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刘备任命为徐州别驾,并初步赢得了他的信任和倚重之后,我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高枕无忧了。恰恰相反,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必须尽快将一些悬而未决的“后顾之忧”处理好。
而其中最让我挂心的,便是那些随我一路辗转、历经艰险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核心典籍!
虽然我们抵达徐州后,已经将它们暂时存放在僮县那个临时据点的仓房里,并且做了伪装。但那里毕竟只是个小县城,远离权力中心,管理不便,安全也难以得到长期的保障。
尤其是现在我既然已决定辅佐刘备,长期在徐州(主要是下邳或小沛)活动,就必须尽快为这些“宝贝”寻觅一个更安全、更稳妥、也更便于我日后整理和研究的安身之所。
将它们直接带到我自己的府邸(刘备已经为我安排了住处,虽然可能比较简陋)?
不行。
目标太大,容易暴露,而且府邸人多眼杂,难保不会泄密。更何况,如此海量的典籍(即使只是精华部分),寻常府邸也难以容纳。
向刘备坦白,请求他拨出专门的府库或场所来存放?
这或许是一个选择。
以刘备对我的信任和对“文化”的尊重(至少表面上如此),他或许会同意。
但这样做,也意味着这些典籍将置于官方的掌控之下,我未来想要自由地研究、利用甚至复制传播,恐怕会受到诸多限制。
而且,一旦刘备将来失势或徐州易主,这些典籍的命运将再次变得叵测。
思来想去,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依靠那位已经向我明确表达了支持和善意的“财神爷”——糜竺,糜子仲。
糜家在下邳城内外拥有大量的房产、库房甚至隐秘的庄园。以他们的财力和势力,为这些典籍提供一个足够安全、干燥、隐蔽且不易引人注意的存放地点,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糜竺是商人出身,思维相对灵活,或许更能理解这些典籍除了文化价值之外,所蕴含的潜在“知识价值”和“人才价值”,也更容易在保密方面与我达成默契。
我决定向糜竺求助。
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我私下拜访了糜竺。
没有过多寒暄,我便将自己一直以来秘密携带并守护着一批“极其珍贵的前朝典籍孤本”(我没有透露具体数量和来源,只强调其价值和重要性)之事,坦诚地告知了他(至少是部分坦诚)。
我向他讲述了这些典籍在战火中幸存的不易,表达了自己对保存华夏文脉的拳拳之心,也点明了将这些典籍妥善安置的紧迫性和困难性。
最后,我恳请他看在同为“兴复徐州”效力的份上,伸出援手,为这些无价之宝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之所。
糜竺听完我的讲述,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但随即又化为了然和……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显然没有想到,我这个看起来精通算学和谋略的年轻人,竟然还秘密守护着如此一批“重宝”!
作为一个眼光卓着的商人(或者说“投资人”),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些典籍背后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更是人才上的!
拥有了这些知识,就等于拥有了吸引和培养人才的资本!这对于刚刚起步、急需人才支撑的刘备集团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陆先生高义!真乃国士无双!”糜竺抚掌赞叹,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守护典籍,传承文脉,此乃功在千秋之大事!先生信得过竺,竺岂能袖手旁观?!”
他当即拍着胸脯保证:“此事包在竺身上!竺在城外有一处极其隐秘的别院,院内有一座深藏于地下的、用特殊石料砌成的库房,原本是用来储藏竺家最珍贵的货物和账簿的,不仅地方宽敞,而且极其干燥、防火、防盗!将那些典籍安置于此,定可保万无一失!而且,竺可以安排最可靠的家丁日夜看守,绝不会走漏半点风声!”
他还主动提出,可以为负责整理典籍的蔡琰姑娘(我之前向他简单介绍过蔡琰的身份和才学),在那处别院附近安排一处清静安全的住所,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协助,方便她随时查阅和整理。
糜竺的慷慨和周到,远超我的预期!
这不仅解决了典籍安置的燃眉之急,更体现了他对我的彻底信任和全力支持!
我知道,这位徐州巨富,已经将宝,完全押在了我和刘备的身上!
“如此,昭便代天下读书人,谢过糜公大恩!”我再次深深一揖,心中充满了感激。
很快,在糜竺的周密安排下,那些经过伪装的核心典籍,被分批次、极其秘密地,从僮县的临时据点,转移到了下邳城郊那处隐秘别院的地下石库之中。
当最后一箱典籍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妥当,石库的大门被缓缓关上并落锁时,我和蔡琰姑娘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些颠沛流离的“国宝”,终于暂时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的“新巢穴”。
虽然我知道,这或许并非它们最终的归宿,但至少在目前,它们安全了。
我心中的一块巨石,也终于可以暂时落地了。
有了这个稳固的后方基地,我才能更安心地投入到辅佐刘备、治理徐州、以及……继续与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周旋的事业之中。
而蔡琰姑娘,也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潜心研究、整理这些无价之宝的环境。
我相信,以她的才华,定能让这些蒙尘的明珠,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