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从因果轮回的震撼中缓缓回神,眼神中还残留着思索的凝重。恰在此时,佛祖那温和且充满洞悉力的目光轻轻投来,仿佛能看穿小普内心的每一丝感悟。
“小普,你既有所悟,”佛祖的声音低沉而醇厚,在精舍内悠悠回荡,“便去舍卫城践行善念吧。”
小普心中一凛,即刻双手合十,恭敬领命。
次日清晨,天色才微微泛白,晨曦如同薄纱般轻柔地铺洒在大地上。小普便已踏上了前往舍卫城的蜿蜒小路。一路上,微风轻拂,路边的野花野草随风摇曳,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似在为他送行。
舍卫城一如既往地热闹非凡。踏入城门,集市上嘈杂的叫卖声便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小普路过一个卖菜的摊位,摊主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满脸皱纹,像是岁月刻下的深深沟壑,正满脸愁容地看着面前所剩不多、略显蔫巴的蔬菜。
小普走上前,微微俯身,轻声询问:“老人家,这菜怎么卖呀?”
老人抬起浑浊的双眼,打量小普一番,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疲惫:“小师父,便宜卖了,您看着给点就行。”
小普微微点头,没有过多议价,便将老人所有的蔬菜都买了下来。老人满是沧桑的脸上瞬间浮现出惊讶与感激交织的神情。
“小师父,您这……”老人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小普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暖的微笑,和声说道:“老人家,您早些回家休息吧。”
继续前行,小普听到一阵带着哭腔的抽噎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孩子正蹲在路边哭泣。小普快步上前,蹲下身子,温柔地问道:“小朋友,你怎么啦?”
孩子抬起满是泪痕的小脸,抽抽搭搭地说:“我……我和爸爸妈妈走散了。”
小普心中一软,抬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安抚道:“别怕,小师父陪你等爸爸妈妈。”说完,小普转身去旁边的点心铺买了几块糕点,递到孩子面前:“来,吃点糕点,别饿着。”
孩子接过糕点,怯生生地说了声“谢谢”,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许久之后,一对神色慌张的夫妇匆匆赶来,看到孩子安然无恙,眼眶瞬间红了。
孩子的母亲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泣不成声:“宝贝,你可把妈妈急死了!”
孩子的父亲则走到小普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千恩万谢:“小师父,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小普只是摆了摆手,看着团聚的一家人,心中满是温暖,仿佛冬日里的暖阳照进了心窝。
傍晚,暮色笼罩大地,小普在城中的一处破庙落脚。庙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还有几个穷苦的乞丐蜷缩在角落里。他们衣衫单薄,身上的衣物打着层层补丁,面容憔悴,深陷的眼窝中透着生活的无奈。
小普见状,毫不犹豫地打开行囊,拿出自己的干粮,一一分给他们:“大家都吃点吧,别饿着。”
乞丐们眼中满是感激,颤抖着双手接过干粮,含糊不清地说着感谢的话。小普与他们一同在破庙中度过了一晚。在交谈中,小普听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那些为了一口吃食、一处安身之所而苦苦挣扎的日子,也感受到了他们在困苦中对生活那微弱却顽强的渴望。
第二天,阳光洒满大地,小普来到城中的富人区。这里的宅邸高大华丽,朱红色的大门气派非凡,与穷人区的破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看到一位身着绸缎的富人正满脸怒容地训斥着仆人,只因仆人不小心打翻了一杯茶。
“你这蠢货!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富人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在庭院中回荡。
小普上前,双手合十,神色平静而温和:“施主,众生皆平等,仆人并非有意,还望您能宽容。”
富人先是一愣,像是被小普的话惊到了,随即脸上露出不悦之色:“你这小和尚,莫要多管闲事!”
小普并未生气,神色依旧平和,耐心地讲述着因果轮回与众生平等的道理:“施主,世间万物皆有佛性,无论是您还是仆人,皆在因果轮回之中。今日您宽容待人,来日善果自会降临。”
起初富人满脸不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但听着听着,他的神情逐渐缓和,眼中的怒气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最终,富人走到仆人面前,轻咳一声,略带尴尬地说:“方才是我冲动了,你起来吧,这是赏你的。”说着,富人从袖中掏出一些财物递给仆人。
仆人满脸惊讶,随即眼眶泛红,扑通一声跪下:“多谢老爷!”
在舍卫城的日子里,小普时刻践行着众生平等的理念。他帮助过被恶霸欺负的小贩,在恶霸的蛮横威胁前毫无惧色,用道理和勇气为小贩撑起一片安宁;劝解过因一点小事就争吵得面红耳赤的邻里,耐心倾听双方的委屈,用智慧和包容化解矛盾;也为患病无钱医治的穷人筹集过善款,奔走于城中的大街小巷,用真诚和善良打动每一个人。
每一次的善举,都让他对众生平等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教义,而是切实地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他明白,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尊严,关爱每一个生命的需求,这才是众生平等的真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普在舍卫城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都知道有一个心怀慈悲、践行平等的小和尚。而小普也明白,这只是他修行路上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善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