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从刘婶子那里回到家,已经快中午了。
出门之前明珠给顾长安扎了一次针,此时他已经能扶着墙颤抖着走几步了。
明珠第一次仔细打量他,或许是当过兵的缘故,即便腿脚还不是很利索,整个人也是挺直着背,他很瘦,瘦的有些脱了相,头发被剃的只剩下挨着头皮的毛茬,身上穿的是之前包裹里寄来的军大衣。
看见明珠进屋,他坐在灶膛边笑着打招呼:“沈同志回来啦。”
明珠“嗯”了一声点点头。
“漂亮姐姐,我和舅舅已经烧好水了,我们中午吃什么?”豆子高兴地围着明珠。
明珠想了一下,之前贴的玉米饼子还有,炒个白菜再拌个芥菜丝吧,想了一下,又在小灶上煮了一锅大米粥。
明珠动作很快,二十分钟以后就已经开饭了。
以往是明珠和小豆子两个人的饭桌上,今天多了一个人,气氛有些尴尬。
“最近一段时间你只能喝粥。”明珠把瓦罐里的粥舀到盆里放在饭桌上,叮嘱雷克一句。
“谢谢。”顾长安张嘴,挤出干巴巴的两个字,除了谢谢,他不知道说什么。
一顿饭吃的无声无息,就连一向爱说话的豆子也只是埋头吃饭。
顾长安喝着大米粥,闻着炒白菜散发出来的醋酸味儿,突然就笑了,这不就是自己躺在那里每天期盼的吗?能坐在饭桌上跟他们一起吃顿饭。
明珠看着他自己傻笑一脸莫名,莫不是躺傻了吧。
吃完了饭,明珠说自己要去山上一趟,挖点儿山土回来种菜,留下收拾厨房的甥舅俩就出门了。
顾长安看着明珠的背影,用力的攥了攥拳头,收拾完厨房打着颤开始做体能训练。
冬天的午后阳光很明媚,照在身上驱走了一丝寒意,此时村里基本没什么人走动了,吃过午饭,大家都在家里窝着。
到了山脚下,上山的路都被雪封住了。
明珠裹了裹身上的袄子和围巾,背着筐拎着镐踩着雪窝往上走。
明珠找了一处向阳的树林,铲开地上的积雪,露出下面冻得硬邦邦的土层。
用镐刨开上面,底层的土虽然也很硬,但是比表层要好挖一些。
明珠拿出背筐里的麻袋,没一会儿就挖了几麻袋的土。
明珠把麻袋扔到空间,收好镐,就在山上转悠了起来。在几棵杨树腐干上发现了一些木耳根,连同腐干也一并收进了空间。
下山的时候,明珠 一手拎着镐一手拎着麻袋,在村口碰见了杨大队长。
杨大队看见她热情的打招呼:“小沈丫头,你这是上山了?”
明珠提了下镐:“去山上挖点儿土,叔,既然碰见你,那我就把镐直接还给你啦。”
杨队长顺手接过镐,想起自家老婆子说的,小沈丫头要种菜的事儿。
这是说干就干起来了?
他乐呵呵的鼓励:“哎呀,好好干,真要种好了,叔就看看在咱们村里也开展起来,要是卖到县城里,咱们村的外债就不用愁了。”
不愧是队长,啥事儿都惦记着村里。
“叔,我要是种出来,到时候给你送去尝尝啊。”
杨大力被明珠的话说的开怀大笑:“中,叔等着。”
杨大力看着明珠离开的背影不停地感叹,这闺女真能干啊,又想到自己家那三个完蛋货,三个加起来都抵不上人家一个。
回到家,明珠把所有麻袋都拿出来放在厨房,好让厨房里的热气把土里的冰渣化掉。
明珠把顾长安叫出来,让他过一会儿把麻袋里的土摊出来,把土疙瘩都敲碎。
顾长安看着地上的几个麻袋有些吃惊,不知道她小小一只是怎么把这些麻袋扛回来的,但是谨记那条“不乱问”的规矩,应了声,坐在小板凳上就开始干活。
明珠看着他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一个话不多劳力,很好。
傍晚前,所有的土就已经化的差不多了,顾长安手上动作不慢,几袋子土敲得细碎,带着些潮湿的,正适合用来种菜。
明珠把所有的大筐拿出来,底下铺上一层稻草,再垫一点儿草木灰,然后把细土填进去,填满三分之二的筐处,挖些坑,把香菜根栽了进去,因为土是湿的,所以先不用浇太多水。
又在靠墙的地方垫了几根木头,把筐放在木头上。
香菜根种了三筐,明珠留了几个筐预备种移栽的小草莓。
剩下的几个筐,明珠往里种了些小白菜、菠菜和小油菜。
种菜的筐全部放在厨房,生豆芽的盆子放在两个屋的炕上。
厨房有个火墙,烧起来整个厨房都暖烘烘的,明珠把她之前伐木时烧的炭都拿了出来,炭比柴火抗烧,半夜起来再添一次火就好了。
要是有煤就好了。
目前就这样,后面的等到时候再说。
之后两天,烧火墙和浇水的活顾长安自动自觉的接了过去。
他走路还有些不稳,但是明扎了几次针以后,明显好多了,走路不用扶着墙了。
明珠把那几棵长了木耳根的腐木拿出来,用混了草木灰的水喷了一遍,就把木头放在筐里,用绳子吊在房梁上。
明珠隔两天喷一次水,过了几天,木头上真的长出了木耳芽。
不得不说顾长安是个很合格的助手,无论是给菜浇水还是半夜添火,他都能精准的掌握好时间。
他们的木柴消耗的非常快,先前准备的已经不够用了,几场大雪过后,明珠就又去山上捡了几次枯枝。
有两次还捡了几根枯树回来,放在院子里,顾长安就会自动自觉的拿着斧头劈开。
嗯,已经能劈柴了,下次砍柴可以带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