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爹娘商量后,决定暂时不卖这套玻璃杯,次日一早先把人参卖掉。
公鸡报晓,旭日东升,阳光照亮了整个天空,鸟儿在枝头婉转吟唱。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田老娘赶忙穿好衣服,匆匆去开门,只见大女儿站在门外。
“娘,我听说二嫂生的老五是伯府千金,伯爷还给了二百两银票作为那个抱错孩子的断亲钱!听说前天刚分完家,娘,我虽说嫁出去四年多了,但我还是田家的一份子,这银子也该有我一份!”
田老娘一听大女儿回来是为了银子,伸手就把田桂花推出门外,冷着脸关上院门,任凭田桂花怎么叫门,都不再理会。
原主爹觉得今日运气不佳,不宜去县里卖人参。
田桂花赖在院门外的石头上不走,一副拿不到银子誓不罢休的架势。
田桂花见田老娘不出来,也不打算给她银子,心中实在不甘。
一不做二不休,她索性在家门口大闹起来,想让众人看看田老娘重男轻女、冷血无情。
她也是田家女儿,凭什么连一两银子都分不到!
田桂花坐在地上,哭喊起来:“我娘根本不把我当家里人啊!前天分家,凭什么没我的份?我听说伯爷给了二百两银票,都被我那几个没良心的哥哥分了!当初为了让小弟娶孙家女儿,娘把我嫁给大我十岁死了媳妇的木匠,收了十两聘礼,我一进门就得当后娘!这些年我过得好苦啊……”
田桂花的哭喊声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有个好事的还在一旁起哄。
几个爱八卦的婶子聚在一起,小声嘀咕,对着田家指指点点。
田桂花坐在地上,眼角余光瞥见有人走近,哭嚎声愈发响亮。
这时,村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田桂花见状,立刻跪在村长面前,哭诉自己的委屈。
田老娘透过门缝一直留意着门外动静,见事情要闹大,赶忙开门走了出去。
田桂花看到田老娘出来,跪着向前挪了几步,一下子抱住田老娘的腿,眼泪止不住地流,开始倾诉自己的苦楚。
最终,田老娘看着围在门前的众人,又迎上村长那复杂的眼神,无奈叹了口气。
她从仅剩的养老钱里拿出五两碎银,装进一个打着补丁的钱袋,递给田桂花。
随后,田老娘让众人散去,送走村长后,看都没看还坐在地上数银子的田桂花,径直越过她关上了院门。
田志恒本想出面,但又怕田桂花看到他心生怨言,把事情闹得更大,便忍住没出去。
他想起小时候,父母为供自己读书,家里生活拮据,弟弟妹妹常常吃不饱,每天只能吃个五六分饱,饿着肚子睡觉。
田志恒暗自庆幸,昨日郑秀兰挖到人参,还意外得了一套琉璃杯子。
于是,他拿出分家所得的银子,前天花了些,如今还剩八两多。
他留下零头,将八两银子给了田老娘。
田老娘起初不愿收下这八两银子,这几天儿女的行为让她心灰意冷,刚才田志恒没出来,她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但看到这八两银子,又听郑秀兰说昨日在山上挖到人参,家里暂时不缺银子,便收下了。
郑秀兰做好晚饭,端到桌上,苏棠帮忙拿碗筷,两个哥哥背着两捆干树枝回来,放进柴房后也过来吃饭。
一家人各自怀着心事吃完晚饭,早早熄灯休息。
天还未完全亮,田志恒和郑秀兰就起了床,叫醒两个儿子和苏棠,藏好那套玻璃杯,带着人参前往县城。
几人坐上停在村口载人的牛车,付了十文钱,坐了一个时辰,在太阳刚刚升起时抵达县城。
田志恒带着妻儿和苏棠,径直来到一家口碑颇佳的药铺。
药铺老板接过田志恒手中的人参,仔细端详后,出价二十二两银子。
田志恒觉得这价格偏低,他这株人参足有三十多年参龄,二十二两着实少了些。
一番讨价还价后,药铺老板最终出价二十五两买下这株人参。
田志恒把银子分成两份,给郑秀兰十两,另外十两换成银票,五两换成碎银子,打算买些笔墨纸砚回去。
他寻思着,也该送两个儿子去镇上的学堂念书了,自己也能趁机多读书,争取考取个秀才功名。
换完银票后,田志恒先给郑秀兰买了一根银簪子,花了一两银子,首饰铺子掌柜还额外送了一对绢花。
郑秀兰从中挑出一对粉色芙蓉绢花,戴在苏棠头上。
路过鸿福楼时,他们进去买了一只烧鸡,又到包子铺买了二十个羊肉包子。
时光匆匆,四个月过去,转眼间已到初秋。
种在自家下等田里的土豆成熟了。
看着这一亩下等田产出的三千多斤土豆,田志恒一家满心激动。
这下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也不愁自己和儿子读书的花费了,往后郑秀兰也能少接些绣活,让眼睛歇一歇。
不过田志恒打算等自己考上秀才后,再上报土豆的事。
到那时有了正经功名,好处也能落到自家,若圣上能给个虚职就再好不过,也好在这穷乡僻壤护住一家五口。
此后的日子里,田志恒和两个儿子继续读书,闲暇时就侍弄田地、上山砍柴,两个儿子也会捡些干树枝,运气好时还能抓到野鸡野兔,回家改善伙食。
苏棠则跟着原主娘郑秀兰学刺绣。
她在上个位面有一定基础,上手很快,没几天就能绣出一朵完整的花。
此刻,她正绣着从镇上绣坊接的活儿,在素帕上绣花朵和树叶,绣一张帕子能挣一文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