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在我起床后惊喜的发现今天退了大潮,远处的沙滩上面露出一大片好看的珊瑚礁。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我,清楚知道那里会有丰盛的海货!
我掏出匕首,将那个没什么用处装汽油的塑料桶从顶部划开一个口子,随后带着这两样工具兴奋的朝珊瑚礁那里赶去。
走到近前,搁浅区的小水洼里一些小生物就开始扑腾起来。
我定眼一瞧,是一些半透明的海虾,这些虾个头比家乡海滩上看到的大了不止一星半点,并且品种也不太一样。
我撸起裤腿开始捕捉这些活蹦乱跳的虾,很好抓,许多虾受到惊吓后直接从水里蹦出来搁浅在礁石的缝隙里,没一会儿就抓到七八只。
我把它们放在冲洗干净的塑料桶里,继续沿着珊瑚礁搜寻起来。
这种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尸体叠加形成的特殊地形,比起那种黑色礁石除了颜色不同,生活在附近的生物也是区别很大。
由于食物链更完善,这里吸引着更多的海洋生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五颜六色的海星,这种海星体内的生殖腺可以食用,并且在许多地方都有生食的习惯,但我总感觉那味道怪怪的并不喜欢。
但卡在礁石缝里,像是扫雷游戏里炸弹的那些海胆,却是我非常喜欢的海鲜,像这么大个的海胆在国内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在这孤零零的海岛上却像不值钱般到处遍布。
我捡了五个拳头大小个体的海胆放入桶里,随后又随手捡了四五个海螺个体相对小一些,这种海螺越大口感反而越老有些嚼不动。
掂量一下手里塑料桶,里面已经装了小半桶海货,要知道这是才不到十分钟时间的收获,并且仅仅是在眼前一堆珊瑚礁区域,这时内心突然想:如果我将这整片珊瑚礁里藏匿的海货运回国,将会收获一笔巨大财富。
“哗啦...”
在我愣神时,不远处一个水坑突然响起一阵涟漪,似乎里面有体型不小的生物。
我站起身来好奇走过去,在那里惊奇的发现一条大鱼!
那鱼个头很大通体淡红色,身上有些白点形成的花斑,体型圆润,根据经验这种鱼看上去肉质就特别鲜嫩无比,这鱼我不是很熟悉,但感觉跟东星斑很相似,这么大的鱼当然要尝尝味道。
十分钟后,我手里提着一条五六斤大鱼,这条鱼虽说搁浅在水洼里,但捕捉起来还是花费一阵体力。
扑腾产生的力量非常强劲,而且身上有一层滑溜溜的粘液,跟泥鳅一样难捉,要不是在潜水早就跑掉了。
最后我又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海参,其中有些大个的几乎快跟上我小臂长短,从水里拿起后不断喷吐着分泌物,黏黏糊糊的。
国内在大量捕捞下,很难见到这么大个头的海参,倒是有一种名叫海茄子的生物跟其外貌类似,但煮熟后根本咬不动,就像是在嘶啃轮胎的橡胶一样。
不到半个小时便收获的盆满钵满,手里汽油桶装的满满当当,另一只手还拎着一条东星斑。
本想再撬一些生蚝,奈何已经没有工具盛放。
再次返回原地,看了眼时间才不过上午九点钟。
今天是个大晴天远处景色清晰可见,我先是朝遥远的海平面上四处眺望,依旧没有任何船只的影子。
这让我非常费解,在这个天气暖和的季节,景色丰富、并且海货如此富饶的一座小岛,居然没有人登岛钓鱼、露营,难道就是因为附近有海盗出没得原因?
收回目光我看向沙滩北面,这沙滩非常狭长,要走到那条淡水河流经那里,估计需要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此时临近中午气温升高,我又携带这么多海货,于是打算等晌午过后凉爽点再赶路。
从不远处的林子里抱着一大捧柴火返回,掏出打火机,犹豫再三又将其装回兜里。
一个想法浮现而出。
我从背包里把望远镜掏出来,就是我自己携带的那个地摊货,随后把前端的一个厚厚的镜片拆下来。
这片厚厚的镜片看上去就像是放大镜,能把指纹放大的清晰可见,同时也具备很好的聚光功能。
拿起一根小木棍用匕首刮出碎屑,放在地上后把一些枯草肉碎混合到木屑上面,随后趴在地上拿起那个镜片,不断调整着角度,使得阳光透过弧形镜片,形成一个最小的光点聚焦在目标的位置上。
过了一会儿后那里丝毫没有反应,我看了看太阳,此时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十点阳光变得刺眼。
难道是镜片不合条件?
我于是我用手背放在小光圈上,想试一下温度,结果没过几秒手背就传来一阵强烈灼烧感,我赶忙抽出手吹着手背。
温度没有问题,纯属太心急了。
于是我继续趴在地上,两只手稳稳拿着镜片,尽量保持小光点的位置不晃动,就这么过了没几分钟目标位置开始冒烟,并且那些木屑碎叶肉眼可见焦黑,我忍着激动继续聚焦,黑烟越来越大。
“呼啦。”
一族火苗跳动起来,成功了!
见状,我赶忙小心的把干燥枯草轻轻放在上面引燃,火势稳定后往上加小木棍,最后成功升起火堆。
这意味着,除了用打火机我拥有其它生火办法,但这方法仅限白天并且需要晴天阳光充足。
肚子里传来饥饿感,这段时间睡得少活动量大,身体消耗能量多对营养的需求自然也比平时大。
迫不及待把开膛破肚的东星斑用木棍穿过,架在火堆旁烘烤。
随后把那些大虾用同样办法串成两串烤着,这虾很容易就能做熟,几乎刚烤没一会儿就变得红彤彤的。
至于那些海螺,由于有层厚厚的壳,直接丢入烧红的炭火里,不用担心烤糊掉。
海参不适合烧烤,这种软体动物在从水里捞出来到现在一个小时左右时间,体型就严重缩水,掏出里面内脏后更是小了将近一半。
我取来那只大汤勺,虽说是个汤勺,但那直径估计足有四十多公分比吃饭的碗都要大好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