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华佗的医学智慧熠熠生辉。对于婴幼儿腹泻这一常见病症,华佗留下的临床验方有着独特的疗效和价值。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针对婴幼儿腹泻的有效方剂。
一、调气汤
【原料】【苏梗、藿梗、煨木香、焦白术、茯苓、扁豆衣、炒藕节、炒竹茹各10克】,【煨葛根、陈皮各5克】,【白蔻仁3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若遇到口服困难的患儿,可采用保留灌肠或直肠点滴的方式给药。
【主治】调气汤具有理气健脾止泻的功效。其特点在于通过调理气机,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小儿泄泻,尤其是因脾胃气滞、运化失常所导致的腹泻,症状可能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溏,伴有腹胀、腹痛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保留灌肠或直肠点滴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准确送达并被吸收。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如腹痛加剧、发热等,应及时处理。
【验效】 以本方治疗小儿泄泻256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1岁以内者193例,1~2岁42例,2岁以上21例;病程2周以内者182例,2周至1月者56例,1月以上者18例。经过治疗,结果显示232例痊愈,18例好转,6例无效。
二、小儿二泻汤
【原料】【肉桂3~4克】,【肉豆蔻3~4克】,【党参6~10克】,【白术6~8克】,【茯苓6 ~8克】,【藿香3克(后下)】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次频服。
【主治】小儿二泻汤的主要功效是健脾化湿,温中止泻。它适用于小儿秋季腹泻,秋季气候多寒凉,易伤脾胃阳气,此方剂通过温阳健脾、化湿止泻来改善患儿症状。适合那些因脾胃虚寒、湿邪内生而导致腹泻的患儿,常见症状有大便清稀、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伴有腹痛、四肢不温等。
【注意事项】藿香后下是为了保留其挥发性有效成分,煎药时要注意这一点。服药期间,要注意给患儿腹部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验效】本方所治小儿秋季腹泻117例,年龄范围在6个月至4岁;病程最长11天,最短5小时。治疗结果为:痊愈109例,好转8例。
三、腹泻效灵汤
【原料】【党参6克】,【茯苓9克】,【白术6克】,【乌梅15克】,【干姜3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滑石3克】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腹泻效灵汤能够健脾利湿,涩肠止泻。对于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其针对的是脾胃虚弱、湿邪内盛,同时肠道失于固涩的情况。患儿可能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注意事项】服药时宜温服,避免过凉或过热刺激肠胃。若患儿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呕吐等情况,可适当减少每次服药量,增加服药次数。
【验效】以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0例,结果显示服药1~3剂痊愈29 例,服药5剂痊愈1例。与西药组(口服抗生素)30例对照,痊愈平均天数短于西药组2~3天。
四、健脾止泻灵
【原料】【党参6克】,【黄连3克】,【干姜3克】,【黄芩3克】,【银花6克】,【莲子6克】,【生扁豆12克】,【山楂6克】,【神曲6克】,【车前子6克】
【制法】上方2剂水煎2次,混合煎汁浓缩成100ml。1岁以内每次5~10ml,1岁以上每次10~15ml,每日4~6次,根据病情轻重可适当增减剂量。1周为1疗程,可观察2个疗程。
【主治】健脾止泻灵具有调和肠胃,健脾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这类腹泻病程较长,脾胃功能受损严重。该方剂通过调理肠胃功能,健脾益气,达到止泻的目的。患儿可能出现大便次数时多时少、便质稀溏或夹有黏液,伴有面色萎黄、消瘦等症状。
【注意事项】由于是浓缩煎剂,味道可能较浓,可适当加少量糖调味,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同时,要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服药,不可随意增减。
【验效】本方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62例,经治疗2个疗程, 结果显示:治愈38例,好转19例,无效5例。平均治愈天数5~8天。
五、丁香散
【原料】【丁香30克】,【荜茇10克】,【白胡椒5克】,【肉桂5克】,【吴茱萸5克】,【车前子(炒)20克】
【制法】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0.1~0.3g,置于脐窝内,并以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
【主治】丁香散的主要作用是温中止泻。它通过脐部给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所,发挥温阳散寒、止泻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泄泻,尤其是脾胃虚寒型泄泻,也可用于食积型泄泻。脾胃虚寒型泄泻患儿可见大便清稀、完谷不化,食积型泄泻则可能伴有腹胀、腹痛、口臭等症状。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确保脐部皮肤清洁干燥,若有破损、感染等情况不宜使用。胶布固定要适当,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药物脱落。
【验效】用此方此法治疗年龄1个月至4岁小儿泄泻321例,其中脾胃虚寒型泄泻215例,食积型泄泻106例。治疗结果为:痊愈221例,有效92 例,无效8例。
六、丁桂散
【原料】【丁香、肉桂各等份】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每次取2~3g敷于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隔8小时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主治】丁桂散以温中止泻为主要功效。适用于小儿泄泻,通过神阙穴给药,借助穴位的经络传导作用,达到温阳止泻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寒性小儿泄泻,患儿表现为大便稀溏、腹部喜温喜按等。
【注意事项】换药时要注意观察脐部皮肤情况,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时,在治疗期间,要注意患儿的腹部保暖。
【验效】上方治疗小儿泄泻100例,年龄多为2个月至3岁。治疗结果为:痊愈94例,无效6例。
七、小儿敷脐散
【原料】
【吴茱萸、苍术、干姜、白术各等份】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每次取1~2g,黄酒调匀,贴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1次。
【主治】小儿敷脐散具有温中止泻,燥湿健脾的功效。主要针对婴幼儿腹泻,通过脐部给药,起到温阳散寒、燥湿健脾的作用。适用于因脾胃虚寒、湿邪内阻导致的腹泻,患儿症状可见大便稀溏、色淡不臭,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
【注意事项】使用黄酒调匀药物时,要注意黄酒的用量,避免过干或过湿。若患儿对黄酒过敏,可改用其他液体(如温水)调匀。同时,注意观察脐部皮肤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验效】用此法治疗300例婴幼儿腹泻,其中1岁以下者76例,1~ 3岁154例,3岁以上者70例。治疗结果显示:轻型腹泻治愈率100%,重型腹泻治愈率为85.7%。
八、健童散
【原料】【淡干姜、鸡爪黄连、五味子、肉桂、吴茱萸、龙脑】
【制法】上药以4:4:4:2:2:1比例配制成散剂。每取1~2g填患儿脐窝,然后放五味子1粒于脐窝正中,伤湿止痛膏固定,按揉片刻,隔2~3 日换药1次,连用2次为1疗程。用药期间,每日按揉脐部3~5次。
【主治】健童散能够调和肠胃,敛脾止泻。适用于小儿腹泻,通过脐部给药和按揉,调节肠胃功能,收敛止泻。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小儿腹泻,可改善患儿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溏等症状。
【注意事项】使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是否有过敏反应。按揉脐部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患儿皮肤。
【验效】以此法治疗小儿腹泻800例,并设对照组(口服抗生素) 200例,结果分别治愈716例(占89.5%)、75例(占37.5%),显效42例(占5.3%)、32例(占16%),有效17例(占2.1%)、30例(占15%)。
华佗针对这类病的小故事
传说有一次,华佗路过一个村庄,听闻村里有许多婴幼儿都患上了腹泻,家长们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华佗心疼这些孩子,便主动为他们诊治。他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症状,结合中医的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对于一些脾胃虚寒型腹泻的孩子,他选用了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药物,精心调配后让家长给孩子服用;对于食积型腹泻的孩子,则运用消食导滞的方剂。同时,他还教给家长们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如给孩子腹部保暖、合理调整饮食等。经过华佗的悉心治疗和指导,孩子们的腹泻症状逐渐减轻,家长们对他感激不尽。从此,华佗的医术和医德在当地传为佳话,他也更加致力于用中医的智慧为百姓解除病痛。
以上这些华佗的临床验方,为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