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了徐州本土士族(尤其是陈氏父子)的大致态度后,我深知,要想顺利见到刘备,并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开局,一个有分量的引荐人至关重要。
而在众多可能的人选中,那位富甲一方、且旗帜鲜明地支持刘备的东海大商——糜竺,糜子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相比于陈氏父子那种可能更看重家世门第、对“外来者”心存提防的传统士族,糜竺出身商贾世家,为人据说更为“雍容大方,敦厚纯诚”,或许更容易接受我这个“寒门”出身、却身怀“奇货”(知识与才能)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是刘备最早、也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他的引荐,在刘备面前的分量,自然非同一般。
如何接触并获得糜竺的认可,成为了我计划中的关键一步。
直接上门自荐?
太过唐突,也容易显得急功近利。
我需要一个更自然、更能展现我独特价值的契机。
我将目光投向了徐州当前的经济困境。饱经战乱之后,徐州虽然基础尚在,但物资流通不畅,货币体系混乱(不同时期、不同势力发行的货币杂乱不堪),商业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些,恰恰是我所擅长的领域!
我让石秀利用玄镜台初步建立的商业信息渠道(伪装成行商,与本地商铺接触),“无意”中向糜家的某个管事或合作伙伴,透露出“有一位从京城洛阳避难而来的年轻先生,精通算学,对经济民生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处理混乱账目和规划物资流通”的信息。
同时,我还精心撰写了一份关于“整顿徐州货币体系,发行信用票据(或代金券)以促进商业流通”的简要策论(这借鉴了后世的一些金融思想,但用词会尽量贴合当前时代背景),通过那个管事,辗转送到了糜竺的手中。
我赌的就是糜竺作为一个大商人的敏锐嗅觉和对经济问题的重视!
这份既大胆又似乎切实可行的策论,必然会引起他的兴趣!
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我便收到了糜竺派人送来的请柬,邀请我前往他在下邳(我们此时已秘密潜入下邳附近)的府邸一叙。
糜竺的府邸,与陈氏那种世代簪缨的官宦府邸不同,虽然同样占地广阔,富丽堂皇,但少了几分威严和规矩,多了几分商贾世家的精致和……务实。
见到糜竺本人,他约莫四旬年纪,身材微胖,面容和善,穿着华贵的丝绸便服,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确实如传闻中所言,给人一种“敦厚纯诚”的感觉。
但他眼中偶尔闪过的精光,却也透露出他作为一代巨富所具备的精明和机敏。
“陆先生,”他亲自起身相迎,态度十分热情,丝毫没有因为我的年轻和“落魄”而有任何怠慢,“先生那份关于整顿货币、发行票据的策论,竺拜读之后,深为叹服!见解之深刻,构思之巧妙,实乃竺平生所未见!不知先生高才,竟屈居于此,实乃徐州之憾!”
他开门见山的赞赏,让我心中一定。
看来我的“敲门砖”奏效了。
“糜公谬赞了,”我连忙谦逊地回应,“陆某不过一介流落之人,纸上谈兵罢了,当不得‘高才’二字。
只是眼见徐州饱经战乱,民生凋敝,商业不兴,心中不忍,才妄言几句,贻笑大方了。”
“先生过谦了!”糜竺笑着摆了摆手,请我入座,并亲自为我斟茶,“先生策论中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如今徐州,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最缺的,便是先生这般既懂经济民生、又有经世济民之才的栋梁啊!”
接下来的交谈,气氛十分融洽。
我没有过多谈论那些虚无缥缈的政治口号或军事战略,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恢复徐州经济、改善民生这些最实际的问题上。
我结合自己在尚书台度支曹的工作经验,以及对那些抢救出来的典籍(尤其是关于农业、水利、仓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心得,向糜竺详细阐述了我的几点看法:
大力推行屯田: 不仅要军屯,更要民屯,将荒芜的土地利用起来,尽快恢复粮食生产,这是稳定一切的基础。
整顿盐铁贸易: 打击走私和地方豪强垄断,建立官方主导(可以与信誉良好的大商人合作,比如糜家)的专营体系,增加财政收入。
疏通水利交通: 徐州水网密布,修复和疏通运河、治理水患,对于农业生产和商业流通至关重要。
统一货币与度量衡: 逐步废除杂乱的劣币,建立统一的、信誉可靠的货币体系(我那份策论中的“信用票据”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具体实施需要更周密的计划),并统一度量衡,以方便交易和税收。
我的这些建议,都非常具体、务实,且直指当前徐州面临的核心问题。
糜竺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他本身就是大商人出身,对这些经济民生问题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和深刻的理解。
他深知,这些建议若能真正落实,对于恢复徐州元气、增强刘备集团的实力,将起到何等重要的作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交谈结束后,糜竺激动地站起身,紧紧握住我的手,“陆先生真乃天降奇才!玄德公(刘备)若能得先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他当即表示:“先生不必再屈居陋巷!竺已在府中为先生备下客房,请先生务必赏光暂住。至于先生所忧虑的那些……‘故纸堆’(他显然猜到我重视的并非普通行囊),竺也可代为寻觅一处更稳妥、更清静的所在安置。另外,引荐先生面见玄德公之事,包在竺身上!玄德公求贤若渴,听闻先生大才,定会扫榻相迎!”
糜竺的橄榄枝,就这样毫不犹豫地向我递了过来!
这不仅仅意味着我获得了面见刘备的机会,更意味着,我得到了徐州这位财力最雄厚、影响力巨大的本土豪族毫无保留的支持!
这对我未来在徐州立足、推行改革、甚至发展玄镜台,都将是难以估量的巨大助力!
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也暗自庆幸自己找对了“敲门”的方向。
看来,有时候,展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比空谈理想更能赢得务实者的青睐。
“如此,便多谢糜公高义了!”我深深一揖。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在徐州的命运,已经悄然发生了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