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长安这座如同鬼蜮般的残破都城,除了每日为生存和守护典籍而殚精竭虑之外,我的心中,也始终萦绕着对两位故人的牵挂——貂蝉和吕布。
自从他们在诛董之后那场混乱的权力洗牌中,一同(或者说,吕布挟持着)突出重围,逃离京师之后,便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无确切的消息。
我曾指示石秀和玄镜台,设法打探他们的下落。毕竟,吕布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去向,本身就是影响天下格局的重要因素。
而貂蝉……无论我们之间未来如何,她毕竟曾是我的盟友,也曾与我共历生死,我不能对她的命运漠不关心。
那枚断裂的梅花簪,也时刻提醒着我,她身上还隐藏着未解的谜团。
然而,长安城内信息闭塞,流言纷杂,玄镜台的力量又极其有限,想要打探清楚他们的确切行踪,何其困难。
各种传闻倒是不少:有人说,吕布带着献帝和貂蝉,一路东去,投奔了占据河内的张杨(吕布的同乡)。
有人说,他们没走远,就在关中某地落草,试图积蓄力量,卷土重来。
还有人说,吕布与献帝失散了,他独自带着貂蝉和残部,南下投靠了袁术。
甚至还有更离奇的说法,称貂蝉在逃亡途中病逝,吕布悲痛欲绝,性情大变……这些传闻真假难辨,相互矛盾,根本无法证实。
貂蝉和吕布,就像两片被狂风卷起的落叶,消失在了茫茫乱世之中,渺无踪迹。
我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因此而暂时中断了。这让我感到一丝失落,也有一丝……莫名的担忧。既然故人难觅,那么……是否可以尝试结交一些“新交”?
长安虽然残破,但毕竟曾是帝都。除了那些依附于李傕郭汜的凉州军阀和官僚之外,城中必然还滞留着许多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离开的前朝官员、失意士人、以及像我一样流落至此的避难者。
这些人中,或许就隐藏着一些心怀故国、才华横溢、或者同样对现状不满、渴望改变的人?
如果能与他们建立联系,互相扶持,交换信息,甚至……发展成为玄镜台的成员或未来的盟友,对于我们在这个险恶环境中生存下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这同样需要极其谨慎。
长安城内密探遍布,李傕郭汜对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统治的“异己分子”都毫不留情。
贸然与陌生人深交,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我必须运用玄镜台有限的力量,进行细致的背景调查和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确定哪些人是真正值得信任和结交的。
我开始有选择地、以我那个“落魄书生”或“尚书台前令史”(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伪装身份)的面目,出现在一些相对安全的、可能有士人聚集的场所。
比如,某些虽然破败但尚在营业的书肆、某个隐蔽的茶馆、或者……干脆就是某个可以“偶遇”的目标人物经常出没的街角。
我并不急于与人攀谈,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观察,倾听他们的谈话(大多是些对时局的抱怨和对未来的忧虑),留意他们的言行举止、眼神气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也遇到了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位才思敏捷、但恃才傲物的年轻主簿——杨修,杨德祖。 他出身弘农杨氏这样的高门,虽然年纪轻轻,却已在某个不甚重要的部门担任主簿。
我曾“偶然”在一次核对文书时与他有过短暂的接触,他言谈间流露出的聪慧和对文字的敏感度,令我暗暗称奇。
但同时,我也能感觉到他身上那股难以掩饰的优越感和锋芒。这样的人,才华是有的,但能否成为可靠的盟友,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且,与他这样的高门子弟交往,也更容易引起注意。
一位沉默寡言、眼神深邃的中年文士。 我曾几次在同一个书肆看到他。他总是独自一人,默默地翻阅着那些残破的古籍,对周围的喧嚣和混乱视若无睹。
他的衣着朴素,但气质沉稳,眼神中透着一种历经世事后的沧桑和……不易察觉的锐利。
我尝试着与他搭话,但他只是礼貌地点头回应,并不愿多谈。直觉告诉我,此人绝非等闲之辈,或许……也隐藏着什么秘密?
还有一些同样流落长安、心怀汉室的旧臣或宗室子弟。
他们或许会秘密集会,互相慰藉,或者暗中策划着某些不切实际的“复兴”计划。我可以尝试着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力,但必须极其小心,避免被卷入他们那些可能招致灭顶之灾的行动中。
故人渺无踪迹,新交或可期待,但也同样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座如同巨大迷宫般的长安城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戴着面具,每一个微笑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刀锋。
信任,是最奢侈的东西。我如同一个孤独的弈者,在这片混乱的棋盘上,小心翼翼地落下每一颗棋子,试探着,观察着,也时刻提防着来自暗处的冷箭。
我知道,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仅仅依靠隐藏和等待是不够的。
我必须主动出击,去结识那些可能成为我助力的人,去编织起一张属于我自己的、能够在这乱世中立足的关系网络。
但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