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领域,华佗的医术及验方流传千古,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诸多宝贵思路。以下针对肝硬化、胆囊炎等病症,以类似华佗验方风格,为您详细介绍各类方剂。
胆囊炎
一、【加减大柴胡汤】
【原料】柴胡(12~18克)、大黄(9~18克)、白芍(10~30克)、枳实(9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郁金(10克)、木香(10克)、元胡(15克)、生姜(12克) 。
【制法】每日1剂,将上述药材放入适量水中,以传统水煎煮的方式,把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7天作为一个完整的疗程。
【主治】此方剂主要功效为疏肝利胆,通腑泄热,对于急性胆囊炎以及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着显着的治疗效果。
【验效】倘若患者体内湿热较重,可添加茵陈、龙胆草以增强清热利湿之效;若热毒较盛,则加入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要是兼夹瘀血症状,赤芍、川芎便是很好的选择,用以活血化瘀。曾经以此方治疗158位患者,最终临床治愈124例,这些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恢复健康;显效12例,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17例,症状有所减轻;无效5例。另外,陈伟明等医者运用【加减大柴胡汤】(其中包含柴胡、生大黄、枳实、黄芩、半夏、木香、元胡、川厚朴、青皮、川楝、片姜黄、蒲公英、金钱草、海金沙。热盛者加栀子、金银花,湿重者加茵陈、虎杖)治疗76例患者,经过7天的治疗,66例患者痊愈,身体恢复如初;24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症状减轻;仅有1例患者未见明显效果。
二、【肖加减丹栀逍遥散】
【原料】丹皮(10克)、栀子(15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5克) 。
【制法】每日1剂,同样采用水煎服的方法,使药材成分充分融入水中,便于人体吸收。
【主治】该方具有疏肝行气,清热利胆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尤其适用于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且排除了有严重梗阻胆道感染,以及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合并症的病例。
【验效】若患者出现便秘、口苦、心烦等症状,可添加枳实、大黄、玄明粉;若有身黄、目黄的情况,则加入茵陈、金钱草。治疗后观察发现,2天内疼痛停止者有10例;4天内疼痛停止或症状改善的有一定数量;仅有4例患者疼痛未缓解,总体有效率达到91.11% 。
三、【利胆排石饮】
【原料】柴胡(9克)、生大黄(9克)、枳壳(9克)、金铃子(9克)、黄芩(9克)、广郁金(9克)、金钱草(45克)、红藤(30克) 。
【制法】先将除大黄外的其他药材,加入适量的水,进行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时,水要没过药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煎,使药材成分充分溶出;第二次煎煮同样如此,之后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在一起。接着,加入生大黄,继续浓缩至处方规定的量。稍微静置一段时间后,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过滤。在过滤后的药汁中,加入适量的苯甲酸钠(占比0.2%)、甜叶菊苷膏(占比1%),再加水调整至合适的全量。最后,将药汁分装于500ml的盐水瓶内,采用100c的高温,持续30分钟进行灭菌处理,以备使用。临床使用前,还需用灭菌棉花、纱布再次过滤,然后分装于20ml的塑料安瓿中。服用方法为日服3次,每次1支。
【主治】主要功效为疏肝行气,利胆化石,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
【验效】以该方治疗65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最终痊愈380例,这些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显效175例,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好转50例,症状有所减轻,总有效率高达93.08%。
四、【胆黄散】
【原料】健猪胆(20个)、鲜绿豆(500克)、大黄(50克)、甘草(20克) 。
【制法】小心切开猪胆颈部,将绿豆缓缓装入猪胆之中,随后用线将切口缝紧,把它悬吊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等到胆汁充分浸透绿豆后,仔细洗净胆外的污物,接着连同大黄、甘草一同放入温箱中烤干。烤干后,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再经过筛子筛选,大约能得到450克成品。服用方法为每天早、中、晚各服10克,15天为一个疗程。
【主治】此方剂具有利胆清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
【验效】用该方治疗62例患者,结果显示,痊愈38例,患者身体恢复健康;有效22例,症状得到改善;无效2例。
五、【胆囊消炎方】
【原料】金钱草(40克)、黄芩(10克)、槟榔(15克)、大黄(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苏梗(10克)、川芎(6克)、郁金(15克)、川楝子(12克)、元胡(12克)、炒薏苡仁(40克)、罂粟壳(6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8克) 。
【制法】每日1剂,将药材放入水中,进行3次煎煮。第一次煎煮时,控制好火候和时间,使药材成分充分溶出;第二、三次煎煮同样如此。之后将3次煎出的药汁混合,分2次在早晚温服。
【主治】该方能够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对急慢性胆囊炎均有治疗作用。
【验效】治疗100例患者后,结果显示,痊愈75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好转25例,症状有所减轻。
六、【消炎利胆汤】
【原料】茵陈(30克)、厚朴(15克)、香附(12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甘草(12克)、黄柏(12克)、栀子(10克)、郁金(10克)、柴胡(12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金银花(15克)、延胡索粉(15克) 。
【制法】每日1剂,将药材放入适量水中,采用水煎的方式,煎好后分2次服用。
【主治】具有清热利胆,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
【验效】在治疗过程中,若是急性期,可加茯苓(12克)、车前子(24克);慢性期则去掉厚朴,加入川楝子(12克)、青皮(12克);若慢性期出现急性发作,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以此方治疗120例患者,服用15 - 20剂后痊愈者有56例;服30 - 50剂痊愈者30例;服60剂痊愈者10例;服60剂以上,虽然全部症状消失,但经b超检测胆囊壁仍略显粗糙者22例;无效者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