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在刘守备的引领下,由上百名亲卫和京营的精锐护卫,骑着快马到了离固始县城五六里外的军营。
一行人快到营门千步前,就发现了营门没有拒马,没有巡查的岗哨。
快到营门十步前,勒紧马缰绳,才有一个穿着吊儿郎当,手里拿着支生锈的铁枪。
年纪五十上下,戴着一顶军队制式的头盔摇晃的立于营门前,眯着眼仔细的打量着这一群人。
待看到当先一马坐着的乃是守备百户大人,连忙躬身叫道:“小的见过百户大人,小的马上给大人开门。”
说着将手中的铁枪放下,连忙搬开了只有象征意义的一根木栏杆。
那刘守备瞪了他一眼,连忙翻身下马,小跑到贾蓉面前请罪道:“钦差大人,是卑职御下不严,请钦差大人降罪!”
贾蓉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才淡淡道:“进营再说!”
“诺!”
这刘守备感受到了来自贾蓉的死亡凝视,吓得在贾蓉凝视他时,身上的汗如雨下。
听到贾蓉没有当场弄死他,心中松了一口气。
同时应答后连额头和脸上的汗也不敢擦,跳起来就朝身边人低喝道:“大人亲至军营,还不去敲聚将鼓?
传令下去,别给老子再整妖蛾子!否则老子事后弄死他!”
他身边的四个随丛连忙低声应答后分散在营门两边,护送守备大人领着后面的百多名骑士冲进大营。
大营的规制是依着兵部的要求建设的。
百户所的守备军大营没有设制城墙、护城河,但在营内营外五百步就设置有一座了望塔。
贾蓉进入营内,扫视一圈却没有发现这座有着防御和观察作用的了望塔。
进入营门,有四到五道,宽三尺,深三尺的壕沟,他们进入的通道是在这壕沟上铺好的木板。
壕沟里插着倒刺的铁钩,旁边有尖尖的木钩,竹钩,只不过看着那腐朽的样子,至少有十多年没有更新换过。
穿越过三层壕沟,又有一座用夯土建成的围墙,大概一人半高,有一个巨大的缺口供人出入。
穿过围墙,贾蓉看到围墙不过一尺厚,有很多地方也都被雨水冲薄。
可就是这样,也没有修补的痕迹,围墙的表面坑洼不平,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有草长了出来。
围墙后是一个有着后世足球场大小的操场,四周都有一些低矮的房子,想来是用于放置训练器材的仓库,
除了仓库外,还有一间间的马厩,只是里面的马不多,贾蓉扫视了一圈,大概只看到十四五匹。
操场最高处是点将台,上面有一根旗杆,按理说要高高挂着大雍的黑色军旗,军旗上的图案依着河南守备军的规制,应该是一只熊罴。
可是现如今,旗杆上的黑色军旗已经快变成了白色,没有一丝的飘动。
如那破布一般,在这夏日的午后,看得人心里发堵。
点将台后面,是一排排的高低不一的营房,居中最高的,则就是百户所守备大营营房。
贾蓉一行人在点将台前停了下来,贾蓉带头翻身下马,快步走上点将台。
“咚!”“咚!”“咚!”“咚!”
就在他下马后,走上点将台时,一声声聚将鼓刚好敲起,给贾蓉迈步走的节奏带上了铁血的味道。
随着他的下马,护卫着他的百余精锐也同时下马,分出六十余人,分三队将他快速的护卫在中间,跟他一起登上点将台。
此时的刘守备已经浑身被汗水打湿,颤抖的引着贾蓉登上点将台。
贾蓉脸上并没有任何的表情,站定后沉声道:“本官想看看守备大营平时是如何升起军旗的,刘守备去准备吧!”
“诺!诺!卑职马上去准备!”
刘守备紧张的心情并没有随着贾蓉有了指示就放松,依然紧张又惶恐的去做贾蓉交待的事。
他却不知道,若不是贾蓉在金陵的贾家祖宅那里得到了自己的身世秘密,心有打算,才让他活到现在。
甚至还有可能活到有机会看到贾蓉成事的那一天。
换做贾蓉还不知道自己身世之前,他的脑袋在进入大营后,十成十的可以判定只有几个时辰暂时挂在他脖子上。
几个时辰一过,就不出意外的,搬家另去它处。
一百零八声聚将鼓过后,站在点将台下,目视之下大概排着近三百多号老弱青壮。
个个衣裳不整,手里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拿着扁担这样的民间工具。
脸色腊黄者一半以上,只有少数站在人群前排的十几二十人,脸上的横肉比别人的胳膊肉还多。
那十几人穿戴的却五花八门,有些人竟然还穿着短衣短裤。
脸上红光满面,眼神都有些迷离,想来不是刚喝醉,就是快要喝醉的样子。
贾蓉就静静的站着,身边的护卫大都见过血。
见到贾蓉冷冷的站着,也气势全开,形成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杀气,让护卫在贾蓉外围的京营精锐都心中发颤。
也忍不住个个都板着一张严肃冷酷的脸,装着一副气势如虹,杀气腾腾的样子。
六十多人手按着腰间精刀,一双双虎目怒视点将台下,如同一群乌合之众的守备厢军,那架式,似乎只要贾蓉一声令下,他们就要冲下去将这群老弱全部斩杀。
刘守备见贾蓉一声不吭,就是冷冷的站在那里盯着旗杆。
知道贾蓉是在等着什么,连忙让亲卫,将一面崭新的军旗拿来。
亲自动手先将旗杆上的那面已经被雨水冲洗得发白,又破败不堪的军旗降下,换上了崭新的这面军旗。
然后轻轻的拉动绳子,将这面崭新的军旗给升了起来。
随着刘守备升起军旗的动作,贾蓉沉声唱出: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建奴兮,觅个封侯!
这是他在京营出征时,京营将士人人都会唱的一首战歌,源于前朝名将戚将军的抗倭战歌。
大雍朝的军队和将领原本都是出自南方,本就以戚家军为荣。
自然就将这首战歌当成了大雍朝的军歌!
听京营的将士说,每次出征,都会唱着这首军歌踏出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