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炎散
原料用量及特点介绍
【原料】乳香30克、没药30克、赤芍30克、白芷30克、栀子30克、黄柏30克、桃仁30克、川芎30克。
- 乳香: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通常为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黏合成的不规则块状。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覆有黄白色粉末 ,存放久后颜色会变深。气味微香,味道微苦,嚼起来会软化成胶块黏附牙齿,有独特香气。能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多用于瘀血阻滞导致的疼痛、肿胀等,对于扭伤后的瘀血疼痛、局部肿胀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没药: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外观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 ,大小各异,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附有黄色粉尘。质地坚脆,破碎面不整齐且无光泽。气味特异,味苦微辛。同样具备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常与乳香配伍,增强化瘀止痛效果。
- 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外皮棕褐色且粗糙,容易脱落。质地硬脆,易折断,断面呈粉白色或粉红色 ,皮部较窄,木部有明显放射状纹理,有的还存在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对扭伤后局部的血热、瘀血有调理功效。
- 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 ,有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部分排列成四纵行。质地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呈粉性,形成层环为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气芳香,味辛、微苦。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在扭伤治疗中主要发挥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 。
-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 ,有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纵脉纹且有分枝。顶端残留萼片,基部稍尖,带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稍有光泽;内表面色浅且有光泽,有2 - 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布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可消肿止痛,对扭伤后的红肿热痛效果显着。
- 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有纵沟纹 ,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有细密纵棱纹。质地较轻,较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关黄柏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纵裂纹,皮孔痕小且少见 ,偶有灰白色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针对扭伤部位的湿热、热毒有清除作用。
- 桃仁: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 ,布满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一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且不太明显的合点,从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片,类白色,富含油性。气微,味微苦。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在扭伤治疗中主要发挥活血祛瘀的作用 。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 ,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油室) ,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对扭伤导致的气血不畅、疼痛有调理功效。
以下是对(油室)这个词的解释。
“油室”。在植物学和中药材领域,“油室”是指植物组织中一种储存挥发油等物质的特殊结构。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能够分泌和储存特殊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群,油室就是其中一种。它通常是由一些薄壁细胞组成的腔室结构,里面充满了植物产生的挥发油等油性物质。这些挥发油具有多种作用,比如使植物具有特殊的气味来吸引昆虫传粉或抵御病虫害等。
在中药材鉴别中,油室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像苍术、白术等药材的横切面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看到散在的黄棕色油室,这有助于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判断。
制作方法
【制法】将上药研为细末,过筛为散剂,以白酒或75%酒精将药粉调为糊状,和匀即成。
用量、对应人群及特点
【用量】每次20 - 40克,敷于患处,每日1次。有破溃者敷于病灶周围;在红肿区敷之最宜。
【对应人群】适用于各种扭伤人群,尤其是扭伤初期,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者。
【特点】组方中多味药材都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能快速缓解扭伤带来的疼痛和肿胀 。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吸收快,疗效显着,且制作方法相对简单。
注意事项
1. 皮肤过敏者慎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皮肤瘙痒、红疹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
2. 皮肤破溃处禁用,以免引起感染。
3. 用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休息,有利于损伤恢复。
主治与验效
【主治】清热化瘀,消肿止痛。主治扭伤。
【验效】治疗扭伤250例,结果:治疗1 - 2天内疼痛和红肿消失,行动如常者为痊愈,共210例(84%);疼痛、红肿明显好转,能行动自如,第3天症状消失者为明显好转,共28例(11.2%);疼痛好转,至第4天症状才消失者为好转,共12例(4.8%)。
二、活络祛痛膏
原料用量及特点介绍
【原料】赤芍、大黄、五倍子、没药、延胡索、樟脑各等份,假设每份为20克(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调整) 。
- 赤芍:前文已介绍,在此方中主要起散瘀止痛的作用,帮助缓解扭挫伤导致的瘀血疼痛。
-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 ,残留外皮棕褐色,多有绳孔及粗皱纹。质地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在本方中主要利用其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的作用来消肿止痛。
- 五倍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形成。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地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 ,壁厚0.2 - 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钝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能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在本配方中主要利用其收湿敛疮、消肿的作用,帮助缓解扭挫伤后的局部肿胀。
- 没药:前文已介绍,在本方中与其他药物协同,增强活血止痛的效果。
- 延胡索: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呈不规则扁球形,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质地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能活血、行气、止痛。在方中主要发挥其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对于扭挫伤导致的气血不畅、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 樟脑:从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硬块,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光亮,常温中易挥发,火试能发生有烟的红色火焰而燃烧。气芳香浓烈,味初辛辣后清凉。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作用。在本药膏中,主要利用其消肿止痛、辟秽的功效,辅助治疗扭挫伤。
制作方法
【制法】上药共研为细粉,加凡士林调膏,摊敷患处固定,24小时换药3次。
用量、对应人群及特点
【用量】摊敷患处固定,24小时换药3次。
【对应人群】适用于各种扭挫伤患者,尤其对于扭挫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较为严重,且气血瘀滞明显的人群效果较好。
【特点】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还能行气通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损伤的修复。药膏剂型,便于固定和使用,作用持久。
注意事项
1. 对凡士林或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
2. 皮肤有破损、糜烂处不宜使用,以免刺激伤口。
3. 用药期间如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清洗局部药物。
主治与验效
【主治】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扭挫伤。
【验效】治疗扭挫伤39例,结果:治愈31例,显效8例。用药最多6次。
三、生栀子散
原料用量及特点介绍
【原料】生栀子30 - 50克,鸡蛋清1个,面粉适量。
- 生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文已详细介绍其外观特点 。生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扭伤导致的局部红肿热痛有很好的疗效。
- 鸡蛋清:主要由水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其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润燥的作用。在本配方中,蛋清不仅可以作为调和剂,使药物能够调成糊状便于外敷,还能辅助生栀子起到清热消肿的作用。
- 面粉:主要成分为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在这里主要起到粘合的作用,使药物糊能够更好地附着在扭伤处,便于固定和使用。
制作方法
【制法】研细末,用蛋清、面粉调成糊状,敷于扭伤处,用布覆盖,绷带固定。敷药后休息,翌日取掉。
用量、对应人群及特点
【用量】制成的药糊敷于扭伤处,用布覆盖,绷带固定。敷药后休息,翌日取掉。
【对应人群】适用于各类扭伤患者,特别是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且无皮肤破损的人群。尤其对新鲜的扭伤(扭伤后1 - 5天内)效果显着。
【特点】配方简单,原料易获取。生栀子的消肿止痛作用配合蛋清的清热解毒、润燥,能迅速缓解扭伤后的不适症状。操作简便,在家即可自行制作和使用。
注意事项
1. 皮肤过敏者慎用,若敷药后出现皮肤瘙痒、发红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清水洗净。
2. 扭伤部位若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禁止使用。
3. 敷药期间尽量减少活动,避免药糊脱落,影响药效。
主治与验效
【主治】消肿止痛。主治扭伤。
【验效】治疗扭伤300例,其中踝关节扭伤207例,腰髋关节扭伤23例,腕关节扭伤60例,其他10例。结果:经1次治愈者298例。一般当日扭伤用药者,次晨即可肿消痛止。扭伤后1 - 5天内治疗效果较好,对陈旧性扭伤效果差。
四、五行膏
原料用量及特点介绍
【原料】炒紫荆皮40克,炒独活20克,炒赤芍20克,白芷20克,石菖蒲10克,细辛10克,香附10克,炒乳香10克,炒没药10克。
- 炒紫荆皮: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树皮,炮制后呈长圆筒状或槽状块片 。外紫红或棕红有皱纹,内紫棕色有细纵纹,质硬脆,断面灰红色,气微味涩。炒后活血通经、消肿解毒的作用增强,在本方中主要用于温经活血,消肿止痛。
- 炒独活: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炒后根略呈圆柱形 ,有分枝,根头膨大,表面灰褐色,有纵纹、皮孔和根痕。质硬,断面皮部灰白,有棕色油室,木部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香气特异,味苦辛微麻舌。炒制缓和燥性,增强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效果,能缓解扭伤疼痛、减轻肿胀。
- 炒赤芍:前文已介绍,炒制后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有所增强,在本方中主要协助其他药物发挥活血消肿的功效。
- 白芷:前文已介绍,在本配方中利用其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辅助治疗扭伤后的疼痛和肿胀。
- 石菖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 ,多弯曲有分枝,表面棕褐或灰棕色,有疏密不均环节,节间有细纵纹,一面有须根痕,叶痕三角形交互排列。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有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在本方中主要利用其化湿行气的作用,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辅助消肿止痛。
-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不规则圆柱状,有短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环形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性温味辛有小毒,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缓解扭伤剧痛。
- 香附: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多纺锤形略弯曲 ,表面棕褐或黑褐色,有纵纹和隆起环节,节上有毛须及根痕,质硬,蒸煮后断面黄棕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白色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能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在本方中主要起到理气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有助于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 炒乳香: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树脂,炒后呈长卵形滴乳状等 ,表面黄白半透明,久存色深,气微香,味微苦,嚼之成胶块黏牙,香气特异。炒制便于粉碎和煎出药效,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促进扭伤部位愈合。
- 炒没药:橄榄科地丁树或哈地丁树干燥树脂,呈不规则颗粒团块 ,表面黄棕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棕黑色,被黄色粉尘,质坚脆,破碎面无光泽,香气特异,味苦微辛。炒制后增强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作用,与其他药协同治扭伤。
制作方法
【制法】上药制备成药膏,敷贴于患处固定,隔日换药1次。
用量、对应人群及特点
【用量】敷贴于患处固定,隔日换药1次。
【对应人群】主要适用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尤其是扭伤初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且无皮肤破损者。
【特点】该方根据五行理论进行配伍,多种药物协同作用,既能温经活血,又能消肿止痛,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药膏剂型,使用方便,药效持久。
注意事项
1. 细辛有小毒,使用时需严格按照配方比例,避免过量使用。
2. 皮肤过敏者慎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
3. 皮肤破溃或有感染处禁用。
4. 用药期间尽量减少患侧踝关节的活动,避免加重损伤。
主治与验效
【主治】温经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
【验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0例,结果: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关节功能恢复)21例;好转(局部肿痛减轻,关节活动达功能位)8例,无效1例。无效的这1例患者,因扭伤后未及时制动,且在敷药期间仍频繁活动踝关节,影响了药物吸收与损伤修复,进而导致疗效不佳。从整体验效数据来看,五行膏对大部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疗效显着,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五行膏的优势在于其全面兼顾了扭伤后的多种病理变化。温经活血的药物能够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瘀血得散,新血得生,为组织修复提供充足的养分。消肿止痛的药材则直接作用于肿胀、疼痛部位,迅速缓解患者不适。白芷、细辛等药材还具有一定的祛风散寒作用,可防止扭伤部位因风寒侵袭而加重病情。
此外,该方采用隔日换药的方式,既保证了药物对局部的持续作用,又避免了过于频繁换药对皮肤造成刺激。在使用五行膏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过敏、瘙痒、红肿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停止用药。同时,适当的休息与制动对于扭伤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待症状明显缓解后,再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如踝泵运动、关节屈伸练习等,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五行膏不仅治疗局部损伤,还注重调整机体气血、经络,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与优势 ,为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