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当两房争执,吵得不可开交之时。
“够了!”
一声苍老之声,力压众意。
只见韩家老祖,一垂垂老矣的迟暮老汉,从祠堂中,缓步走出,目光所及之处,无不垂首。
由此可见,其威望之高。
“不过一枚低质宝丹而已,尔等急躁个什么劲?!”
“是看老夫老了,压不住你们了,就开始造反了吗?还是说,非得老夫亲自下手,正法几名族人?”
“两房相争,简直荒唐!”
韩老祖走来,亲自取走了丹药。
随即当着众人的面,将其吞入腹中炼化。
“好了,此事就此作罢。”
“有了此丹效力,以补血精,老夫少说还能再挺上两年。”
“至于韩真所为,乃老夫示意。”
“都散去吧,莫要让他人,看了我韩家的笑话,辱没了我韩家的颜面,以失身份。”
众人闻言。
自是只得作罢,老祖宗都开口了,他们又能说什么?
只是此举,终是伤了两房的情分。
尤其是二房主事:韩玄,最为懊恼气愤!
他膝下长子:韩清,天生聪慧,很早就测出,身孕灵慧,只需日积月累,日后必成:武者。
如今,好不容易得此宝丹。
虽药效不如正品,但想来,也足矣为韩清破关所用。
但偏偏,那韩真小儿不让!
他大房一脉,都已经出了两名武者苗子,眼下却不给他二房一条生路,非得压迫他二房不可!
这是什么道理?!
难不成家族,只能由你大房掌控,就轮不到我二房当家不成?
韩玄越想越气,心中更是生恨。
他儿的道途就在眼前,却被韩真,这无耻之徒给断送,他又怎能不恨,又怎能不气!
“不行……”
“我儿乃天生龙凤,绝不能止步于此!”
“对,去找秦戮,他能炼出一炉木精丹,就肯定能炼出第二炉,得想个办法拉拢才是。”
“若我二房,不能自立自主,只得做长房走狗。”
“那这韩家……”
想到此,韩玄打了个哆嗦。
但心中一狠,便坚定了想法,他也姓韩,这韩家,他未尝不可取而代之!
这家主位置,他又未尝不能一坐!
……
……
韩家纷争,虽未外传。
但其余几家的情况,却也大差不差。
家族越大,族人越多,人心也就越难齐心,终是各怀鬼胎,亲疏有别,苟且之事不断。
其中,魏家的情况,与韩家相差不大。
虽平息,但也闹出了些许风波。
齐、燕两家最弱,反倒众志成城,兄友弟恭,依旧恪守自家一亩三分地,倒也安定。
赵、楚两家——
虽有争端,但问题不大,毕竟已经与秦戮联姻,矛盾自然化解。
倒是为了嫁女,各家各房,却是争吵的激烈,毕竟谁家女儿若嫁过去,那就是一家之母。
母凭女贵,日后富贵无忧!
明眼人都知道——
秦戮不就活脱脱一金龟婿啊!可不赶上门送女儿。
甚至就连未出阁的女子,都想送上府去,当一妾室也好啊,总比便宜了哪个山野村汉强!
……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入年冬。
慕玄山,随着时间流逝,而越发的完善起来。
三进大院,也是在年前完工。
丫鬟仆从们,更是早早的挂起红灯笼,随处贴满了红喜,俨然是为了大婚准备。
随之——
秦戮与赵、楚两家联姻的消息,便如洪水猛兽般传出。
更是扬言,要大摆三天宴席。
凡上门恭贺新婚者,皆可入席,以添喜气!
自消息传出后——
清冷的街道,都热闹了许多,镇中人们口口相传,成了饭后最佳谈资,不少乡女,更是羡慕出嫁的女子。
只恨自家穷酸,不是什么大户。
不然非得一起嫁过去不可!
光是想想那阵仗,多气派呀!多风光啊!
有此婚事,这辈子也算值当了。
——
秦府内。
秦戮早已入住其中。
每日不是在书房修行功法,便是在丹房钻研炼丹之术,修为也是增长迅猛,已然摸到了武境二层的边缘。
这还多亏了,先前剩下的三枚木精丹。
为他省下了不少时间。
只是没有了丹药的加持,他修行速度,倒也慢了不少,犹如龟爬,只能水磨功夫。
不过,这自是算不得什么。
毕竟前些年都熬过来了,现在不过是慢了些罢了。
“婚期将至,这聘礼,倒也不能掉价了。”
“正好,前些日韩玄寻我,花费了不少银两,托人寻来了一株二十年老参,求我为他炼丹。”
“今日便顺道一并解决了。”
秦戮起身,活动一二。
全身筋骨,顿时如炒豆般,噼里啪啦一阵响动。
随之——
秦戮便运用真元,处理药材。
有过上次经验后,这次炼丹,也是极为顺畅,甚至因为有真元为辅,药材处理的更为妥当。
只用了短短几天。
秦戮便已经炼出丹坯,其成色,也显得更为精纯!
先前的木精丹,显露翠绿之色,而这一次,却显露出翡玉光泽,显得格外通透。
当第二日黎明升起——
渺渺紫气东来时,一缕精纯紫气,也随之经真元引导,融入了丹胚之中!
直至最后成丹,染上了一抹紫韵。
就连秦戮,都不禁感叹出声:
“这方才是木精丹的本相,此前炼制的,却只是半成品,有了这缕紫气,方才是真正的宝丹!”
“虽成丹只有九枚,但这才是正常的成丹之数。”
“九乃数之极,本因如此才是。”
“若我修为,再精进几层,说不得还能引入更多紫气,直至最后,丹效等同那壮阳丹。”
“一丹可卖百两银,那这一炉,价值便可抵千两!”
由此可想——
那县中所卖壮阳丹,其利润之大,恐怕还在木精丹之上。
至少木精丹的主药,还需一株二十年以上的宝参,总计成本,少说都是六七十两纹银。
秦戮欣喜之余。
十分良心的私吞了四枚,另外三枚则交付给韩玄手中。
最后两枚,则给赵、楚两家,各送一枚,充当聘礼,此份嫁妆,在整个巴邑镇都属头一档了。
面子里子给的够够的,诚意尽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