己的房间,房内古朴、简约,却无比肃穆,似乎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其中。四周的书架上,堆满了兵法书籍,桌面上更是散落着兵书和典籍,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墨香。
“武阳,今天你十八岁了。”杨不拙望着武阳,眼神复杂,但更多的是淡定与深邃。他示意武阳坐下,而后端坐对面,言语间带着几分沉稳,“十八岁是你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天,我将给你一个考验,来决定你是否能继承我的衣钵,成为一位真正的谋士与武者。”
武阳微微一怔,虽然早已知道杨不拙对他有所期望,但这场考验的重量仍让他心中一紧。“师傅,我愿意接受考验。”
杨不拙点了点头,神情依旧平静,但那份沉稳的气场却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种不可忽视的气息。“既然如此,我们就开始吧。”
杨不拙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卷书卷,翻开其中一页,缓缓说道:“你知道兵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吗?”
武阳迅速回答道:“兵法的基本原则,是‘兵贵神速’,用兵如用火,不可一失。战争讲究的是速战速决,不能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杨不拙微微一笑,眼神里透露出几分赞赏:“很好,你记得‘兵贵神速’这一原则。但真正的兵法远不止如此,它讲究的是‘因敌制胜’,了解敌情,利用敌人的弱点来进行反击。你是否知道,如何进行情报侦察,如何布置阵势,如何分析敌方的心理?”
武阳思索片刻,随即道:“侦察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了解敌方的动向和弱点,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至于布阵,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军队的优势。同时,敌方的心理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利用敌人的恐惧、贪婪或虚弱,打破他们的防线。”
杨不拙点头:“不错,你的理解相当到位。现在,我要问你另一个问题,若敌军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如何判断其意图并采取应对措施?”
武阳毫不迟疑地说道:“首先要通过侦查和前线报告,确认敌军的兵力部署与行动方向。然后判断敌军是否为虚张声势,或是真正的进攻准备。如果敌军意图虚晃,我们可以通过阵地的变化和兵力的分布来引导他们进入陷阱。如果敌军确实准备攻城,我们则需要提前设置防线,依靠地利,打击敌人的弱点,并在敌人进攻时迅速展开反击。”
杨不拙听后微微点头:“有理,有理。接下来,告诉我如何应对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如何做到兵力的调度与应急指挥?”
武阳没有丝毫犹豫,低沉的声音清晰传出:“大规模战斗时,最重要的就是对兵力的精准调配与灵活应变。首先要设立几个关键的指挥中心,确保战局能随时掌控。然后,合理配置主力与辅助部队,分散敌人攻击的焦点。战斗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敌人的行动,及时调整部署,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战局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杨不拙细细听完,点头道:“很不错,你对兵法的理解逐渐成熟,思维也日益清晰。一个合格的将领,必定是战场上的智者,必须冷静且机智。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兵法素养。”
武阳心中一松,感到一股成就感涌上心头,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仅仅理解兵法是不够的。”杨不拙语气一转,眼神锐利,“兵法的理解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战斗中的操作,能否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冷静决策,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武阳沉默片刻,深知杨不拙的话语中所含的深意。他点了点头:“弟子明白,兵法不仅是纸上谈兵,更是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博弈。只有在生死的考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兵法的精髓。”
杨不拙微微一笑,目光逐渐柔和:“好,今天的考验到此为止。你答得很好,已具备了兵法的基本素养。接下来,你要继续加强实践,真正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战场上。”
突然,杨不拙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一本兵法书籍,抬起头,眼神锐利地看向武阳,“提到加强实践,我这里刚好有一个试炼的机会,不知道你感兴趣吗?”
武阳的心中一震,放下了手中的器械,双眼立即闪烁出一丝兴奋。“师傅,试炼?请您告诉我,是什么样的机会?”他迫切地问道。
杨不拙微微一笑,眼中透着几分深意,“方中县有一群劫匪,盘踞在附近的山上,已经占山为王,几乎每天都在劫掠百姓,损害民生,手段凶残。尽管当地官府一直想要铲除这些匪徒,但始终没有办法。对方有六百余人,实力不容小觑。胡县令因此被郡守斥责,内心十分焦虑。最后他派人找到了我。”
武阳听后,心中一动,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群恶霸的模样:“六百人!这么多匪徒,难怪胡县令解决不了。师傅,您是说,让我去帮忙?”
杨不拙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是的,胡县令已经找到了我,而我认为你正是合适的人选。这也是一个考验你的机会,既能检验你这段时间的修行,也能让你积累一些实战经验。无论是你的兵法还是武艺,都需要通过这样的磨砺来进一步提升。”
武阳的胸膛渐渐挺起,心跳也不由加速,眼中闪过一抹坚定,“我愿意!无论是为了自己的试炼,还是为了帮助百姓,剿匪这件事我一定要去做!我不辜负师傅的期望!”
杨不拙微微一笑,“既然你已经决定,那就准备好。我会写一封推荐信,让你带着这封信前往方中县,直接见胡县令,接手这个任务。”
话音刚落,杨不拙便拿起桌上的一张纸,挥毫写下了推荐信。字迹清晰刚劲,毫不拖泥带水。他的手指快速舞动,每一笔每一划似乎都充满着力量和决心。武阳站在一旁,目光充满敬意,心中不禁暗自期待这次与匪徒的较量,既是对自己的一次真正检验,也是向杨不拙、向自己证明实力的机会。
写完信后,杨不拙递给武阳,“拿着这封信去见胡县令。除此之外,我还会让赵甲五人随行,你们一起前往。你们只要能够齐心团结,完成这次任务的几率很大。”
武阳的心中一阵激动,一年前与赵甲五人一路日来的回忆又浮现在眼前,他欣喜地点头:“赵甲他们也一同去吗?真是太好了,我已经很久没和他们并肩作战了!”
杨不拙笑了笑,“他们在元昊那里习武已有一段时间,身手不凡,绝对能在这次行动中为你助力。你们彼此熟悉,合作起来会更有默契。”
武阳顿时感到一阵温暖和兴奋,仿佛一块重重的石头从心头落下。赵甲五人,和他一起经历了很多,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能够再次并肩作战,心中的那股热血早已沸腾。
接着,杨不拙召来了赵甲五人,五人从外面步入,身上依旧穿着简单的练武衣裳,眼神中闪烁着一丝久违的亲切和兴奋。看到武阳的那一刹那,几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武阳,听说你要去方中县剿匪,真是太好了,终于有机会和你一起并肩作战!”赵甲走上前,拍了拍武阳的肩膀。
“好久不见了,各位老哥。”武阳笑着回应,眼中满是兴奋,“这次我们一起为百姓除去祸害,助胡县令一臂之力!”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脸上全是欣慰的笑意。杨不拙看着几人,微微点头:“好好合作,记住,这次不仅是为了战斗,更是为了你们每个人的成长。武阳,记住,战斗并非只有力量,谋略和智慧才是最关键的。你们每一位,都是我最看重的让你,我相信你们能做得很好。”
武阳深深鞠了一躬,“师傅放心,我们定会不负期望!”
几人道别后,武阳带着杨不拙亲笔写的推荐信,和赵甲五人一起出发,朝着方中县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