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10月12日在香港的一处幽静宅邸内,气氛略显凝重又夹杂着几分期待。洪秀全近日听闻了诸多关于泽许公国的奇闻,据说那里对汉人颇为接纳,吸引了大量汉人移民,发展态势蒸蒸日上。这让洪秀全心中泛起诸多思索,而今日,他更是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泽许公国的外交大使崔胜。
崔胜身材挺拔,面容和善,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他与洪秀全相对而坐,桌上摆放着简单的茶点。初次见面,彼此都带着打量的目光。
崔胜(微笑着,用流利的汉语开口):“久闻洪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然风采不凡。想必洪先生对我泽许公国也略有耳闻了吧。”
洪秀全微微点头,神色中带着几分好奇与谨慎:“确实有所听闻,听闻贵国对我汉人颇为优待,吸引众多同胞前往,不知其中详情究竟如何?”
崔胜轻轻抿了口茶,缓缓说道:“泽许公国秉持平等包容之理念,不论出身、种族,皆欢迎有才之士前往。我国致力于发展,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故而吸引了不少汉人同胞。他们在公国安居乐业,为公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
洪秀全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如此说来,贵国与大清相比,倒是别具一番气象。只是不知贵国此举,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
崔胜坦然一笑:“并无其他复杂目的,不过是希望汇聚各方人才,共同推动国家进步。而且,我们深知汉人勤劳智慧,定能为公国注入新的活力。”
两人正交谈间,门被轻轻敲响,侍从进来通报,原来是林泽许前来。林泽许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屋内,见到洪秀全和崔胜,微微拱手示意。
林泽许(目光炯炯看向洪秀全):“洪先生,今日来得正好,有些话想与你谈谈。”
洪秀全起身回礼,恭敬说道:“林大人,久仰大名,一直盼着能有机会聆听教诲。”
众人重新落座后,林泽许开门见山地说:“洪先生,我知晓你一心想要改变这世道,建立新的秩序,这份志向令人钦佩。如今,我可以给予你金钱和装备援助,助你成就一番大业。”
洪秀全眼中闪过惊喜之色,但随即又恢复镇定,疑惑问道:“林大人如此厚爱,秀全感激不尽。只是不知大人此举,可有其他要求?”
林泽许微微沉吟,认真说道:“我希望洪先生能将你所倡导的宗教改为圣公会。圣公会教义深厚,体系完备,若以此为根基,或许能更好地凝聚人心,成就大事。”
洪秀全听闻此言,脸色微变,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林大人,我创立拜上帝教,乃是基于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这其中教义,皆是我多年思索所得,与我心中理想紧密相连。如今贸然更改,恐怕……”
林泽许打断他的话,耐心解释道:“洪先生,我并非要你摒弃原有理念,圣公会同样倡导平等、仁爱,与你追求的公平正义并不相悖。而且,圣公会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若你以此为宗教依托,不仅能获得更多支持,在与各国交往中也能更加顺畅。”
就在此时,门外又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英国领事乔治听闻消息后赶来。乔治身材高大,穿着笔挺的西装,带着自信的微笑走进屋内。
乔治(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很荣幸能参与到各位的讨论中。我听闻各位正在谈论宗教之事,我英国乃是圣公会的重要国度,对于圣公会的优势,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众人看向乔治,乔治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圣公会历史悠久,教义深入人心。在当今世界格局下,遵循圣公会教义,有助于提升影响力,获得更多资源与支持。洪先生,若你选择这条道路,英国也将考虑给予一定支持。”
洪秀全心中越发纠结,一方面是急需的金钱和装备援助,以及可能获得的国际支持;另一方面是自己多年心血创立的拜上帝教,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理想和信念。
洪秀全(神色凝重):“感谢各位的好意与支持,但此事关乎重大,容我仔细思量。我创立拜上帝教,旨在唤醒民众,推翻腐朽统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新社会。我担心更改宗教后,会偏离我最初的目标。”
崔胜在一旁轻声说道:“洪先生,我们理解你的顾虑。但宗教形式或许可以灵活调整,其核心追求的美好理念不变即可。圣公会同样可以成为你实现理想的有力工具。”
林泽许也劝说道:“洪先生,时代在变,我们做事的方式也需适时调整。圣公会的包容性很强,你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其更贴合你的需求。”
乔治补充道:“而且,英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重要地位,若你与圣公会携手,英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你发声,这对你未来的事业发展无疑是一大助力。”
洪秀全沉默良久,缓缓开口:“我明白各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宗教信仰对于我的追随者们来说,是精神支柱。如此重大的改变,我需与他们商议,听取他们的意见。”
林泽许微微点头:“这是自然,洪先生行事谨慎,值得赞赏。只是希望你能尽快做出决定,毕竟时机稍纵即逝。”
乔治也接口道:“没错,洪先生,我们期待着与你达成合作,共同开创一番新局面。”
崔胜微笑着说:“不论洪先生最终决定如何,泽许公国与你之间的交流大门始终敞开。我们尊重你的选择。”
洪秀全起身,向众人拱手致谢:“感谢各位今日坦诚相谈,秀全定会慎重考虑。他日若有决定,必当第一时间告知各位。”
随后,众人相继告辞离开。洪秀全独自站在宅邸内,望着远方,心中思潮翻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会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更改宗教意味着可能获得强大的支持,但也可能面临内部的分歧与质疑。而不更改,自己的起义之路又将面临诸多艰难险阻。
夜晚,洪秀全独自一人在房间内踱步。烛光摇曳,映照出他焦虑而又坚定的身影。他想起了那些追随自己的信徒,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拜上帝教的事业中。如今要改变宗教,他们能否接受?
同时,他也深知当前局势的紧迫性。没有足够的金钱和装备,起义的计划将难以推进。而英国和泽许公国抛出的橄榄枝,确实极具诱惑。
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洪秀全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他决定先召集拜上帝教的核心成员,将此事告知他们,共同商讨对策。
数日后,拜上帝教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洪秀全面色凝重地将与林泽许、崔胜以及乔治的会面情况详细讲述了一遍。众人听闻后,顿时议论纷纷。
杨秀清率先发言:“教主,更改宗教一事万万不可。拜上帝教是我们凝聚人心的根本,若轻易更改,恐怕会让兄弟们心生疑虑,动摇根基。”
萧朝贵也附和道:“没错,我们一直宣扬的是自己的教义,如今突然转向圣公会,这不是让大家都迷茫了吗?”
然而,韦昌辉却有不同看法:“诸位,如今我们面临着重重困难,若能得到英国和泽许公国的支持,获得金钱和装备,起义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妥协。”
石达开沉思片刻后说:“我觉得可以尝试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既保留拜上帝教的核心教义,又巧妙地融合圣公会的一些元素,这样既能获得支持,又不至于让兄弟们太过难以接受。”
洪秀全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越发明晰。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抉择。
最终,洪秀全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各位兄弟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关系重大,我们不能草率决定。我打算先与林泽许大人等人再进行一次深入的商讨,争取在不违背我们根本理念的前提下,达成合作。同时,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即便最终无法获得他们的支持,我们的起义大业也绝不能放弃。”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洪秀全的决定。于是,洪秀全再次安排与林泽许、崔胜以及乔治的会面,一场关乎未来走向的深入讨论即将展开,而洪秀全和他的拜上帝教,也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即将迈出关键的一步,走向一个充满未知但又蕴含无限可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