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清夜,你太不要脸了,快放手!”
魏望舒似嗔似怒的声音传来,带着些许无奈与娇俏。
可君清夜哪肯轻易放手,依旧紧紧抱住,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求饶的话。
这两人之间的互动,满是生活的烟火气与甜蜜。
一个假装生气,一个拼命讨好,倒也为这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不少别样的色彩,让人忍俊不禁。
魏望舒想挣脱却挣不脱,又气又笑,轻轻捶打着君清夜。
君清夜顺势握住她的手,满脸诚恳地认错:
“娘子,我真改,往后绝不再骗你。”
魏望舒别过头,却悄悄红了脸,气氛渐渐柔和起来。
两人相处间,气氛不知不觉染上了一抹旖旎的粉色,暧昧的气息在空气中轻轻流转。
就在这时,管家脚步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封帖子,恭敬说道这是给王妃的。
魏望舒伸手接过,展开一看,原来是纳兰允泽邀她前往日月潭小聚。
魏望舒美眸转动,心中思忖,确实已经许久未曾与纳兰允泽碰面了。
略作思索后,她便告知管家,自己下午定会准时赴约。
一旁的君清夜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就变了,仿佛打翻了醋坛子一般,满脸写着委屈,那模样像极了被冷落的孩童。
魏望舒瞧见他这般模样,不禁白了他一眼,而后轻轻俯身,凑到君清夜耳边,悄声说了一句话。
神奇的是,话音刚落,君清夜脸上委屈的神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期待,目光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即将有什么美妙之事要发生。
君清夜满心期待夜晚的来临。
天上阳光正好,炎炎夏日已悄然接近尾声。
八月的微风轻拂,温柔地吹得日月潭两岸的杨柳摇曳生姿,仿佛是大自然挥动画笔,描绘出的一幅灵动画卷。
纳兰允泽早早便邀了魏望舒来日月潭的望潭亭小聚。
这望潭亭,静静伫立在湖边,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无数的相聚与别离。
不多时,魏望舒款步而来。
她身着一身湖青色的王妃常服,整个人的穿着打扮依旧那般得体大方。
高高盘起的发髻,彰显出她的优雅气质,恰似八月的清风,给人清爽又怡人的感觉。
见到纳兰允泽,魏望舒微微欠身,虚福一礼,眉宇间带着恰到好处的浅笑,轻声说道:
“纳兰公子,好久不见,瞧你依旧神采飞扬。”
那声音轻柔婉转,仿佛带着湖水的潺潺韵味。
纳兰允泽赶忙回礼,声音爽朗而明快:
“王妃,您才是如春风拂面,光彩照人呐,请坐请坐。”
他的笑容真诚,话语间满是对魏望舒的尊重。
此次,听到纳兰允泽口中对自己的称呼变成了“王妃”,魏望舒没有再像以往那般让他改回来。
她仪态端庄,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走到对面的石凳旁,轻轻坐下。
她的美目流转,从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缓缓扫过, 数月之前,此地,魏望舒与秦王龙行湖初次相逢。
那时啊,龙行湖尚还是四皇子。
魏望舒望着那仇人,满心恨意却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瞧着对方大摇大摆地从自己眼前离去,那场面,每一个细节都如针一般扎在她心上。
时光流转,今日她再度踏足这片故地。如今的秦王龙行湖,已被她折断两只爪牙。
不过魏望舒心里清楚,这仅仅只是个开端,复仇之路漫漫,她定要让仇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正沉浸在往昔回忆与复仇思绪中的魏望舒,忽被一阵动静拉回现实。
只听身旁的纳兰允泽开口邀请她出来,此时,魏望舒朱唇轻启,声音温婉却透着一丝清冷:
“不知道纳兰公子今日邀请我出来所为何事?”
纳兰允泽听闻此言,缓缓起身,动作优雅又郑重。紧接着,他恭敬地朝着魏望舒行了一个大礼。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魏望舒不禁眉头微皱。
她赶忙起身,轻巧地避开了这一礼,眼神中带着疑惑:
“纳兰公子你这是何意?”
纳兰允泽双手拱起,脸上满是感激之情:
“王妃有所不知啊。此前我等虽未能一举重创秦王,但实实在在打压了他的嚣张气焰。”
“齐王殿下为此十分高兴,还允诺日后会在仕途上多多关照我。而这一切成就,追根溯源,皆是王妃您的功劳啊!”
“所以,这一拜,您当受在下的!”
他言辞恳切,眼神中满是对魏望舒的敬重与感激。
只见纳兰允泽还要再次下拜,魏望舒脸上却隐隐浮现出不悦之色。
“纳兰公子,你我相交,贵在知心,本应坦诚相待,何必这般拘于俗礼,显得如此生分呢?”
魏望舒微微皱眉,缓缓说道,
“公子才情出众,天赋异禀,就算没有齐王从中助力,凭自身本事,他日也必定能在仕途上顺遂通达,成就非凡。”
“可你今日这般再三道谢,莫非是没把我魏望舒当作真正的朋友?”
魏望舒神色间带着几分认真,话语里透着一丝嗔怪。
纳兰允泽闻言,神色顿时一紧,心中暗叫不好,赶忙摆手,一脸诚恳地解释道:
“王妃言重了,在下绝无此意!只是心中对王妃的感激之情实在难以言表,一时情急,才会如此,还望王妃莫要误会。”
听到纳兰允泽这般解释,魏望舒的面色渐渐缓和下来,嘴角泛起一丝浅笑,轻声说道:
“既然没有这个意思,那便坐下来,安心品茶吧。”
“今日天气晴好,景致宜人,正是不可多得的好时光。咱们坐在一起,探讨学问,交流心得,岂不快哉?”
纳兰允泽见魏望舒态度坚决,也不好再执意坚持行礼,顺势就坡下驴,微笑着回应道:
“如此甚好,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能与王妃一同坐而论学,实乃在下的荣幸。”
说罢,便轻轻移步,在一旁的座椅上坐下,准备与魏望舒共品香茗,畅谈学问。
魏望舒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与纳兰允泽兴致盎然地讨论起学问来。
回想往昔,纳兰允泽好几次诚心相邀魏望舒前往日月潭谈诗论道,可每次都被君清夜从中搅和,未能如愿。
今日,总算是摆脱了君清夜的“干扰”,得以安心相聚。
二人相对而坐,面前茶香袅袅。
纳兰允泽一边轻啜香茗,一边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自己对各类学问的见解。他说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
然而,在交谈过程中,纳兰允泽却隐隐觉得浑身不自在,仿佛有芒刺扎在背上一般,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紧紧盯着自己,那目光如影随形,让他有些莫名的紧张。
此时,一阵凉风毫无预兆地吹过。
轻柔的风仿佛带着调皮的性子,瞬间拂动了魏望舒的发梢。
原本整洁有序的发丝顿时变得凌乱起来,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在她的脸颊旁肆意舞动。
魏望舒微微皱眉,那秀眉轻蹙的模样更添几分娇俏。
她伸出温软如玉的手指,轻轻划过自己鹅蛋脸那光洁的脸颊,动作轻柔而优雅,将那些不安分的发丝一一顺到耳后。
这突如其来的怪风,打断了两人热烈的谈话。
魏望舒抬起头来,脸上浮现出盈盈浅笑,带着几分歉意说道:
“纳兰公子见笑了。”
她这一笑,恰似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明媚而动人,眉眼间尽是温柔。
纳兰允泽一时竟看痴了,脑海中瞬间一片空白,过了片刻才恍然回过神来,忙不迭地回应:
“无妨,无妨。”
此刻的他,心跳不禁微微加快,仿佛被魏望舒这一笑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缓过神后,两人又重拾话题,只是纳兰允泽偶尔仍觉背后目光如针,让他难以全然安心 。
百米开外,一棵粗壮的柳树静静伫立,繁茂的枝叶宛如一把巨伞。
柳树之后,君清夜身姿挺拔,手中紧握着一把细长的千里镜,双眼透过镜片,直直望向远处,面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此刻的他,牙关紧咬,腮帮子都因用力而微微鼓起。
那无处发泄的愤懑,让他不自觉地握紧拳头,一下又一下狠狠地捶打着身旁的树干,震得树皮簌簌落下,好似他心中的怒火找到了宣泄口。
“可恶!她对本王都从未这般笑过!”
君清夜压低声音,咬牙切齿地喃喃自语,目光始终紧紧锁住远处那谈笑正欢的两人,眼中妒火熊熊燃烧。
这一瞬,君清夜满心的愤怒与酸涩交织在一起,犹如翻江倒海一般。
他心中有个强烈的念头,恨不得瞬间移动到那两人身边,强行将他们分开。
然而,刚抬起脚步,却又猛地缩了回来。
他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纠结与挣扎毫不掩饰地写在脸上。
脑海中,两个声音不断争斗。
一个急切地催促他冲过去,另一个却提醒他不可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魏望舒事先嘱咐的话语在他耳边清晰响起:
“今日我去赴约你莫要捣乱,如果你做到的话,晚上就准许你回到床上来睡觉。”
这几句话,宛如一道枷锁,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去,能解心头之恨,可晚上就回不了床;不去,心中这口气实在难平。
君清夜内心天人交战,无比煎熬。
“哼,若就这么冲过去,岂不是显得本王太过小心眼?罢了罢了,再忍他一会儿!”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晚上能回到床上睡觉的诱惑占了上风。
君清夜无奈地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后,又缓缓举起千里镜,继续远远地观望,尽管强装镇定,可脸上焦急的神色却丝毫未减,心中醋意仍难消。
望潭亭中,魏望舒轻轻抬眼,目光悠悠地投向湖面。
不知何时,平静的湖面上,小舟如繁星般渐渐多了起来。
只见一些身着儒袍的书生,身姿挺拔地伫立在船头。
他们神态各异,有的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尽显文人雅士的气质;有的则摇头晃脑,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还有的两两相对,兴致勃勃地吟诗作对,洋溢着浓厚的书卷气息。
纳兰允泽顺着魏望舒的视线望去,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道:
“再有月余便是秋闱了,瞧这情形,这些人多半都是赶来京都参加科考的书生。如此一来,京都又该热闹非凡了。”
魏望舒收回目光,转头看向对面坐着的纳兰允泽,开口问道:
“今年的秋闱,纳兰公子想必也会参加吧?”
纳兰允泽微微欠身,拱手作揖,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笑意,坦诚道:
“正是。今日冒昧约见王妃,确实存了些私心。我平日里苦读诗书,今日就想借这个机会,将所学与王妃渊博的学识相互印证。若能得到王妃的指点,届时参加大考,心里便多了几分把握。”
听闻此言,魏望舒神色变得庄重起来,端正地回礼,真诚地说道:
“如此,那我便衷心预祝纳兰公子此次秋闱顺利,能够金榜题名,得以上金銮殿面圣,一展自己的抱负才华。”
纳兰允泽赶忙回礼,言辞恳切:
“多谢王妃吉言,允泽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王妃的祝福。”
二人相视而笑,气氛融洽。
随后围绕经史子集侃侃而谈,亭外湖水悠悠,似也在聆听他们的妙语 。
时光恰似潺潺流水,不知不觉间,天边已被染得通红,湖水也晕上了一抹娇羞的红意。
天色渐晚,纳兰允泽虽仍沉浸在与魏望舒相处的时光中,满是意犹未尽,但依着礼数,恭恭敬敬地向魏望舒拜别。
绯红的夕阳悬于天际,将纳兰允泽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他静静地伫立原地,目光追随着魏望舒乘坐的马车缓缓远去。
不知为何,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不舍之情,那情绪在心底蔓延开来。
他微微低头,嘴唇轻动,不自觉喃喃自语道: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似乎这句词,才能稍稍慰藉此刻心中那难以言说的惆怅与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