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3年4月1日,长安太极宫,春风和煦,百官齐聚金銮殿。今日,李渊要处理一件大事——给前隋皇帝杨广定谥号。
李渊端坐龙椅,神色庄重。他深知,谥号不仅关乎杨广个人的名声,更关乎后世如何评价隋朝的兴衰。
“诸卿,今日朕召集百官前来,就是为了讨论前隋皇帝杨广的谥号。”
群臣低声议论,毕竟杨广在位时穷兵黩武,滥杀无辜,如何评价他,确实值得深思。
这时,宰相闻仲站了出来,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杨广乃一代暴君,谥号当为‘炀’。”
李渊微微颔首,示意闻仲继续说下去。
“去礼远众曰炀。”
“好内远礼曰炀。”
“好内怠政曰炀。”
“肆行劳神曰炀。”
“杨广荒淫无道,违背礼法,远离忠臣;沉迷声色,宠信奸佞;怠政误国,使天下生灵涂炭;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致使天下动荡不安。如此行径,‘炀’字最能贴合其一生。”
大殿之上,群臣皆点头称是。
李渊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既然如此,便封杨广为‘炀帝’,以示后世。”
这一道旨意,很快传遍天下,自此,“隋炀帝”之名正式载入史册。
在这次朝议上,闻仲不仅提出了杨广的谥号,还向李渊推荐了两位年轻才俊——房玄龄与杜如晦。
“陛下,臣年事已高,恐难久居相位。今日,臣特举荐两人,他们日后或可继承臣之职责,辅佐大唐。”
“此二人何许人也?”李渊问道。
“房玄龄,字乔年,博学多识,治国之才不逊于萧何。”
“杜如晦,字克明,谋略深远,运筹帷幄,可比张良。”
闻仲说完,李渊对二人投去了审视的目光。
“房玄龄、杜如晦,你二人可愿为大唐效力?”
房玄龄与杜如晦连忙跪下,齐声道:
“臣愿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宣布:
“封房玄龄为中书舍人,杜如晦为太子洗马,辅佐朝政。”
闻仲微微一笑,他深知,这两人日后必定会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
就在杨广的谥号传遍天下之时,关于李世民的传言却越来越多。
“李世民乃是真龙天子,早晚会登基。”
“李建成只是个太子罢了,他哪能与秦王相比?”
这些议论让李建成越来越不安,他的嫉妒之心日渐加深。
而此刻的李世民,则陷入了无尽的苦恼之中。
尉迟敬德见状,不由得劝道:
“殿下,您乃是天下公认的明君,百姓皆称您为真龙天子,若是任由李建成为太子,恐怕日后会生变故。”
李世民叹了口气,苦笑道:
“我本无心争权,可这天下人为何非要将我推上去?”
“殿下,既然天下人都这么认为,您何不顺应天命?”
李世民沉默了。
他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退。李建成不可能容忍他一直存在,兄弟之争,终究无法避免……
随着杨广的谥号确定,大唐的统治正式稳固下来,经济恢复、军队整顿,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正在不断升级。
武德元年,风云涌动,一场新的斗争,即将拉开序幕……
公元613年5月1日,长安,太极宫。
晨曦洒落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祥和之中。今日,李渊将在朝堂上正式册封大唐开国十二功臣,以表彰他们在推翻隋朝、建立大唐的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传诸功臣入殿——”
太监高声唱和,文武百官肃立,目光望向殿门。
随着脚步声响起,十二位功臣依次入殿,站在金銮殿上,他们分别是:
闻仲——前隋朝大将,归顺大唐后稳定朝局,被封为首功。
李靖——战功卓着,擅长兵法谋略,屡战屡胜。
哪吒——战无不胜,三头六臂斩敌无数,堪称大唐战神。
杨戬——以天眼洞察战局,助力大唐多次破阵。
尉迟敬德——骁勇善战,忠心耿耿,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
程咬金——冲锋陷阵,勇猛无双,屡建奇功。
秦琼——智勇双全,战场上屡次挽回败局。
罗成——枪法无敌,百战不败,为大唐开疆拓土。
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心腹谋士,辅佐秦王稳固朝政。
蓝忘机——冷静沉稳,以剑术闻名,在多次战斗中力挽狂澜。
江澄——雷电之力惊人,统领江家军,为大唐击破隋军关键防线。
李孝恭——李氏宗亲,作战英勇,攻占南方有大功。
“即日起,封闻仲为太尉,李靖为尚书左仆射,哪吒为武威将军,杨戬为镇国公,尉迟敬德为骠骑将军,程咬金为龙虎大将军,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罗成为先锋大将军,长孙无忌为尚书令,蓝忘机为江南都督,江澄为雷霆大将军,李孝恭为镇南王!”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齐声高呼:“谢陛下隆恩!”
李渊满意地点头,他深知,正是这些人协助自己才得以登基,如今大唐初立,必须予以封赏,让天下人知道功臣们的地位,稳定军心。
就在长安城热烈庆祝封赏之时,另一个人却过得截然不同。
“啊……终于可以安心了。”
佐藤和真懒洋洋地躺在长安某处酒楼的床榻上,一边吃着唐饼,一边享受着这富贵生活。他在大唐的表现,勉强算是“没帮倒忙”,但要论战功,他是彻彻底底的混子。
然而,就在他得意之时,天庭突然派人降临,将他带走了!
天界,凌霄宝殿。
玉帝端坐在高位,看着和真,叹了口气道:
“你的任务已经完成,第二次封神大战已结束,现在你可以回到你的世界了。”
“什、什么?!我还没享受够呢!” 和真惊恐地叫道。
“不必多言,送他走。” 玉帝一挥手。
站在一旁的阿库娅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走上前来,抬起脚——
“再见啦,和真!”
砰!
一脚踹飞——
佐藤和真瞬间被踢出天界,回到了原来的世界,继续他那充满“幸福”的生活。
送走和真后,玉帝望向下方的凡间大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思。
“虽然第二次封神大战已经结束,但大唐的政变迟早会开始。”
身旁的三清微微一笑,道:
“陛下不必担忧,这本就是李世民的命运。”
“这场权力的斗争,终究无法避免……”
天庭的众神都沉默了,他们已预见到未来的大唐,将迎来一场兄弟之间的生死较量。
而在凡间,随着开国功臣的封赏,“秦王才是真龙天子”的传言越来越盛,甚至在民间广为流传。
百姓议论纷纷:
“秦王诛暴君,理应称帝!”
“李建成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太子,哪比得上秦王?”
“这天下本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这些话传入了李建成的耳朵里,让他越来越不安。他明白,虽然自己是太子,但若是百姓、功臣们都倒向李世民,那自己的地位恐怕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陷入了苦恼。
这天,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私下劝李世民:
“殿下,如今天下都称您是真龙天子,若不早做准备,恐怕太子迟早会对您不利。”
李世民叹息道:
“我从未想过争夺皇位,可如今事已至此,若我不争,难道还要等着被动挨打?”
他望向长安的皇宫,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天庭之上,玉帝、三清等神明静静地俯视人间。
“第二次封神大战结束了,但第三次封神大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