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库尔德风暴第二旅到达了伊德利普市,开始强硬的接管伊德利普市防御。
政府军对于库尔德第二旅接管伊德利普市防区没有任何意见,也不敢和库尔德风暴旅发生任何军事冲突。
大马士革政府已经要求在伊德利普市的驻军南下支援萨拉齐布市战场。
目前萨拉齐布市遭受了两万多胜利阵线武装的进攻,政府军防线岌岌可危。在19日和20日,胜利阵线武装分别在城南和城西一度突入城区。虽然被政府军组织反击兵力打了出去,但是城内政府军守军兵力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移交伊德利普市防御以后,这3000多名政府军快速向萨拉齐布市前进。这支部队加入战场,会极大的补充萨拉齐布市的防御。
对于北叙利亚民兵组织来说,伊德利普省北部防线最大的弱点被库尔德第二旅弥补以后,整个北线战场土耳其军队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突破点。
只能在地面和库尔德武装部队硬碰硬的打一场。
在舒古尔镇,得到增援部队的埃吉尔.巴尔扎尼稳定住了战线。进攻舒古尔镇的第五突击旅已经退出了战斗,他们承担了惨重的伤亡的同时,也把第二营给拼光了。第二营算上两侧阵地和舒古尔镇只有一百多人是有战斗力的,总伤亡高达八百多人。其中阵亡五百多人,只有不到三百名伤员被运送到了后方。
增援部队到达舒古尔镇以后,这里的守军增加到2000人。这个数量的防守兵力已经让两侧阵地有充足的兵力防守,同时还保留了上千人的预备队轮换作战。
在伊德利普省,轮换出击的米格战机完全覆盖了北部地区。为地面作战提供了良好的战术支持,土耳其只能在地面老老实实的作战。路明在系统内购买了大量155牵引式火炮,组成了三个炮兵营支援三个方向的作战,其中舒古尔后方就部署了一个营的炮兵。
这个炮兵营的部署彻底让土耳其绝望了,舒古尔镇本身就是地势险要,进攻难度非常大。现在部署了大口径火炮以后,进攻部队只能顶着对方的大口径火炮进攻。这种进攻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双方战损比例。
这个战损比例甚至高达1比8,这种战损比例已经让土耳其军队没办法进攻了。这不是进攻,这是被屠杀。
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军队和北叙利亚民兵组织在伊德利普省北部达到了一种军事平衡,路明的军队打不出去,土耳其军队也攻击不进来。
政府军在伊德利普省战局开始好转的同时,再一次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大马士革的老爷们甚至看不起土耳其军队的战斗力,认为自己的部队可以轻易的在地面打爆对方。
基于这种离谱的认知,大马士革的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叫‘春日黎明’的军事行动。
这个行动中。政府军的策略就是在南线围攻汗谢洪市,瓦迪代夫和哈米迪亚军事基地攻击迈阿赖努阿曼市。在彻底拿下这两座南部重镇的同时,死守萨拉齐布市。
在伊德利普省东面堵住反政府军的出路,由南向北压迫反政府军。逼迫他们向西侧突围或者向北拼命进攻北叙利亚民兵武装。
大马士革政府更希望胜利阵线武装也像伊斯兰运动武装一样,冲击北叙利亚民兵组织的防线。
对于大马士革政府的不靠谱想法,路明也是心知肚明的。甚至路明用更大的恶意去猜测大马士革政府。驱赶反政府军冲击防线还是小问题,他就怕大马士革政府和土耳其政府达成了什么鬼协议。在伊德利普市方向把土耳其军队给放进防线内部。所以他趁着和大马士革政府没有彻底翻脸的时候,强行接管了伊德利普市。
在伊德利普市已经形成了多方势力相互纠缠的局面,各自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
这个局面非常诡异,原本相互是敌人的,现在未必就是敌人。原本是盟友的,目前反而需要重点防备。
路明和胜利阵线武装的利益诉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致的。对于胜利阵线武装的未来,路明是不希望歼灭对方的。他希望胜利阵线可以向东突围,到达阿勒颇地区。
这本身也是胜利阵线武装的作战目标。
路明还需要胜利阵线和自由军等反政府武装牵制大马士革政府,他需要的就是维持双方的军事平衡。
尤其是目前政府军在东古塔地区对自由军已经取得了一定优势的时候,就更不能让政府军在伊德利普省拿下完整的胜利,全歼伊德利普省反政府军。
路明需要维持双方的这种军事平衡,争取他的发展时间,逐步蚕食政府军控制区域。
基于这个战略,路明把目光落到了阿勒颇这个北叙利亚最具有分量的大城市上。对于阿勒颇这个城市,路明不会一次就给拿下来,这样会刺激政府军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也得不偿失。
他需要的是一点点蚕食阿勒颇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
毕竟他需要的是资源,而不是城市人口。占领阿勒颇以后,需要漫长的重建过程,才能让这个北叙利亚大都市产生经济收入。那需要巨大的投资。
对于阿勒颇,他只需要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这次他瞄准的就是巴卜。掐断了巴卜,北叙利亚境内才有安全可言。这是土耳其南下的门口城市。他需要未雨绸缪的逼迫政府军交出这个城市的控制权。
在伊德利普省南部已经没有了大规模战斗的时候,他部署在汗谢洪地区的第41机步旅和配属的空中突击营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
他命令41旅绕路北上阿勒颇,放弃在伊德利普省南部的所有阵地。
对于大马士革政府获得了战场优势就想搞一些小动作,路明可不打算惯着。既然他们觉得自己行了,那么就得用头接住路明的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