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刺史的发言就简单多了,随意说了几句,便示意赏析此次文会的佳作。
孙博士主持后面的事宜,月台上的每幅作品都会逐一请台上就座的名士鸿儒点评一番。
佳作作者也会被请上台亮相,得到台下众文人学子的羡慕,想必经过此次他们在江南府文人中名声也会大涨。
独孤公也点评了三幅最优秀的书法作品,引申开来给台下众人上了一堂书法课。
讲解了一番书法上他对基础方面的个人感悟,比如书写法则和运笔方式等,阐述了各种字体的结构特征。
虽然是很基础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但出自独孤公的感悟理解总会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场的人,包括徐文俊都觉得受益匪浅。
台上的每位大儒也都会借机讲学,各有所长,各种理念碰撞,产生出新的思想,令众人听的大呼过瘾。
也有文人发出提问,大儒们的讲解让某些人困扰已久的难题迎刃而解,直呼不虚此行。
文会举办的很成功,眼见时间已晚,接近尾声。
这时朱刺史似乎装作不经意的说出一番话,这才是举办此次文会仅几人知道的真正原因。
“听闻城内四大布商推出了一种服装,名为汉服,诸位可见现在文会仆从穿着就是。”
“我还看到有两位学子也穿着此服,大家觉得此服装如何?”
台下众人皆向徐文俊、李毅然两人望来。
徐文俊跟朱刺史等人已经说过,这服装就不要说是他所创,说成四大布商所创,平民化点,更利于江南府百姓接受。
他不愿意出这风头。
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但是没有人站出来表态,毕竟不知道朱刺史心意,不好发表意见。
最后还是有官员想到,既然会让布商的仆从来安排此次文会,想必府衙和独孤公也是支持的。
况且已经有学子在府学堂而皇之的穿着,自然学府也并无意见,于是站起来说道。
“观此服装应融合了胡服和某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造型简洁,利落实用,作为常服应当不错。”
朱刺史点头示意。
这时候很多人就懂了,府衙应该是支持此服装,又是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却总有些糊涂看不清形式之人,不合时宜的说这服装另类,抛弃了华夏自古以来的袍衫飘逸之风,不应鼓励。
连坐在台上的一位名士也持此观点,想必台下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想法,只是没有说出来。
毕竟赞成的声音居多,反对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其中,没溅起水花。
一会之后,讨论的声音小了些,独孤月说话了。
“我倒是觉得这是我们华朝独创的服饰,大家所穿的绔是不是就和这种相似,只是布料不同,做的能够外穿了而已。”
“上衣样式想必也是襕衫改变而来,更加简单方便,做出这等改变之人应该是熟悉百姓劳作所需,以实用为主。”
独孤月说到最后还看向徐文俊,虽然他内心不怎么喜欢这服装,但还是违心找了些理由替这衣服辩解。
这时更多人支持这服装了,连独孤公都开了口,以后定会有更多人穿。
最后朱刺史做了总结。
“此事应当鼓励,四大布商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创造出新式衣服,使百姓劳作更方便,至于以后如何,就交给百姓自己选择,有优点百姓自然会选择这汉服。”
“若是有一天汉服能普及开来,甚至让华朝百姓都接受,我江南府也做了件利国利民的事,华朝百姓都会说汉服的发源地就在江南府。”
一锤定音,话说的如此透了,大家心里清楚府衙会推广汉服。
有些人已经在想着让家里人去买几件试试,这两学子穿着显得华贵也不错,是不是自己也可以试试,眼睛向徐文俊两人看去。
文会结束,部分文人来到不归楼饮宴,三楼更是对朱刺史、独孤公还有几位大儒开放。
徐文俊没有过去,在府学随意吃了点饭就回到了斋舍。
刚进门吓了一跳,房间里面坐满了学员,多是府学里二十岁以内的学员,见到徐文俊回来立马七嘴八舌。
“你的衣服是哪里做的?”
“带我们也去买几件!”
徐文俊想到过学员会接受的比较快,如此急切却是他没想到的。
早上就已经答应会介绍乌氏给钟承志,此时便给大家说了乌氏可以定制,不过何时能拿到还不好说,乌氏现在定制成衣需要排队很久。
大家一听约着赶紧去乌氏,闹哄哄的走了。
进了里间,钟承志斜躺在床上,见到徐文俊进来立马说道。
“你和乌氏是什么关系?要不不会在今天穿这衣服去文会。”
徐文俊张口就来。
“我家族和乌氏有些生意往来,关系不错,这汉服也是给我先试试。”
没想到两天后钟承志就穿上了汉服,在徐文俊面前一通显摆。
他是府学除了徐文俊、李毅然,第三个穿上汉服的,能这么快让乌氏提前制作出来,这钟承志家里不简单。
徐文俊虽然好奇,去乌氏一问便知,但对方不说,他也不想去探究对方。
汉服在庭州城火了,文会第二天府衙的很多衙役、小吏等就穿上了汉服出现在街上。
又仿佛一夜之间,庭州各个府邸的下人们都统一换上了汉服。
再接着文人们也陆续有人穿上了,除了乌氏,另外三家布商陆续推出了不同布料的汉服。
穿的人多,想法也就多了,不同的颜色搭配,汉服上不同的绣花,搭配不同的饰品。
三家布商也针对这些想法,推出了一系列常规的成品高档汉服,使得有需要的人可以马上穿上,不需要定制。
汉服又没技术含量,其他中小布商也陆续跟风,多少也能抢点市场,一时间裁缝、绣工急缺,纺织业抢人大战正式开始。
乌氏听徐文俊的,安心做好自己的精品定制业务,打造品牌,属于最上面的独一档,生意稳定的很,下面争夺的再厉害对乌氏也没什么影响。
除了招不到裁缝、绣工,店里的订单实在忙不过来,订单一直排在两三个月后,痛并快乐着。
而这一切都和徐文俊无关了,他正在府学足不出户的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