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安虽然心里疑惑,却也没办法,县令安排的事,他不得不照做。
老木头所说的那些话语,就好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子,又仿佛是一记沉重的斧头,深深地劈砍、镌刻在了自己的心间。张希安越是反复琢磨着这些话,心中那种异样的感觉便愈发强烈:诚然,这次的确算得上是一个能够大捞一笔油水的绝佳良机,但仔细想来却着实有些蹊跷。按常理说,县令大人怎么可能会把这样的美差交给他呢?要知道,那赵捕头可是县令大人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之人呀,如果真有这般好事儿,理应派赵捕头前去才更为合理吧,毕竟他们之间关系匪浅呐!可如今县令偏偏选中了自己,这岂不是等于主动将把柄送到别人手中吗?再者说了,如果是因为自己在此番任务中立下了功劳,所以县令大人有意要犒赏于他,特地安排他去捞取油水倒也还说得过去。然而问题在于,自己根本毫无相关经验可言呀!既然如此,县令大人难道不应该挑选几位办事老练、经验丰富的捕快从旁协助指导自己吗?怎地却任由赵捕头随便找来两个人应付了事呢?想到这里,再联想起今天赵捕头那异常强硬且毫不通融的态度,张希安的心底不禁涌起一阵寒意,瞬间觉得大事不妙!就在这时,一道灵光忽地闪过他的脑海——“对啊,我何不去找找王县丞呢!说不定他能给自己指点迷津,帮自己化解这场危机……”
王县丞正在值房整理卷宗,见到张希安过来,很是高兴,连忙招呼张希安坐下,但是张希安一动不动。王县丞正准备硬拉他,只见张希安噗通一声跪下!“叔父救我!”
王县丞愣住了,半晌回过神来“贤侄莫慌,且先坐下,慢慢分说!”张希安这才坐下,将自己心中疑虑说了出来。王县丞听了也觉得其中定有蹊跷。他起身开始转圈,仔细捋清脉络。确实,自己与县令仅仅是面和心不合,两人共事接近三年,虽说面上都过得去,但是背地里两人都没少使手段。这是整个衙门都知道的。这次搜查贼赃,随随便便都能贪个三五百两不在话下,县令没道理不让自己的心腹去做,反而将此美差让给自己的人啊。而且赵捕头去干这事,一来名正言顺,二来赵捕头更有经验,三来县令本人也能从中获利。没道理让张希安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去干这事,除非。。。。。
王县丞思索片刻,走到张希安面前“贤侄,咱俩赌把大的!”张希安听了瞪大眼睛。我的天,我是来求救的呀!王县丞是没听到吗?
张希安从王县丞那里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他只知道王县丞说了很多,大抵就是留意书信,字画之类的,有就带回来,如果没有异常,就带着值钱的金银珠宝回来交个县令,就算交差。并且王县丞承诺自己定然不会看他落难,真出事,王县丞一定会想办法救她。
张希安听了这些,心中略定。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去找赵捕头要人。赵捕头在捕快门房早就等的有些不耐烦了,见张希安过来,皱着眉头,随即舒展开,“希安兄弟,怎么才来。”说罢指着门前四辆驴车,跟边上六名衙役,“我估摸着这么些人跟车理应差不多够了,若是不够,到时候我再派人去。”说罢,拿出文书证明交给张希安,又拍拍张希安的肩膀,“你且去,万事仔细些。”
张希安跟那六人驾着驴车这就出发了。一路上,张希安不免疑神疑鬼起来,他看那六名衙役倒都是熟脸,但又觉得分外陌生。就这样,七人赶了接近两个时辰的路,终于到了平潭山脚下。张希安跳下车,安排四名衙役把驴车慢慢赶上山,自己则和剩下的两名衙役提前上山。这次上山倒是快,只两柱香的功夫,张希安已然抵达匪寨。他与站在门口守卫的捕快衙役出示了文书,守在门口的几人这才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