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走进店铺,刚进门便看到前方巨大货柜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种物资。
看花眼的马图海差点没摔一跟头,这么多紧缺物资,就这么大摇大摆的放在那。
有粮食、精盐、菜油、锄头、镰刀、布匹....甚至还有糖果,以及女人用的发卡。
还有些他不认识的东西。
“老乡,要点啥?”男售货员问道。
“请问掌柜的,有粗盐和棒子面吗,那个,我还想买点白面。”马图海小心翼翼地问道。
对于第一次来‘红星商社’的老乡,大部分都会问有没有粗盐和棒子面。
只不过目前还真没这两样东西,只有精盐和细粮。
“不好意思老乡,我们这暂时不卖粗盐和粗粮,只卖精盐和细粮,还有,我不是掌柜,你叫我同志就行。”
“精盐半斤只要两元边区票,10斤大米或者白面只要5元。”
“这...这般便宜?”马图海有些不敢置信,如此说来一块大洋就能买20斤细粮。
怎么可能?好年景粮食也没这般烂贱过呀!
莫非这些粮食有问题...
想到这些,马图海试探道:“同...同志,我能先看看东西吗?”
“没问题。”售货员当即便把分装好的精盐和10斤大米提上了货柜。
精盐雪白无瑕,大米粒粒饱满。
马图海瞪大了眼睛,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盐和大米。
见对方不敢验货,售货员微笑道:“老乡,尝尝看。”
“啊?可以吗?”马图海望向售货员,对方则是微笑着点点头。
既然如此,他便不再客气,小心翼翼的捻了一小撮精盐放进嘴里。
不苦不涩,咸味很浓,不由得让马图海眼冒精光。
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他来说,要是能天天吃到这种盐,他就有使不完的劲。
“好盐,好盐!”
一番陶醉之后,马图海赶紧道:“给我来5斤盐!”
按照上级要求,一户人家,按照人头多寡,5口以内每月最多只能买2斤盐。
于是售货员当即把政策跟对方解释了一番,而且告诉对方,盐有的是。
只是为了避免有人囤积居奇,把盐拿去外地贩卖,所以才有所规定。
对此,马图海也早有心理准备。
像这种又好又便宜的雪花盐,谁敢放开了卖。
2斤就2斤吧,于是赶紧数出18张边区票递给对方。
一下就买了2斤盐,以及10斤大米和白面。
大米和白面全部封装在蛇皮口袋里边,上面印有‘红星’二字。
这装粮食的口袋看着不错,以后家里边也能用..
这样想着,马图海看向一旁,站在货柜旁发呆的儿子:
“如松,赶紧的,咱们得回家了,你娘还等着哩。”
见儿子不为所动,似乎看得入迷,马图海没好气的轻拍他后脑勺:
“你小子还愣着干嘛?”
马如松不为所动,指了指柜台里的泡椒吃食,“爹,那是啥?”
马图海看了看,皱着眉道:“我哪知道?赶紧走,别耽误人家掌柜的做生意。”
“呵呵,没事的老乡。”售货员热情的把泡椒凤爪和猪皮各拿一袋递给他们。
“这是咱红星商社推出的即食肉菜,分别是鸡爪和猪皮,很好吃的。”
“而且滋味十足,尝一口之后根本停不下来。”
说这话时,售货员同样是一脸向往,仿佛没个够似的。
提到肉菜,父子俩便齐刷刷的咽了咽唾沫。
上回吃到点荤腥,还是前年光景好的时候。
马如松拉了拉老爸的衣角,小声道:
“爸,要不咱买点吧,妹妹病了,说不定想吃点肉。”
马图海忍不住剜了他一眼,“哼,我看是你想吃肉。”
对上儿子祈求的表情,马图海捏了捏手里的边区票,朝售货员问道:
“请问这些吃食,多少钱?”
“呵呵,不贵。”售货员摆摆手:
“2元一袋,一袋有大半斤呢,够一家人吃的,只是有点辣,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得惯。”
两元边区票就相当于之前的两毛,这半斤肉菜的价钱倒是不贵,辣点不是下饭嘛。
只是想到病殃殃的女儿,马图海接着问道:“请问同志,我闺女生着病,能吃这些吗?”
“生病?”售货员想了想,从后边的货柜上拿了一袋豆奶粉,递给对方:
“小孩最好喝这个,这叫豆奶粉,有营养,舀一些放碗里拿开水泡开就能喝,咱红军战士也喝这个。”
“这是一斤装,不贵,也就两元。”
马图海看了看豆奶粉和两袋泡椒吃食,咬咬牙,道:“那我这些东西各买一袋吧。”
说话间又数了6张边区票递给售货员。
售货员将吃食用透明塑料袋装好递给对方,接过钱时忍不住道:
“对了老乡,你女儿生病可以上咱们红军开的医院瞧瞧,可不能耽搁。”
看出对方稍显窘迫的眼神,售货员安慰道:
“放心老乡,咱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你们在咱们的医院看病,价钱不贵。”
马图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爷俩肩扛手提的把粮食和吃食带回了家。
刚到家放下东西,马图海便走进里屋,
把剩下的6元边区票,交给正在床边守着女儿的妻子。
“这是啥?”李月如接过6张三指宽一指长的纸问道。
“还能是啥,边区票呗。”说话间,马图海心疼的摸了摸小女儿苍白的脸。
“这是买完粮食剩下的边区票,粮食在外边,赶紧给红红弄点米粥吧。”
“米粥?”李月如闻言有些埋怨道:“当家的,咱家哪吃得起大米啊,不是让你买点白面吗?”
就知道对方会问,马图海瘪瘪嘴:
“人家红星商社白面跟大米一个价,你说我能不买10斤吗?”
“10斤?当家的,咱家不过了吗?”说着李月如便把头扭向一边,嘴里嘀咕着:
“一天天就知道败家,不是让你买点细粮够闺女吃就行了嘛。”
心情不错的马图海,赶紧拉着老婆来到外边,指着桌上的一大堆粮食和吃食,叉着腰道:
“你自己看吧,不到3块大洋买了这么多。”
李月如看见桌上的东西如同看见亲人般,三两步便走过去仔细查验起来:
“呀!这是白面,咋这么白?”
“这是...白米?当家的,这可是上等白米!”李月如抓起一把大米欣喜道。
马图海有些得意的指了指桌上那四袋半斤装的细盐,“月如,你尝尝那盐,保准你满意。”
李月如柔情的白了他一眼,随后捻了一小撮放在手心,“这盐,咋这般白?”
紧跟着有些好奇的拿舌尖舔了舔盐粒,只是一瞬间,浓烈的咸味便在舌尖萦绕。
她抿着嘴,好半天才说出话来:“这盐好啊,而且一点也不苦!”
不愧是夫妻俩,连说的话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