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 3 岁以上的儿童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现象。一般来说,3 岁以下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出现尿床现象属于正常情况。但随着年龄增长,若儿童在 5 岁后仍频繁出现夜间尿床,每周达 2 次及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就可能被诊断为遗尿症。遗尿症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其自尊心和社交能力,还可能对孩子的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华佗临床验方如下:
一、节泉汤
【功效】补肾益气,固涩止遗。
【原料组成及作用】
-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能补脾肺气,养血生津,为君药,可增强脾胃功能,补充人体正气。
-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能消食健胃,涩精止遗,助君药增强脾胃运化之力,同时针对遗尿有一定的固涩作用。
-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能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是治疗遗尿的常用药,可加强肾脏对尿液的固摄能力。
- 菟丝子:味甘,性温,归肝、肾、脾经,既能补肾阳,又能益肾阴,阴阳双补,进一步增强肾脏功能,为臣药。
-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能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使患者在睡眠中能更好地控制排尿,且能改善睡眠质量,为佐药。
【制法】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主治】适用于因肾气不足、气不固摄导致的遗尿症患者。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体质较弱,容易疲劳,腰膝酸软,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状。其特点是通过补肾气、益脾气来增强身体对尿液的控制能力,同时酸枣仁可宁心安神,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遗尿的发生。
【注意事项】若患者兼有膀胱湿热,会出现小便短赤、尿道灼热、口苦口黏、舌苔黄腻等症状,此时加黄柏 6 克。本方不适用于外感实热、阴虚火旺等热性体质者。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验效】曾用本方治疗遗尿症 192 例,并设对照组(服甲氯芬酯 0.18 克,1 日 3 次)50 例。两组均连续服药 10 天为 1 疗程。结果显示:分别痊愈为 160 例(83.33%)、17 例(34%),有效 26 例(13.54%)、18 例(36%),无效 6 例(3.13%)、15 例(30%),总有效率 96.87%、70%。两组疗效差异显着(p<0.01)。
二、固泉汤
【功效】补肾益气,缩泉止遗。
【原料组成及作用】
-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能补肾壮阳,固精缩尿,为君药,可温补肾阳,增强肾脏对尿液的固摄。
- 潞党参:即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能补脾肺气,养血生津,助君药增强正气,为臣药。
- 炒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辅助党参加强脾胃功能,促进运化。
- 炒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既补脾胃又固肾精。
-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能固精缩尿,补肾助阳,加强肾脏对尿液的约束。
- 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能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协同补骨脂增强固涩之力。
- 覆盆子:味甘、酸,性温,归肝、肾、膀胱经,能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辅助固涩尿液。
- 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可改善因肾虚导致的神志方面的症状,如头昏等。
-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能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 川萆薢:味苦,性平,归肾、胃经,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可防止因补肾药物过于滋腻而生湿。
-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加强补骨脂的补肾阳作用。
- 生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能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可宣通肺气,调节水道。
【制法】上药为 9 岁以上用量,9 岁以下酌减。每日 1 剂,水煎温服。9 岁以上患儿,1 日分早、晚 2 次服;9 岁以下患儿,1 日分 3 - 5 次服。 晚上服药须在 8 点钟前,10 剂为 1 疗程,服药期间不食茶、少喝水,不可过度疲劳。
【主治】主要针对小儿遗尿症,尤其是对于因肾阳不足、脾肺气虚引起的遗尿效果较好。这类患儿往往伴有怕冷、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容易感冒、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状。该方的特点是综合运用补肾阳、益脾气、温肺气的药物,调节身体的整体机能,增强膀胱的约束能力。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本方。对于体质壮实、内热较重的患儿,如出现面红、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症状,应慎用。同时,在服药期间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验效】用上方治疗小儿遗尿症 91 例,年龄 3~18 岁,病程 5 年以下 43 例,11 年以上 17 例。全部病例夜间遗尿,每周 3~5 次,并有程度不同的头昏腰酸、体倦怯寒表现。经治疗 3 个疗程,62 例痊愈(遗尿完全停止, 停药后半年未再复发),23 例显效,无效 6 例,有效率为 93%。
三、遗尿合剂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固涩。
【原料组成及作用】
-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能补脾肺气,养血生津,为君药,可增强脾胃功能,补充人体正气。
-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与党参配伍,气阴双补,增强补益作用。
-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辅助党参加强脾胃功能。
- 生地:即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防止补气药物过于温燥。
- 覆盆子:味甘、酸,性温,归肝、肾、膀胱经,能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为臣药,加强肾脏对尿液的固摄。
-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能固精缩尿,补肾助阳,协同覆盆子增强固涩之力。
-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能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可辅助固涩。
-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可使补而不滞。
- 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可改善因脾肾两虚导致的神志方面的症状。
- 远志:味辛、苦,性温,归心、肾、肺经,能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辅助石菖蒲宁心安神。
-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增强固涩作用。
- 生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能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先煎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重镇安神,辅助固涩。
【制法】 上药水煎 2 次,合并滤液,浓缩至 100ml,每日 3 次,每次 20ml,7 天为 1 疗程。
【主治】适用于脾肾两虚型遗尿症患者,这类患者常伴有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其特点是通过益气健脾来增强脾胃功能,补肾固涩以加强对尿液的控制,同时生牡蛎具有重镇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
【注意事项】对于脾胃湿热、舌苔厚腻,出现口中黏腻、腹胀、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豆类等。
【验效】上方治疗小儿遗尿症 40 例,服药 3 个疗程后,结果:痊愈 22 例,好转 12 例,无效 6 例。
四、东一味麻黄汤
【功效】宣肺止遗。
【原料组成及作用】
- 生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能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利水消肿。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生麻黄通过宣发肺气,使水道通调,从而达到止遗的目的,为方中唯一药物,起主要作用。
【制法】5~7 岁生麻黄 3 克,8~15 岁 5 克,15 岁以上 10 克。水煎 1 次, 去上沫,每晚临睡前顿服。连服 1 个月。
【主治】主要针对小儿遗尿症,尤其是因肺气不宣导致的遗尿。这类患儿可能伴有轻微咳嗽、鼻塞、呼吸不畅等肺气失宣的症状,或无明显其他症状,但辨证为肺气不宣者。该方的特点是仅用一味麻黄,通过宣发肺气来调节水道,达到止遗的目的,药简力专。
【注意事项】麻黄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失眠、心跳加快、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因此剂量需严格按照年龄使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孕妇忌用。若服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
【验效】以此单方治疗小儿遗尿症 30 例,全部治愈,一般服药 1~3 次即可见效。
五、遗尿散
【功效】宣肺补肾止遗。
【原料组成及作用】
-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能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可宣通肺气,调节水道,为君药。
-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可固摄肾气,防止肾气外泄,为臣药,与麻黄配伍,一宣一敛。
- 菟丝子:味甘,性温,归肝、肾、脾经,既能补肾阳,又能益肾阴,阴阳双补,增强肾脏功能,辅助五味子加强补肾作用。
- 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能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协同菟丝子增强固涩之力,针对遗尿有较好的疗效。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分成 7 包,每晚临睡前开水冲服 1 包,年幼者酌减。
【主治】适用于肺肾两虚型遗尿症患者,这类患者既有肺气不宣的症状,如咳嗽、气短、自汗等,又有肾虚的表现,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状。该方的特点是将宣肺与补肾的药物相结合,标本兼治,既调理肺气,又补益肾气。
【注意事项】服用本方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麻黄有一定的发汗作用,若服用后出现多汗、口渴等症状,应适当减少剂量。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
【验效】 以上方治疗遗尿症 63 例,除 1 例中断治疗外,其余 62 例均全部治愈。
六、止遗合剂
【功效】养血,利水,宣肺。
【原料组成及作用】
-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为君药,可养血,使气血充足,有助于改善因血虚导致的遗尿相关症状。
- 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能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为臣药,可利水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调节水道。
- 炙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能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经过炙制后,其发汗之力减弱,宣肺之功增强,可宣通肺气,与车前草协同调节水道,为佐药。
【制法】上药水煎浓缩至 200ml。14 岁以下每次服 100ml,14 岁以上服 200ml,每晚临睡前 1 小时服,7 天 1 疗程。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遗尿症,尤其是对于因血虚水停、肺气不宣引起的遗尿效果较好。这类患者可能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小便不利、轻微咳嗽等症状,舌淡苔白或腻,脉细或滑。当归养血,车前草利水,炙麻黄宣肺,三者配伍,使气血通畅,水道通调。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如出现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等症状慎用。服药期间,避免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
【验效】 本方治疗遗尿症 100 例,大多为 4~8 岁儿童,共 70 例,9 岁以上者 30 例。治疗时间最短 4 天,最长 2 个疗程,平均 1.3 个疗程。结果:痊愈 72 例,显效 13 例,有效 5 例,无效 5 例。
七、何首乌散
【功效】补肾固涩。
【原料组成及作用】
- 何首乌:制首乌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为君药,可补肾精,固肾气。
-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能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固精止遗,为臣药,辅助何首乌增强固涩作用,针对遗尿有较好的疗效。
【制法】 上药研末,用食用醋调成软膏状。临睡前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取下,连用 5 夜为 1 疗程。
【主治】适用于小儿遗尿症,特别是对于肾虚不固型遗尿。这类患儿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状。通过脐部给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脏腑,起到补肾固涩的作用,且外用方法相对安全、方便。
【注意事项】脐部有破损、炎症者禁用。若敷药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验效】治疗小儿遗尿症 60 例,年龄 3~14 岁,病程 1~4 年。结果:治愈 44 例,好转 14 例,无效 2 例。
华佗与遗尿症的小故事
相传,有一天,华佗在行医途中遇到一个小孩,总是被小伙伴们嘲笑,原因是这个小孩经常尿床,已经好几岁了还不能控制自己夜间排尿。孩子的父母也为此十分苦恼,四处求医但效果不佳。华佗了解情况后,仔细观察了小孩的面色、舌苔,询问了孩子的日常情况。他发现小孩体质较弱,容易疲劳,判断是肾气不足导致的遗尿。于是,华佗开了一副中药,让孩子的父母按照他的方法给孩子服用。同时,华佗还教给孩子父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方法,比如让孩子睡前少喝水,避免过度劳累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孩子尿床的症状逐渐减轻,最终完全康复。孩子的父母非常感激华佗,这件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更加钦佩华佗的医术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