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阳六人入住下来了解了这里的大致情况后,得知原来杨不拙近几年一直隐居在此,手下有十多人,皆是能力不凡者,之前几人上山遇到的两人分别叫:典杰、孟义。在这幽岷山资源丰富,杨不拙等人都是自给自足,所以很少下山,与外面基本隔绝,这也是武阳等人之前苦寻无果的原因。
第二天清晨,天光微曦,幽岷山的山谷依旧弥漫着浓重的雾气,整个山谷被一层薄薄的白雾包裹着,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空气清新,山间小溪潺潺流淌,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一切都显得安静而宁谧。然而,武阳却没有心思去感受这片山间的宁静,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昨夜杨不拙所说“考验”的疑惑和紧张。
昨夜,杨不拙没有再多言,简单而又坚定地告诉武阳一行人,若是要习文修武,武阳必须通过他的考验。他从未经历过类似的考验,不由得心生疑虑,毕竟他已经习惯了刀光剑影的生活,面临的是敌人,而非自己的内心。杨不拙神秘莫测的话语,在武阳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早餐过后,杨不拙便带着武阳和赵甲五人来到了幽岷山的山谷深处。他站在一处开阔地带,四周被高山环绕,云雾缭绕,气氛显得格外肃穆。杨不拙的身影看起来像是山中的一部分,沉稳、安静、内敛,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武阳,”杨不拙转身看向他,目光深邃,语气平静却不容忽视,“你是故人之子,我必定会好好照顾你,尽我所能帮助你。但若想真正跟随我修行,无论是文还是武,都必须经历我为你设下的考验。”
武阳微微一愣,这突然出现的考验令他有些意外。他看向杨不拙,眼神中闪过一丝迷惑。
“什么考验?”他忍不住问道。
杨不拙淡淡一笑,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在凝视着那条通往远处山脉的道路。“这座山不是普通的山,幽岷山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都有它们的意义。”他说,“你们来这里,并非仅仅为了学文修武。你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山。若想登上山顶,必须先征服内心的恐惧与犹豫。”
“内心的恐惧?”武阳的眉头轻蹙。他觉得自己经历过许多生死场面,早已没有什么能够让他畏惧的东西。
杨不拙转过身,看着武阳的眼睛,语气沉稳:“不仅仅是你们的肉体,修行之路,首要的就是你们的心。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山,只有越过这座山,才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稍作停顿,目光如深潭般凝视着眼前的武阳,似乎在等待他消化这些话的含义。“这条路,不是别人可以为你走的,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是否跨越。”
武阳心头一震,似乎理解了杨不拙话中的含义。他平日里靠着剑锋和策略生存,但这一路走来,自己似乎忽视了内心的很多东西。内心的软弱、恐惧、不确定,才是他真正需要面对的。
杨不拙接着说:“我并非要让你经历生死之战,而是让你面对自己内心的迷茫与困惑。”
“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武阳低声自语,眼神渐渐沉静下来。他从这一路的以来,杀敌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人了,但现在,他却发现,自己最难面对的,似乎不是敌人,而是自己。
杨不拙轻轻点头:“你有一日的时间去准备,明日便开始考验。”
武阳和赵甲五人相互看了一眼,彼此间没有言语,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疑惑与不安。武阳能感受到这份不安,也深知这场考验并非简单的试炼,而是对他个人灵魂的拷问。
杨不拙并未多说,转身缓步走向山谷深处,留下武阳和赵甲五人站在原地,心情沉重。武阳深吸一口气,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依靠剑锋与意气用事的武阳,而是站在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上,面临着自己内心的真正挑战。
“咱们别这么沉重,先散散心,明日再说。”武阳回过神,低声说道。赵甲五人点了点头,默默跟随武阳一起走向山间的小道,心中各自还是充满了难言的沉重。幽岷山的美景无疑让他们放松了些许,但内心的焦虑却并未消散。
————
武阳早早地从房屋中走出来,站在山谷的边缘,望着远处那座群山环绕的幽岷山,心中充满了压力和不安。
“今天就是考验的日子了。”他自言自语,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知道,今天的考验将决定他是否能够真正站在杨不拙的门下,开始他的修文修武之路。
山谷的另一边,赵甲五人早已站定,他们并没有说话,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紧张和期待。他们知道,武阳的命运将随着今天的考验发生变化,而他们的去留也将取决于武阳的考验结果,所以五人都在心里为武阳祈祷。
不久,杨不拙缓步走来,身形依旧如山岳般稳重,气度非凡。他并没有多言,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武阳和赵甲五人,目光平静如水。
“准备好了吗?”杨不拙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武阳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考验,更是一次人生的转折。他心中默默告诫自己:不管如何,必须全力以赴。
“好。”杨不拙简短地说道,“考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考验,是要你对天下大势作出分析,尤其是乾元皇朝及其下属国的局势。写一篇有命名的天下策论。”
话音刚落,周围围观的赵甲五人和杨不拙的那些手下也不禁纷纷瞥向武阳,眼中带着期待和好奇。武阳心中一凛,这第一个考验的难度,远超他的想象。
“天下策论……”他默念着这个题目,心中涌现出各种复杂的思绪。乾元皇朝的局势扑朔迷离,战乱四起,而那些下属国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暗流涌动。若真要写出一篇合格的策论,他必须将这些纷繁的局势一一理清楚。
他没有再多言,径直走到一旁的石桌旁,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凝神思索。那种沉重的气氛,瞬间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冷静下来。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以武力为生的少年,而是一个需要用智慧来迎接挑战的谋士。
在旁的赵甲五人屏气凝神,虽然他们都明白,自己并非这场考验的主角,但他们知道武阳的每一笔,每一字,都会牵动着他们的心。杨不拙的眼神时刻关注着武阳的举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静静观察着这位少年是否能够从容应对这场智力的较量。
武阳在石桌旁静坐,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笔握得更紧,指尖似乎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在传递。在这一刻,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凝固了,四周围观的人无不屏气凝神,准备目光专注地锁定在他的每一笔每一划之间。
武阳并没有急于动笔,而是眼神深邃,似乎在快速整理着思绪。乾元皇朝的局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大国的兴衰,但细细分析起来,却隐藏了无数复杂的细节。武阳想到了孙崖曾经给他提过的一句话:“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它的根基与其背后的支撑。”
朝廷腐败,民众疾苦,外有敌国虎视眈眈,内有权臣攫取权力……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不安的气息。他必须将这些种种纷繁复杂的局势理清楚,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想到这里,他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压迫感,仿佛那沉重的历史责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终于,他凝聚了注意力,低下头,手中的笔落下,犹如一支迅捷的箭矢,直指纸面,犹如闪电划过长空——
《乾元皇朝大势策》
乾元皇朝,自建朝以来,风雨飘摇,历史几度沧桑。虽表面上看似强盛,实则内部危机四伏。今时今日,皇帝尚未年长,却受制于权臣、外患,内忧外患,国家的根基岌岌可危,民心动荡。朝廷内外,敌对势力交错,想要稳固乾元,必须解决几个核心问题。
一、清除朝廷腐败,恢复皇权威信。
乾元的朝廷内部,权臣如林,勾结成派,互相拉拢,已经渗透进了整个国家的肌体。即便皇帝力求改革,然终因缺乏有效的权力基础,始终无法做到治国平天下。权臣勾结、贪污腐化,百姓疾苦,政事不顺,如何能恢复朝廷威信?
首先,要从根源上清理朝廷,肃清那些在背后操控国家的腐化势力。给朝廷一场大的清洗,让那些真正关心百姓、心怀家国的人重回朝堂,推行一套明政之策。剿除腐败,恢复明治,方能重拾民心,稳固皇权。
二、加强与下属国的外交联系,平衡复杂局势。
乾元皇朝所辖范围广阔,疆域辽阔,但其中的下属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微妙的权力斗争始终没有平息。晋苍国、楚烈国、魏阳国、刘蜀等国,彼此间的矛盾与竞争常常导致乾元朝无法集中力量应对外部威胁。
尤其是与晋苍国和楚烈国,表面上似乎合作,实际上暗藏裂痕。魏阳国与刘蜀虽表面顺从,却各怀心机,时常做出敌对的举动。而这些下属国,一旦发生局势变动,势必影响整个乾元皇朝的统治。
若要稳固乾元皇朝的根基,必须强化与各国的外交手段,通过平衡之策,巧妙调和各方利益,以防出现突如其来的联合反叛。在外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内政的稳定和外交的谨慎同样重要。
三、解决民生困局,恢复百姓信心。
乾元皇朝的百姓,长期处于战乱、税赋、粮荒的困境中,民生的困苦已经达到了极点。虽有一定的财政收入,然而过度的税收和严苛的徭役使得民众积怨深重,民心已非昔日。
天下之大,民心为上。若不解决百姓的疾苦,不仅国家难以稳固,连皇帝的统治也难以持续。只有从根本上恢复经济秩序,减轻百姓的负担,才能赢得民心,稳住乾元的根基。
要加强土地改革,减轻百姓负担,改革税制,缓解民众的负担。通过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善交通等手段,来恢复大地的生机。同时,加大对百姓的救助力度,让他们看到朝廷的关怀与努力。
四、改革内政,深层次调整社会结构。
然而,乾元皇朝的最大敌人,并非单纯的外敌或腐败势力,而是国家内在的深层次矛盾。乾元朝社会的阶级矛盾,随着战争与腐化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了无法忽视的严重问题。豪强割据,土地兼并,百姓生计困苦,社会结构的失衡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
若想长治久安,必须进行内政改革。调整社会阶层,打破豪强的封锁,限制大地主的权力,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若这一层次的改革不能成功,乾元朝将永远无法真正恢复。
乾元皇朝,面临的困难不止表面上的权力斗争与外敌威胁,更重要的是其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与内政问题。若不正视这些问题,乾元的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改革与精准的政策,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重生,恢复百姓的信任。
在整个策论中,武阳明确指出了乾元皇朝目前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具体的策略,还剖析了其中的内外因果。每一段文字,都显得格外深刻和有力,仿佛凝聚了他所有的思考和理解。
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向杨不拙。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变得凝滞了片刻,武阳的心跳略微加速,他知道,这篇策论将决定他的未来。
杨不拙走到武阳身旁,接过那篇策论,细细阅读。武阳没有出声,只是静静等待,心中虽然忐忑,却也抱有一丝期待。
过了片刻,杨不拙终于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赞赏:“不错,果然是有心人。你不仅看到了乾元皇朝的问题所在,更提出了有效的解决之道。通过了第一个考验。”
武阳松了口气,心中也有些欣慰。这第一关,虽然艰难,但总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