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也确实是块金砖。只是其定义,与大众认知里的有那么一丝丝偏差。
“陛下,那块金砖没法入国库啊。它除了表面上那一层是纯金的外,里面就是一块普通的砖头。”
金砖金砖,金子外皮+普通砖头=金砖,一点毛病都没有。
甚至嬴政都感觉到了孔星那大大的良心。
好歹还有一层外衣,拿去熔了还是有价值的。不像扶苏,他被分到的‘金条’就是一块巧克力。
除了能吃,尝个上当的味儿外,半点价值都没有。
到手的大金砖飞了,嬴政不高兴,而嬴政不高兴就会有大冤种跟着一起不高兴。
“哒哒哒哒哒哒”
菜刀飞速在菜板上跳动,一块现宰的五花肉,迅速完整地被切成肉丁。
葱姜蒜也被飞快切成末备用放到一旁。
简单的备好材料,今日的苏大厨伸手从水缸里捞出一条肥鱼,狠狠摔在案板上,开始刮鳞去脏。
鳞片刮净,均匀的打上十字花刀。
锅烧热油,五花肉下锅煸炒,肉香连同水汽一同从锅中喷出,不多时溢满整个伙房。
五花肉丁出锅,倒掉热油换凉油,又撒了一层细盐。
刺啦一声,肥鱼下锅。
放五花肉,再放调料,最后浇上两瓢水盖上锅盖。
香浓的鱼汤在锅里咕嘟作响。
“这就是生活啊!”苏轼感叹着,拢着袖子抱臂等候着鱼汤煲好。
“呦,煲汤呢?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听哪个?”
孔星从鱼缸水面翻身而出,熟练的操起碗筷候在一旁,等着开饭。
如今,[镜中界]可以说是被孔星玩出了花来。就像现在,赶路去哪个地儿见什么人,孔星也不骑乘金雕了,直接穿梭镜面前往。水镜也是镜,所以孔星就这样从水缸里翻了出来。
看着孔星这越发另类的登门拜访的方式,苏轼嘴角直抽!
现在就是有人和他说,孔星能进自己梦里和自己唠嗑,他也是深信不疑的。
“说吧,又是要把我贬哪儿去?什么时候出发?我好尽快去那边认识新朋友!”
这也就是苏轼了。
在他眼中,什么贬不贬的,那就是换个地儿交朋友,顺带补充自己的菜谱。
“撒哈拉沙漠。”
“那有吃的没?”
苏轼并不关心什么沙漠不沙漠的,他只关心有没有吃的,自己会不会有被饿死的可能。
“有啊!还是异域特色美食!”孔星说着,顿了顿继续道,“政哥说邓青那一批西行的秦使已经把欧洲的地界摸的差不多了,但对于埃及那边儿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总共就这么几个还能看的过去的国度,不打听清楚了直接打过去不礼貌。所以...”
“等下!”苏轼听着不对劲了,“怎么我听这意思,要我做秦使?”
邓青那批西行的秦使肩负什么重任苏轼可太清楚了。那可是汉使的翻版!
“这是要我死那,给大秦师出有名的机会?”
“是有这个想法,但这不是有损你的利益吗,所以我劝政哥放弃了。”
“说人话!”
孔星咂咂嘴,“好吧,其实是感觉这么做不利于苏辙牌永动机的可持续发展。”
“苏...苏辙牌永动机?”
苏轼人傻了。
自己离开咸阳的这些时日里,自己那弟弟究竟过的是怎样的牛马人生啊?
“我大致明白始皇帝的意思了,但此次与之前不同,前往异国他乡我是第一次,所以,我带个人一块去,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自是可以,你要带谁?”
“王安石啊!”
苏轼说完,更是给出了必带王安石的理由。说是王安石自从来到大秦这边,一直没做出什么出色的政绩,他个人肯定心里是一直憋着一口气,等待着机会大展宏图之志的。而眼下,去撒哈拉这么好的路子,不带上他,怎么对得起自己和他那情深义重的友谊?
“成,我回头和政哥说说,带他应该没问题。”
苏轼喜笑颜开,“那另一个消息呢?”
孔星:“恭喜呀,你弟弟苏辙升官啦!”
弟弟升官,确实是个好消息。
但苏轼却皱起了眉头,“我记得我离开咸阳那会儿,我弟的官职就已经很高了,如今又升官,是哪个丞相被弄下来了?”
冯去疾?虽然这人也没干多久的丞相,但一把年纪了,确实到了时候。可那位置萧何不是也一直念叨着吗?还有魏征,也有说想争一争来着。
总不能是李斯吧?
孔星:“是李斯,他说自己因为经常熬夜办公,头发越来越稀疏,有损丞相的形象,就辞了,但也没完全辞掉。”
“没完全辞掉是什么意思?”
“就是官职没了,但活还要干。”
“官职没了,活还要干?那俸禄...”
“这个是照常有的!”
“那还挺...”好?
苏轼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先前李斯为了与冯去疾、萧何他们竞争丞相的位子,可是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最终也确实如愿做了丞相。
可如今...
也不知当初的李斯要是知道后面是这样的结果,还会不会那样去争。
就在二人谈论的时候,鱼汤慢慢炖煮完成,香浓滋味已经充满整个房间。
苏大厨立刻走至灶边,掀开大锅盖,原本就充满肉香的房间顿时一股更加香浓的气味扑鼻而来。
“能吃了。”
话刚落,眼前一晃,锅...
没了。
“我的鱼!”
“姓孔的!你丫好歹给我留一口啊!”
将锅整个囫囵打包塞进系统空间的孔星挥挥手做着道别,一脚跨进鱼缸,利用[镜中界]穿梭离去!
“我的鱼!”
“tui!孔奸商!”苏轼越想越窝火,低声暗骂了一句奸商,看着缸内剩下的那条肥鱼,吐了口痰。
“哧溜。”肥鱼吃了口痰,美滋滋的游走了。
苏轼僵住。
这鱼,这么不忌口的吗?
那我还要不要重新捞一条煲汤?
苏轼想了又想,始终觉得膈应,但这条肥鱼就这么一直放在这也不是个事,万一自己哪天忘了,给炖了吃咋整?
于是,苏轼捞起肥鱼,敲开了最新认识的朋友家的门。
“刚从水里捞的肥鱼,吃不完,送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