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月和他身边的随从陷入了短暂的思考,然后才随着众人上了二楼进入凌云阁。
进入凌云阁独孤月又开始评价。
“这风格倒是少见,平常酒楼多是富丽奢华,这包间里面随意脱俗,淡雅精致,有几分魏晋之风。”
众人落座,独孤月招呼其随从坐在了他旁边位置,其他人也不好多说。
李县令早已通知不归楼,很快菜便送了上来,满满一大桌。
“下官第一次吃这炒菜,很是觉得惊艳,独孤公试试看如何。”
“特别是这猪肉做的菜,现在在府城还比较少。”
李县令介绍道。
“这是猪肉?”
独孤第一筷子便夹的是看着十分有食欲的红烧肉仔细查看,还不等李县令回答便放入了口中,入口软烂入味,油脂充足,非常适合上了年纪的人。
“不错,听朱刺史说过正在推行养新品种的猪,老夫还没吃过,没想到第一次吃到这新品种的猪肉竟如此美味,这道菜我喜欢!”
“不知道您能不能吃辣,这是本县独有的辣椒,作为配菜入味,入口刺激,您可以先试试。”
李县令指着水煮鱼片说道。
“老夫在京城呆了近四十年才回到老家,京城气候比庭州寒冷,早习惯了重放茱萸御寒。”
独孤月一脸平静,夹起一块鱼片试吃起来。
“这辣味不似茱萸,辣的很纯粹,可以用火辣来形容,第一次见鱼如此做法,很是独特,这香味实在馋人。”
独孤月很满意,评价挺高。
几个来回,独孤月似乎有些醉意了,等王敏德再次敬酒之时,一直没发声的独孤月的随从伸手拦住。
“今日老师饮酒已经过量,下次再喝吧。”
众人疑惑,独孤月无奈一笑,向大家解释道。
“刚刚一直没来得及介绍,这是老夫的关门弟子,萧宁。”
这萧宁看着应该不到二十,按年龄最少也是独孤月的徒孙辈,没想到居然是关门弟子,看来必有过人之处才会让独孤月收为关门弟子。
“老夫近年身体欠佳,这次出门家人便让他照看老夫饮食,罢了,今日饮酒作罢,多吃菜吧。”
既是独孤月的弟子,自然不敢怠慢,李县令和王敏德两人打了招呼,道了声眼拙。
“这五字对确实有难度,难怪两年没人对上。”
独孤月现在有时间考虑对子的事了。
“不知这东家的下联是?”
“炮镇海城楼。”
李县令回道。
“不错,想不到容县还有这般心思敏捷的人物,看这酒楼的装饰和这五字对,东家想必不凡。”
“其实这酒楼和五字对都是出自本县神童之手。”
李县令告知。
“神童?可有些时候没听到过这两个字了。”
独孤月面带沉思,心里有些不信,太多将他人功劳安在神童身上的事件,但此时也不好反驳。
“正是,前两年上报朝廷的曲辕犁也是出自这位神童之手,后来更是八岁成诗,在本县声名鹊起。”
李县令将徐文俊的所作所为一一详细道来,包括改良野猪,建立通达商行。
“哈哈,这些事情可不止是神童这么简单,简直是全才啊!农商、学识都精通,老夫一把年纪了,还未见过这般少年,不知今日可否一见?”
独孤月听完李县令所说,很是震惊,这两年他虽然深居简出,这些事情还是有所耳闻,虽不知细节,却不想居然出自容县神童之手。
这些事情摆在这里,做不得假,如真是神童所为,此子简直就是天纵之才!
如果是别人事迹张冠李戴,神童背后也有位智者,也是值得探寻一番。
“不知道他此刻有没有在酒楼,我叫人去询问下。”
说着李县令马上派人去找。
徐文俊此刻正在酒楼,他听到李县令来到酒楼有贵客,不方便,就没来打招呼,此时听到召唤,马上过来相见。
“文俊,快来拜见独孤公。”
徐文俊一进凌云阁,见到几位的座位,便知道居中老者定然身份高贵,定睛一看,对方身上更有久居高位的气质。
“学生拜见独孤公。”
徐文俊恭敬的向四位行礼。
独孤月初见徐文俊印象不错,英姿飒爽一少年,眼神坚定,气质稳如泰山。
“不错,好个俊俏少年郎,听闻这酒楼炒菜乃出自你手,能否告知老夫你为何会想到此法?”
徐文俊设想过对方会问的问题,却不想居然是关于炒菜,倒令他有些意外,这个回答他脑中也早就有了预案,这两年倒是从未有人问过。
“学生早些年家中贫困,小子年幼经常做上山拾柴之事,一天所拾还不够一天所用,便想着要是有简单又快速做饭的方法来节约柴火就好了。”
“不怕您笑话,这炒菜之法也就是学生为了偷懒而慢慢实验出来的。”
独孤月听完觉得可信,很多奇思妙想的源头都是为了偷懒,将事情变得简单。
“我听李县令所言,这容县早已经有了仿你炒菜的,为何他们做出来的味道和你这里大相径庭?”
独孤月也不在乎此话有探听他人机密的嫌疑。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有独门的调料,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酱油,但调料不止一种,自然味道有区别。”
这两年酱油卖的红火,味精虽然已经做出,但原材料稀少,还不能量产就没有出售,最关键的精盐也不敢出售,自然外面的炒菜味道便会截然不同。
“其次本店菜品都是经过仔细研究,其中的火候把握自然不是表面上别人看看就能仿制的。”
徐文俊满脑子的菜谱,做不出只是受限于原材料而已。
“听你这么说,确实应该如此。”
“听李县令说你今年十岁了吧?”
独孤月问道。
“学生刚满十岁不久,现在虚岁十一岁。”
“读到哪本书了?”
独孤月继续问道。
“学生才学完五经不久,如今还在消化理解中。”
“不错,已经可以科举了,能在你这个年纪敢说读完四书五经的老夫还没见过,可敢让老夫考考你?”
真正的十一岁少年怎么可能读完四书五经,也就是徐文俊这个后世来人,记忆力强悍才有可能,但他也只是记忆了下来,离真正的通读理解还差的远。
“请您出题,学生尽力而为。”
徐文俊无所谓,能答上就答,又不是什么正经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