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大人,下官家中还有要事,便先行一步,还望大人恕罪。”
说罢——
王县尉甩动官袍,朝张县令拱了拱手,便大步离去。
一旁,陈主簿也随之起身。
“我陈氏,虽经营颖江,但多为渔业,且也只是偏门,非我族主营买卖,自是无畏。”
“想来,秦家也不在乎这两条鱼。”
“若秦家有意,大不了就送出了,说不得还能交个好。”
“如此,我陈家便不掺和了。”
“那么……张大人,李大人,下官告退。”
陈主簿拱了拱手,便追上王县尉,一同离去,显然,王、陈两家,丝毫不打算买李家的账!
这颖江上的买卖——
向来是张家占一半之数,李家占四成。
王、陈则分些不值钱的边角料,无伤大雅。
至于张家,即将升任仙族,又怎敢动他的利益,自是置身于世外。
说白了,就是要李家全扛!
他李家依靠外县门路,弄来宝丹兜售,做的便是倒买倒卖,修行资源的买卖。
一枚宝丹,市价百两银。
但经李家过一手,到颍川县就要价一百二三十两纹银!
除去上下打点关系。
一枚宝丹,少说能挣个十两纹银,一次便能倒卖十余枚,每月跑一趟船,就是上百两白银。
一年,那就上千两!
这还不算其他商品,若加在一起,每年大几千两,还是有的。
若秦家入主。
那基本就断了他李家的财路,废了大半个李家,张县令,更不会为了李家,与一位丹师交恶。
本想着——
若能拉王、陈两家下水。
他李家大不了,就让出一部分颖江买卖。
然后接手王、陈两家的部分生意,也算求个安稳日子。
但这两家,不上这套。
摆明是要废了他李家,给新人腾地啊!
李县丞欲言又止,看向县令:
“张大人,这……”
“本官老了,身体不适,李丞自便吧……”
张县令终止了对话。
起身抖了抖,那本不存在的灰尘,这种感觉,似是一道鸿沟,透露着仙对凡的不屑……
又或者——是一种漠视。
转身,步入偏殿,随之便有仆人,闭隆偏殿门户。
偌大的大堂中,徒留李县丞一人……
“…………”
良久的沉默下。
李县丞饮尽茶水,摆动官袍,挺直腰板,维持最后的体面……
这里不是童话故事,也不是与世无争的盛世,而是人吃人,你不吃,就会被人吃的修仙界!
当一个比你,更有价值的人物出现时……
那么——
你便是耗材,是他人的垫脚石,亦或者是他人的资粮,化作养料,成为他人登顶的基石……
……
……
百艺司。
乃大周国,针对各类奇人所组建的部门,身份地位颇高。
其中,又以四大仙艺为主!
作为门槛极高的技艺,每一位四艺大家,都是极为难得可贵的……
故此——
秦戮的消息,很快便层层上报了上去。
最终——
由郡府设立的百艺司所,派遣供奉考核,并根据其水平,进行级别判划分,以及后续安排……
……
此时——
一支竹筏,似是一叶扁舟,逆流而上!
其上有一老朽。
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品着小酒,以山水美景做食。
潇洒不羁,洒脱自得。
周有青玄灵光浮现,将湍急水流一分为二,身则,一具人形木偶,似是船工划动船桨……
“这个不错……这小腰,春月楼的女修,果真各个极品!”
老朽细细品鉴道。
手上拿着一本名:春月十八真女春宫图,的画册。
待其慢慢把玩,别有一番风味!
这时——
竹筏驶入了山川,周遭泛起一层水雾,渲染出一幅世外之景……
“这里就是巴邑之地?”
“倒也算是处福地,可惜,就是灵气稀缺了点……”
看向绿水青山,闻听两岸猿啼。
老朽不假思索的点评,倒也觉得有趣,或许是岁数大了,看什么都有些许感怀。
也就这会儿——
一艘大船迎面驶来,船头之上,秦戮众人,对其遥遥一拜。
显然已是恭候良久。
“晚辈秦戮,恭迎前辈!”
“想到前辈一路舟车劳顿,晚辈已备好了餐食,望前辈移驾赏脸。”
“哟呵~”
“倒是个机灵的,不错。”
老者咧了咧嘴角,随之起身,滕飞而起……
其脚下竹筏,更是化作一道灵光,收入腰间的乾坤袋中,赫然是一位,凝气境修士!
当落其船头——
老朽便催动灵力,将众人一一托起。
“你就是秦小友吧。”
“听你这么一说,老夫倒确实有些饿了。”
“老夫公孙哲,所属陇川郡,百艺司“司官”,乃炼部玄字供奉,兼陇川郡考核一职。”
“此次考核,便由老夫监察。”
“要求也很简单,当着老夫面,炼制一炉成丹即可。”
闻言——
秦戮微微颔首,抱拳应下。
这公孙哲,倒是个好相处的,一位凝气境修士,能跟你好声好气的说话。
那都是别人,高风亮节,气度非凡!
是给你面子!
很快——
一行人移驾至船楼。
随之,一道道珍馐美味,便置于身前桌案。
公孙哲身旁,左右两名少女,为其投喂,夹菜,服侍用食,好一副天伦之乐之景。
更有几名女子。
身着轻纱,扭动腰肢,翩翩起舞助兴。
看到这一幕——
公孙哲喜笑颜开,对秦戮的安排甚是满意,显然对方,早就打听清楚了他的喜好……
准备如此充足,可见其诚意。
“秦戮,你倒是个有趣的!”
公孙哲称赞一句,便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修行,不外乎顺其本心。
如此这番,满足其口腹心欲,这便是顺其本心,无大欲,则无境界,唯有直面真我,方可证明其心!
……
……
慕玄山——丹房内。
秦戮手法娴熟,炼制一炉木玄丹,只需两天便可。
公孙哲则坐于一旁,观摩其炼制手法,手中留影石,则记录全程,最终上报朝廷,以作证明。
当然,这只记录手法和过程。
具体丹方,并不会外泄。
“气稳丹田,手法娴熟,丹香四起,熔炼紫气。”
“丹师身份无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