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临床验方如下:
一、【四金化石汤】
【原料】 金钱草三十克,海金沙二十克、鸡内金二十克,郁金二十克,香附十五克、广木香十五克、延胡索十五克、大黄十五克,茵陈十克、黄芩十克、枳壳十克,柴胡六克 。此配方精心选取多味药材,各味药相互配伍,共同发挥作用。金钱草善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方中主药;海金沙、鸡内金协助化石通淋;郁金、香附、广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气行则石易动;大黄通腑泄热,茵陈、黄芩清热利湿,枳壳理气宽中,柴胡疏肝解郁,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消石、破结化石之效。
【制法】 每日一剂,将上述药材置于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浸泡一段时间,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以便有效成分更好地煎出。随后以武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煎。煎好后,药汁分三次服用,每次用药汁冲服研好的琥珀三克。如此,30天作为一个完整的疗程。之所以选择这种煎服方式,是为了让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于药汁中,利于人体吸收,同时遵循特定疗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主治】 该方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行气消石,破结化石。专门用于治疗胆石症,此病症常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疼痛性质可为绞痛或隐痛,且疼痛可放射至右胸、肩背。伴随症状多样,如脘闷噫气,感觉胃脘部胀满不适,时有嗳气;腹胀,腹部有胀满之感;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看到食物没有胃口;口苦咽干,口中感觉苦涩,咽喉干燥;渴不欲饮,虽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情况不一,或正常或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也有些患者不发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舌苔表现为黄腻,脉象多为弦脉。这些症状综合反映了胆石症患者体内湿热蕴结、气机不畅的病理状态,而四金化石汤正是针对此病理进行调理治疗。
【验效】 在临床应用中,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进行灵活加减。若患者出现口干舌红少津的情况,这表明体内阴液不足,此时加乌梅、石斛以滋阴生津;若合并黄疸症状,说明湿热较重,加栀子以增强清热利湿之力,并重用茵陈;若患者同时患有胆囊炎、胰腺炎,提示体内热毒较盛,加金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若患者表现为气虚,出现神疲乏力等症状,加黄芪、白术以补气健脾;若为阴虚火旺者,出现口干、心烦等症状,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若胁痛甚者,加川楝子以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之效。曾经以此方治疗160例胆石症患者,最终结果显示:痊愈62例,这些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结石排出或经检查显示结石明显缩小或消失;好转77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21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体有效率达到86.6%。
二、【茵陈胆道汤】
【原料】 金钱草三十克,茵陈三十克,栀子十六克,黄芩十六克,柴胡十六克,枳壳十六克,广木香十六克,大黄十六克 。方中金钱草与茵陈相伍,为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经典组合;栀子、黄芩助其清热泻火;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枳壳、广木香理气止痛,使气行则胆通;大黄通腑泄热,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全方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功效。
【制法】 每日一剂,将药材放入适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先用武火将水煮沸,然后转用文火慢煎,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煎好后,将药汁分两次服用。这种煎服方法有助于药物的有效吸收,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主治】 主要用于治疗胆道结石以及胆道感染。此方剂针对胆道疾病中湿热蕴结、胆汁排泄不畅的病机,通过清热、利胆、排石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结石排出,消除胆道炎症。
【验效】 为验证该方的疗效,进行了相关临床试验。以本方治疗胆石症55例,同时另设对照组24例。治疗结束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排石36例,占比65.5%,这些患者通过检查发现结石成功排出体外;而对照组排石仅3例,占比12.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说明茵陈胆道汤在排石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在其他症状改善方面,如腹痛减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等,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为快。这表明茵陈胆道汤不仅在排石方面效果显着,还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的其他不适症状,加速患者康复。
三、【益气消石汤】
【原料】 西党参十五克、生白术十五克,磁石(醋煅先煎)三十克,广金钱草二十克,枳实十克、制香附十克、郁金十克、生鸡内金十克、小青皮十克,生大黄(后下)三克,生甘草八克 。方中西党参、生白术健脾益气,为后天之本助力,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有助于气血生化及药物吸收;磁石重镇安神,且醋煅后增强其入肝之性,协助利胆;广金钱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枳实、制香附、郁金、小青皮疏肝理气,使气机通畅;生鸡内金消食化积、通淋化石;生大黄后下,取其泻下之力,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同时避免久煎导致泻下作用减弱;生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缓急止痛之效。诸药配伍,共达疏肝健脾,行气清热,利胆排石之目的。
【制法】 每日一剂,先将磁石(醋煅先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煎一段时间,使磁石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然后将其余药材除生大黄外,加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再与煎好的磁石混合。以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煎。煎好头煎后,将生大黄放入锅中,再煎一次,此次煎出的药汁与头煎药汁混合。将混合后的药汁分上、下午各饮服一次,每次200ml。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这种特殊的煎法,保证了各味药材有效成分的充分释放和发挥作用,同时按照特定疗程治疗,有助于观察和评估治疗效果。
【主治】 该方主要针对老年胆石症气滞郁热型。此类患者常见症状为右上腹胀痛,疼痛不时放射至右肩部,一般无发热症状,但会出现口干咽燥,感觉口腔和咽喉干燥不适;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神疲乏力,精神状态不佳,身体容易感到疲倦;小溲黄赤,小便颜色发黄;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从中医角度看,舌质偏红,苔薄黄糙,脉弦细,这些症状和体征综合反映了患者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同时伴有脾虚的病理状态,益气消石汤正是针对此病机进行治疗。
【验效】 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适当调整。若患者舌苔厚腻,提示体内有湿浊停滞,加炒菜菔子、姜半夏各十克,以燥湿化痰、消食导滞;若舌质红,表明体内有热,加川石斛(先煎)三十克、知母十克,以滋阴清热。以此方治疗56例患者,最终结果为:治愈22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结石排出或病情明显好转;好转31例,症状有所改善;无效3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达到94.6%,显示出该方在治疗老年胆石症气滞郁热型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四、【化瘀排石汤】
【原料】 元胡(12 - 15克)、郁金(12 - 15克)、柴胡(12 - 15克)、枳实(12 - 15克),鸡内金三十克,金钱草(30 - 60克),皂角刺十克、三棱十克、三七十克 。方中元胡、郁金、柴胡、枳实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有助于消除气滞血瘀之象;鸡内金消食化积、通淋化石;金钱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根据病情轻重调整用量,以增强排石之力;皂角刺、三棱、三七活血化瘀,破血行气,有助于结石的排出。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化瘀排石之功效。
【制法】 每天一剂,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先用武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煎。每剂药煎两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分早晚空腹服用。以7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歇5 - 7天,再开始第2个疗程。6周后判定疗效。空腹服药有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直接作用于病所,同时按照特定疗程和间歇期进行治疗,有助于身体在治疗过程中有适当的调整和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主治】 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症,针对胆石症患者肝郁气滞、瘀血内阻的病机,通过疏肝利胆、化瘀排石的作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结石排出。
【验效】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加减用药。若为气滞血瘀型,加川楝子、姜黄、木香各十克,以增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效;若为肝胆湿热型,加茵陈二十克,金银花三十克,连翘二十克,黄柏十五克,以清热利湿、解毒;若为肝郁脾虚型,加茯苓十五克,焦三仙各十五克,炒白术、砂仁各十克,以健脾疏肝、消食和胃。在间歇期间,患者口服扶正排石汤(党参、黄芪、茯苓各十五克,炒白术、砂仁、元胡、甘草各十克,鸡内金、金钱草各三十克),以扶正祛邪,巩固疗效。以此法治疗81例患者,结果显示:治愈41例,患者症状消失,结石排出或病情显着改善;有效13例,症状有所减轻;无效14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82.7%,表明该方在胆石症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五、【胆石消汤】
【原料】 炙鳖甲(先煎)三十克,首乌二十克,熟地二十克,枸杞子十五克,山茱萸十五克,石斛十五克,太子参三十克,黄芪三十克,山药十五克,生地十克,姜黄十克,金钱草三十克,炙甘草三克,芒硝(分兑服)六克 。方中炙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先煎以充分溶出其有效成分;首乌、熟地、枸杞子、山茱萸、石斛、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太子参、黄芪、山药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姜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炙甘草调和诸药;芒硝软坚泻下,协助排石。全方共奏滋阴益气,柔肝化石之功效,针对中老年胆石症患者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兼夹结石的病机进行治疗。
【制法】 首先,将炙鳖甲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煎约20分钟。然后,将其余药材(除芒硝外)加清水1000ml浸泡30分钟,之后与煎好的炙鳖甲混合。首煎时,先用武火将水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并滤出药汁350ml。二煎时,加清水1000ml,同样用文火煎煮,取汁250ml。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分别于早、晚饭前兑入芒硝三克,温服,每日1剂。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这种复杂而精细的煎服方法,旨在确保各味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并且根据药物特性和治疗需要,合理安排煎服顺序和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主治】 主要用于治疗中老年胆石症,此类患者常见症状为胁痛隐隐,感觉胁肋部隐隐作痛,疼痛不剧烈;头晕眼花,由于肝肾阴虚,头目失养所致;口干欲饮,体内阴液不足,故有口渴感;腰酸不适,肾主腰膝,肝肾亏虚可导致腰部酸软;舌干红少苔或舌中有裂纹,脉弦细,这些症状和体征均反映了患者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的体质特点以及胆石症的存在,胆石消汤正是针对此进行调理治疗。
【验效】 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若患者体内有湿邪,出现舌苔厚腻、腹胀等症状,加茯苓十克,以健脾利湿;若腹痛甚,加郁金二十克,杭白芍十五克,以疏肝理气、缓急止痛;若腹胀甚,加佛手十克,香附十克,以理气消胀;若有热象,出现口苦、咽干等症状,加黄芩十克,山栀十克,以清热泻火;若便秘者,加制大黄十克,以通腑泄热。以此方治疗62例患者,结果显示:显效2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石排出或缩小;有效26例,症状有所减轻;无效14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77.42%。
【注意】 患者在服药期间,需严格遵守医嘱。停服任何其他治疗胆石症的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疗效。饮食方面,要坚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减少油腻、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胆囊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要禁酒,酒精对肝脏和胆囊有刺激作用,不利于病情恢复。还要忌辛辣食物,辛辣之品易助热生火,加重体内热象,影响治疗。此外,嘱病人多做上肢运动及右胁肋部的按摩及热敷,上肢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右胁肋部的按摩及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不适,辅助药物治疗,促进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