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论积聚症瘕虫
积聚、症瘕以及各类杂虫所引发的病症,皆因五脏六腑的真气有所亏虚,邪气乘虚而入并相互交结所致。这些病症的外在表现各不相同,且存在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差异,有的危害较为严重,有的则相对较轻。而它们引发疾病的过程也各有不同,有的发病缓慢,有的则较为急速;有的会产生疼痛之感,有的则以瘙痒等其他症状为主。总体而言,这些病症是由于人体内外因素相互感应,体内的真气与外来的邪气相互冲突,气血相互搏击、交合凝聚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积”主要与五脏相关,是病位较深、固定不移的有形肿块;“聚”则与六腑相关,多为聚散无常、发无定处的无形之气聚。“症”主要与气机的阻滞有关,是由气结血瘀而成的固定性肿块;“瘕”与血液的瘀滞关系密切,多为形状可变化、时聚时散的肿块。“蛊”则是由于人体的血气与所摄入的食物相互作用,发生异常变化而形成的病症。
积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积病;聚有六种,与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六腑相关;症有十二种不同的分类,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劳、气、冷、热、虚、实、风、湿、食、药、思、忧等不同类型;瘕有八种,如青瘕、黄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等;虫有九种,包括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赤虫、弱虫、蛲虫等。这些病症的名称和分类,在诸多医学论述中都有提及。而针对这些病症的具体治疗方法,将在后续的内容中详细阐述。
十九、论劳伤
所谓“劳”,主要是指人体的神气因过度操劳而受损;“伤”,则侧重于形容身体的外在形态因受到伤害而出现变化。具体来说,饮食饥饱过度会损伤脾胃,脾胃主运化,饥饱失常会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思虑过度会损伤心脏,心主神明,过度的思虑会耗伤心神;色欲过度会损伤肾脏,肾主生殖和藏精,色欲不节会导致肾精亏虚;起居没有规律、过度劳累会损伤肝脏,肝主疏泄和藏血,起居失常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喜怒悲愁等情绪过度会损伤肺脏,肺主气司呼吸,情绪过激会扰乱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此外,风寒暑湿等外在的邪气会从外部侵袭人体,而饥饱不均、过度劳累等内在因素则会损害人体的正气。如果在白天感受邪气,往往会影响人体的营气;在夜晚感受邪气,则多会影响人体的卫气。营气和卫气在人体经络中运行,内外相互交通、循环,并且各自遵循昼夜的节律变化。
劳伤的发展过程通常是从一个脏腑开始,逐渐影响到其他脏腑。最初可能只是一个脏腑的劳损,随后会传至第二个脏腑,再依次传递,最终可能会影响到五个脏腑。当邪气深入到五脏时,人体的真气就会严重受损,导致肌肉逐渐消瘦,神气变得衰弱,食欲大大减退,行走困难。一旦发展到这种程度,即使有天命,生命也难以维持。
因此,《调神气论》中指出:“调养神气,戒除酒色,节制起居,减少思虑,饮食清淡,这是保持长生的重要方面。”在诊断劳伤病症时,若脉象出现非常数急、非常细微、非常微弱、非常涩滞、非常滑利、非常短缩、非常长弦、非常浮大、非常沉伏、非常弦紧、非常洪大、非常实强等情况,大多是由于劳伤所引起的。
二十、论传尸
当人体的血气衰弱,脏腑虚弱羸瘦时,就容易受到鬼气的侵袭,感染邪气,从而患上传尸之疾。传尸之疾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咳嗽不止,这是由于邪气侵犯肺脏,影响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或胸膈胀闷,多因气机不畅,邪气阻滞于胸膈之间;或肢体疼痛,可能是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肌肤消瘦,是因为人体正气受损,不能正常滋养肌肤;或饮食不能正常摄入,脾胃功能受到影响;或吐利不定,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或吐脓血,可能是体内热毒炽盛,损伤血络;或嗜水浆,体内津液失调,出现异常的口渴;或好歌咏,这是邪气影响心神,导致情志异常;或爱悲愁,同样与心神受扰有关;或颠风发歇,即癫狂之症时发时止;或便溺艰难,是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二便的排泄。
这种疾病的感染途径也较为多样,有的是因为饮食不当,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有的是由于遭受风雨侵袭,身体虚弱时邪气乘虚而入;有的是在探病、吊丧等场合,接触到了带有病气的环境而感染;有的是因为日常的频繁活动,偶然沾染了病气;有的是因为气机的积聚,导致邪气容易停留;有的与血液的运行有关,气血不畅时容易感染邪气;有的是在野外露天睡觉,接触到了病死之气;有的是在园林等特定环境中偶然感染。总之,感染了这种病死之气,就会引发传尸之疾。
二十一、论肝脏
肝脏与胆互为表里,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是它们对应的经络。肝脏在春季最为旺盛,春季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此时肝脏的气机表现为嫩软、虚缓而宽和。因此,正常情况下,肝脏的脉象应是弦软的。在这种状态下,不可轻易发汗,因为肝脏之气本虚,发汗可能会进一步损伤正气;若脉象弱,则也不可轻易攻下,以免损伤肝脏的气血。若脉象弦长,说明肝脏功能正常;若脉象与此相反,则表示肝脏出现了病变。
当脉象虚而弦时,属于肝脏之气太过,病位多在体表,太过会使人容易健忘,时常感到头晕目眩、精神恍惚;若脉象实而微,则表示肝脏之气不及,病位多在体内,不及会使人出现胸胁胀满的症状。
一般来说,肝脏实症会牵引两胁下疼痛,若肝气上逆,还会出现头痛、耳聋、脸颊发红等症状。此时的脉象无论是沉而急还是浮而急,都主胁部支撑胀满,小便困难,头痛眼眩。若脉象急甚,则患者可能会出现厌恶言语的情况;若脉象微急,则病气在胁下;若脉象缓甚,可能会出现呕逆的症状;若脉象微缓,则表示病与脾脏有关;若脉象太急,可能会出现内痈吐血的情况;若脉象太甚,可能会引发筋痹;若脉象小甚,患者可能会有多饮的症状;若脉象微小,可能会出现消痹;若脉象滑甚,则可能会出现颓疝;若脉象微滑,可能会有遗溺的症状;若脉象涩甚,可能会出现流饮;若脉象微涩,则可能会出现痉挛。
此外,若肝脏的积气在胁部长久不消散,就会引发咳嗽气逆,或者发展为疟疾。肝脏虚症时,患者可能会梦见花草茂盛的景象;肝脏实症时,则可能会梦见山林繁茂。
如果肝脏患病出现头痛目眩,肢体胀满,阴囊收缩,小便不通等症状,十日后可能会死亡。若患者身热恶寒,四肢不能举动,其脉象本应弦长而急,却反而短涩,这是金克木的脉象,十日后也会死亡,且难以治愈。
当肝脏感受寒邪时,会出现两臂不能上举,舌体干燥,经常叹息,胸中疼痛且不能转侧的症状,此时其脉象在左关上表现为迟而涩。当肝脏有热时,会出现气喘满闷,情绪多怒,眼睛疼痛,腹胀,不想进食,行为举止不定,睡梦中容易受到惊吓,眼睛发红且视物不清的症状,其脉象在左关呈现阴实之象。当肝脏虚寒时,会出现胁下坚硬疼痛,眼睛失明,手臂疼痛,发作时如同疟疾一般恶寒,不想进食,妇人月经不来,气息急促的症状,其脉象在左关上表现为沉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