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恢复力很强,第二天一早豆子就又活蹦乱跳了,他并不知道自己被扎了针,只是纳闷为什么一觉醒来屁屁很疼。
不过听到漂亮姐姐说舅舅醒了,也顾不得纳闷了,连忙往隔壁屋跑。
进去一看,舅舅果然已经醒过来了,正靠墙坐在炕上,笑盈盈的看着他。
“舅舅,你真的醒了!”豆子呆愣了一下,随后激动地叫起来,扑了上去。
虽然意识清醒后每天都能听见豆子的声音,但此时看见豆子的变化,还是有些吃惊,上次看见豆子,他还是又瘦又小的一个小豆丁。
“豆子,你长高了,也长胖了。”顾长安摸着他的头道。
豆子嘿嘿一笑,趴在他的身上,忙说道:“都是漂亮姐姐做的饭太好吃了,豆子每次都吃那~么~大一碗。”
顾长安自然知道,每天吃饭的时候,是一天当中他最难熬的时刻,闻得到吃不到,馋的他抓心挠肝。
吃过早饭,留下豆子给顾长安煮药,明珠用油纸包了些炉果和光头饼装在斜挎包里,出门往大队长家去了。
这时候村里已经没有泰国的活儿了,村里人都在屯子里闲逛,看到明珠过来,都热情的跟她打招呼,一群孩子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叽叽喳喳的很是热闹。
到了大队长家,大门敞开着,院子里没人,明珠喊了一声就自己进屋了。
明珠进屋就看见刘嫂子蹲在灶坑前再往里添柴,看到明珠进来,热情的招呼:“小沈妹子来啦,快进屋,脱鞋上炕,坐炕头,炕头热乎。”
明珠笑着跟她进屋,屋里,刘婶子坐在炕上做棉鞋,大柱二柱在一边抓嘎拉哈。
看到明珠,刘婶子放下手里的活儿,赶紧招呼:“小沈闺女快坐炕头。你俩上那边玩儿去。”
明珠赶紧摆手:“不用忙活,婶子,让他俩玩儿吧,我坐边上就行。”
刘婶子自然不肯,生拉硬拽把明珠拽到了炕头。
这才和明珠寒暄起来:“早晨吃饭了吗?”
明珠把油纸包拿出来放在炕上,笑着回答:“吃过了,豆子的舅舅醒了,一起喝的粥。”
“啥?长安醒了?这可真是太好了,他咋样,看着还行不?”刘婶子激动的说道。
“我给扎了几针,看着还行。小毛病不少,得慢慢养。”
“哎,醒了就好醒了就好,老顾家那两口子糊涂啊。”刘婶子叹息道。
这时她才注意到明珠拿出来的油纸包,一脸嗔怪:“你看你,咋又拿东西过来。”
“拿来甜甜嘴。”接着又问了一句:“怎么好久没看见杨梅和杨杏了?”
刘婶子撇了撇嘴:“跟她妈去姥姥家了,姥姥家房墙倒了一面,你二哥也跟着去给盖房子去了,走了快一个月了。”
明珠点头,怪不得最近几次来都没见杨二哥一家。
本来她按着小孩儿的人头拿的饽饽,既然不在,就让刘婶子自己分吧。
“婶子,赶紧给孩子分了吃了吧。”
“一个个嘴馋的,自打你进来就在旁边等着呢,刚还说要出去玩儿呢。”刘婶子嘴上说着,手上已经把饽饽分成两份,推了过去。
两柱笑嘻嘻的接了过去,跟明珠道了谢,这才拿着吃的出去。
“小沈闺女,婶子家这两天包豆包,你要不要带出来一些?糯米和大黄米大队里就有,你跟大队买就行,豆沙婶子家自己熬的,给你带出来。”
难怪刚才一进屋就闻到一股香甜的豆沙味儿,原来刘嫂子在熬豆沙。
“婶子,那你帮我带出来二十斤吧,米让队长叔从大队给我带,多少钱我出。”明珠一脸的高兴,终于能吃到糯叽叽了,“豆馅儿我就不跟婶子客气了,不过这白糖无论如何都得我出。”
“那感情好呀,婶子也不跟你客气,要不婶子原本要用糖精来着,这糖精呀放不好就容易发苦。”
黄婶子没跟明珠客气,心里则想着到时候豆包出锅冻好多给明珠装十斤。
“那婶子,一会儿我回去就让豆子把白糖送来?什么时候包,我也能帮忙的。”
“米得多泡几天才能磨,等准备好了婶子叫你,一起热闹热闹。咱们这边入冬以后啊,大雪封山的也干不了啥,聚在一起包个豆包可热闹了呢。”
明珠已经深刻体会到的这边的气温,认同的点点头。
“丫头,过两天咱们胜利公社有大集,十里八村的都会去,到时候咱们一起去逛逛,有相中的东西能买也能换。”
明珠来了以后第一次听说,有些惊讶:“公社让吗?”
刘婶子摆摆手:“一年就这么一回,公社不抓。这有些住在山窝窝里的,地里种不出粮,手上只有一些山货,要是不让换点儿粮,那都得饿死,公社也不能不管老百姓死活呀。”
明珠点头,也是,如果逼的太紧了,老百姓为了活命,啥事儿都能干出来,上面也得考虑这些实际情况才行。
不过说到赶大集,她也确实很感兴趣:“婶子,集上都有什么呀?”
刘婶子也一脸兴奋的跟她描述:“有好多东西呐,像什么松子、核桃、榛子,还有晒好的野山蘑,冻梨冻柿子,这你不用买,等婶子娘家送来婶子给你分点儿。还有各种熏肉腊肉,有时候还能碰见卖新鲜的鹿肉羊肉呢。反正山上有的,集上都有的卖。”
明珠琢磨着,到时候可以看看,买点儿她空间里没有的东西。
收集物资嘛,她最喜欢了。
说到这儿,她正好也提起来上次说的换东西的事儿,没办法,多养一口人 ,钱钱不够花了。
“婶子,正好年底了,我打算往北京寄封信,换点儿东西,你看你要换点儿啥吗?”
刘婶子一听,乐了:“那可太好了,上次婶子跟你别的婶子们一说,他们也都想换点儿啥呢,没办法,买东西太难了。”
“行,婶子,我这边搪瓷盆搪瓷缸,还有毛巾枕巾手套基本都能换到,如果不挑花色,小花布也是有的。香皂也有。有些东西免不了有些小瑕疵,婶子问问,不介意的我都能帮着换。”
刘婶子没想到能换的东西有这么多样,十分惊喜,这里随便哪样东西,都得上供销社去抢。
“能有就不错了,啥瑕疵不瑕疵的,能用就行,乡下人不讲究那个。”
明珠笑道:“都是折了钱的,特别划算。”
“行,婶子晚上问问,明个儿去你家找你,放心吧,婶子找的都不是那大喇叭,东西多少钱婶子给你估摸,不带让他们占你便宜的。”
“那就谢谢婶子了,这可帮了大忙了。”
“该是婶子们谢你才是,年终岁尾的,好多人家里办喜事儿,缺这缺那的,能换点儿东西回来,这喜事儿办着也好看点儿啊。”
明珠点头:“那我写信时候告诉挑点儿喜庆的。”
听到这儿刘婶子更激动了:“那就太好了,要是有喜字、大牡丹或者鸳鸯花色的,你给婶子留一套,过完年婶子家里有小辈要结婚。”
明珠想了想当初扫荡的复古一条街,正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