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兵跑出去后,帐中众人相顾无言,只有袁绍来回踱步的声音,还有从前线传来的喊杀声。
正在踱来踱去的袁老板,身形突然顿了一下:“要是我的上将颜良文丑有一人再此,凭借他二人的勇猛,定能突破曹阿瞒的防线。可惜他二人,竟然被关羽那个贼子所杀,可恨可恨啊。
还有那个大耳贼刘备,诓我说去召降关羽,想不到竟然敢背我而去,哼,等我再生擒刘备,定不会再听的胡言乱语,必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袁老板的众多谋士,对此时的局势,早已无计可施。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本来咱们大优势顺风局,只要稳打稳扎,就能横推对方水晶,结果生生被自家老大玩成这样的逆风局,野区(乌巢)被人偷了,大小龙丢了不说,连红蓝buff都被人给抢了。
这下好了,眼瞅着这波团战结束后,高塔就要被对方给推了,剩下的就只能退守水晶了。你老大不想着怎么翻盘,还在这里怪刘备关羽,咱们现在能不能活着退回到水晶都还两说着呢,您还想着报复刘备?再说就颜良文丑那两个莽夫,平日里总说自己武艺多高多高,有万夫不挡之勇。仗着你的宠爱,眼睛那是长在天上了,看谁都是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结果遇到关羽,一刀一个小朋友,都不如两个超级兵!
情势如此,袁绍手下的谋士们也无计可施,只能坐等前线传来消息,倘若能够攻破曹军大营,尚有一线生机,要是不能攻破曹军大营,就赶紧收拾收拾准备跑路吧!
张合高览都是河北名将,要说武艺比颜良文丑稍差一些,但要论起独立领兵,指挥作战,颜良文丑和他俩比起来,拍马都赶不上。吕旷吕翔兄弟俩虽然比不上张合高览,可那也是史书留名的人物,比不上一流的将领,那也是二流里面拔尖的。
这四个人接到传令兵的催促,全都打点起一万分的精神,亲自披挂上阵,轮流冲击曹军的大营。
奈何曹军军纪严明,加之是本土作战,又有曹仁于禁等将领以身作侧,也是亲自上阵冲杀,所以士气十分高昂。而且曹军之中猛将也不少,张辽徐晃虽然不在,还有李典曹洪曹休夏侯等将,也是舍身忘命,拼死厮杀,接连打退袁军十多次冲锋。
好几次眼看着袁军就要冲进曹军大营,都被曹洪曹休等曹家夏侯家一众将领不顾自身安危,带领亲兵发起决死反冲锋,才堪堪打退袁军。曹家夏侯家多有为此当场战死者。毕竟是自己家的基业,作为股东,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肯定是要玩命的。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袁军本就是背离家乡,远道而来,如果战事顺利还好,丰富的缴获,奖赏等可以压住士兵的思乡之情。可如今接连多日被阻与官渡寸步难进,营中又断了粮草,许多士兵都是饿着肚子在冲杀,如此十几次下来,眼看破营无望,加之士兵们思乡之情泛起,士气尽溃,底层士兵全都想活着回到家乡,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任由将领们怎么鞭打驱赶都不愿意再次发起冲锋。
所谓上阵父子兵,大虎亲兄弟。
古时的军队中,很多士兵都是父子兄弟、亲戚朋友或者乡党族亲,彼此之间都有关联。比如曹操起兵的时候,许多都是他自己的本家曹家或者姻亲家族夏侯家的子弟,说不定军中一个养马的马夫,往上数个四五代人,就是曹操的亲属。
袁绍的大军之中,这种情况也是比比皆是。所谓河北子弟,基本上都是河北一带本乡本土的人,军中的士兵也多是乡党亲族,有些甚至一屯人马,都是一个姓氏一个村的。
大家千里迢迢来出来打仗,为的是升官发财,光耀门楣,结果现在吃不饱不说,还要被上官驱使去当炮灰。十几次冲锋,哪个营中没有死伤?死去的人,可都是自己家的亲眷,他们人虽然死了,可遗体尚在,古代讲究个叶落归根,总不能一个村的出来打仗,全都客死他乡,连个收尸尸体送还故乡的人都没有吧?
现在明知道打不赢,还要逼着大家都去送死,这是想让他们全都死在他乡,让他们死后都不能魂归故里,只能成为孤魂野鬼。
可袁绍逼迫众将太急,下面的将领没办法,就只能逼迫更下面的士兵。
士兵们不堪逼迫,只能奋起反击。
有屯长振臂一呼:“上官逼迫如此之甚,我等在此,唯有死路一条,不如就此返回河北,总好过做个客死他乡的孤魂野鬼。”
众人听后,发一声喊,全都回营收拾行囊,准备不辞而别。
军中的校尉大小将领等自然不会坐视手下的士兵就此返乡,有些性子恶劣的立马就对士兵们刀剑相向,当时就有好些人被砍杀而死。
这些士兵大多都有亲族乡党同在一个军营。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被上官砍倒在地,立马红了眼睛,也不管以下犯上会不会犯军法,全都拿出兵器对着自己的上官反戈一击。
将领们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对于那些敢于反抗的士兵一点都不姑息,指挥手下的亲兵开始暴力镇压。由此引发了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士兵参与到反抗之中,在袁军之中引发了暴乱。
自从曹操火烧乌巢后,回来的路上想要绕后偷袭袁绍被识破,他就回到大营之中,耐心的与袁绍相持。
曹操此人,你可以说他是好色之辈,也可以说他是卑鄙小人,但你不能说他统兵的能力菜!
就算从历史的纬度,把曹操放在中国几千年的时光长河中来看,曹操无论是统兵用兵,还是战略大局观、临阵指挥作战、运筹帷幄等等军事能力,他都是位于第一序列的。
所以袁军的暴乱始一发生他就发现了端倪。当机立断就让曹纯率领手下的骑兵对袁绍的大军发起了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