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离开灵湖所在的小镇,一路向西北前行。沿途山峦连绵,山路崎岖蜿蜒,他的草鞋在布满碎石的山路上艰难挪动。烈日高悬,烤得大地滚烫,汗水湿透了他的僧袍。数日后,他终于踏入一片层峦叠嶂的山林。山林中静谧幽深,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偶尔传来几声清脆鸟鸣,阳光透过茂密枝叶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光斑,如梦幻般点缀着地面。
行至山腰,一座古刹映入眼帘。古刹红墙斑驳,墙皮脱落,露出里面青灰色的砖石。寺门半掩,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周围荒草丛生,透出一股荒凉之感。小普走近古刹,脚下的荒草发出沙沙的声响,他轻轻推开寺门,“吱呀——”一声,那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刺耳,惊起几只栖息在屋檐下的飞鸟。
寺内庭院落叶堆积,许久无人清扫,一脚踩上去,落叶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大雄宝殿的门虚掩着,小普推开殿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佛像蒙着厚厚灰尘,原本庄严的面容变得模糊不清,供桌上的香烛早已燃尽,残留的烛泪凝固在桌上,像一道道凝固的泪痕。
正当小普疑惑之际,一位老和尚从偏殿缓缓走出。老和尚身形佝偻,面容憔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眼神中透着无尽哀伤与疲惫。小普双手合十行礼,表明自己云游僧人的身份,询问古刹为何如此破败。
老和尚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施主有所不知,这座古刹曾香火鼎盛。二十年前,寺里来了个年轻僧人,法号慧尘。慧尘聪慧过人,对佛法领悟极深,深受众人喜爱。然而,一次外出化缘,他结识了一位女子,自此陷入情网,难以自拔。寺规森严,这种行为绝不被允许,住持多次劝导,慧尘却执迷不悟,最终被逐出寺院。”
“慧尘离开后,女子却突然病逝。他悲痛欲绝,回到古刹,声称女子的魂魄被困在此,要开坛做法超度。那夜,寺院里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寺院里传来阵阵诡异声响,烛火忽明忽暗,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哭号。第二天,慧尘失踪了,从那以后,每到深夜,寺院就会传出隐隐哭声和诵经声,吓得香客和僧人纷纷离去,古刹便逐渐荒废。”
小普听闻,决定留宿古刹,探寻其中缘由。夜晚,古刹格外寂静,月光洒在庭院,泛出清冷光芒。小普在禅房坐定,静心冥想,运用佛法感知周围。禅房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窗外的风声呼呼作响,似在诉说着古刹的秘密。
夜半时分,一阵幽幽哭声传来,似远似近,如泣如诉,仿佛从遥远的地府传来。小普起身,顺着声音来到大雄宝殿。殿内弥漫着一股寒意,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诡异的光影,佛像在月光下影影绰绰,透着神秘。只见一个虚幻身影在殿中飘荡,正是慧尘模样,他身着破旧僧袍,长发凌乱,口中不停念着女子名字,声音充满痛苦与执念。
小普立刻施展佛法,佛光笼罩整个大殿,试图驱散慧尘的执念。慧尘却仿佛陷入无尽痛苦回忆,对佛光视若无睹,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疯狂地挥舞着手臂,像是在与无形的敌人抗争。小普见状,念起安抚心神的佛咒,声音温和而坚定,如春风化雨般传入慧尘耳中。
许久,慧尘的动作渐渐迟缓,情绪也趋于平静。小普轻声说道:“慧尘,一切皆为虚幻,执念只会让你困于痛苦。放下过去,才能解脱。”
慧尘的身影微微颤抖,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迷茫与挣扎,他发出痛苦的嘶吼:“我如何能放下?她是我此生挚爱,我怎能弃她不顾!”
小普望着慧尘,神色悲悯,开始阐述他对佛法因果关系的理解:“慧尘,世间万物皆在因果循环之中。你与这女子相遇相爱,看似偶然,实则是往昔业力牵引,种下了缘分的因。但身为僧人,你违背寺规陷入情执,这是新种下的恶因 。被逐出师门,便是这个因带来的果。而女子的病逝,是命运无常,却也成为了你陷入更深痛苦的因。”
“你看,这因果并非简单的先后顺序,而是相互交织。如今你执念不散,困于这古刹,让往昔兴盛之地沦为荒芜,又种下了新的恶因。长此以往,痛苦的果报将无尽延续。唯有斩断执念,诚心忏悔,才能打破这恶性循环。”小普语重心长地说道。
慧尘似乎有所触动,缓缓跪于佛像前,放声大哭。哭声中,满是悔恨与释然。随着哭声渐止,慧尘的身影慢慢变得透明,最终消散在空气中。此时,一道柔和的光芒从佛像头顶射出,照亮了整个大殿,古刹中的阴气瞬间消散。
小普进一步感悟到,因果不仅存在于个体的行为与遭遇之间,更体现在世间万物的相互影响中。慧尘的执念不仅困住了自己,还影响了古刹的兴衰、众多僧人与香客的生活。这让他深知,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可能如蝴蝶振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第二天,阳光洒进古刹,驱散了往日阴霾。老和尚看到焕然一新的古刹,眼中满是泪水与感激。小普向老和尚告别,老和尚双手合十,深深鞠躬,目送小普远去。
小普踏上新的征程,他明白,世间因果皆源于人心。执念如锁,锁住的不仅是他人,更是自己。唯有放下执念,心怀慈悲与智慧,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与念头,才能超脱因果束缚,抵达真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