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考虑一下,子弹头用什么做比较合适呀?”
崇祯觉得自己只需要适当的引导提问就可以了,面前的几人在智商方面都远在自己之上。
“第一,你们需要考虑到弹头和膛线之间的摩擦;第二你们需要考虑弹头的硬度,第三你们要考虑成本,第四你们需要考虑维护或者存放的问题。现在不许告诉朕,你们可以慢慢思考。等有了结果再告诉朕。”
“还有就是刚刚那个问题,子弹旋转之后,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增大了杀伤力。一个高速旋转的弹头,击中人体之后,由于子弹的旋转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动能,将子弹周边的人体组织钻出一个大洞。”
“臣觉得用铜比较合适。”
毕懋康毕竟是最早做出燧发枪的天才,稍微一思考就得到了结果。
“铜的硬度不如锰钢,所以可以再摩擦的时候尽量不伤害到膛线,存放的时候也不会生锈。就是造价有点高。”
“臣觉得可以用钢,在钢的外面涂抹上一层铜,这样成本就下来了,还能满足陛下说的几个条件。”
宋应星接着毕懋康的话说道。
果然都是天才,是自己这个普通人比不了的。
崇祯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几个就会超过自己。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再来科学院,就真是只是视察了。
“你们早考虑一下,怎么在枪管里面刻膛线?”
崇祯自己想到了历史上的单点钩切法。也就是最早出现的最严式的方法,用一个钩状的削刀在枪管内部边旋转边切边,逐条削出来福线。这种办法工艺繁琐且耗时,但是却具备最高的准确度。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在使用这个办法做顶级赛事的枪管。
另外的方法还有模头挤压法,适合做大规模的量产。这种方法会使枪管表层硬化,提高了耐用性和枪管的使用寿命。但是目前的材料和工艺,还做不到。
自己没有说出来,就是为了激发宋应星,毕懋康和孙元化的潜力,科技的发展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需要一批,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才可以。崇祯估计随着以后初中的数理化的普及,这个时间点很快就会来到。因为以后世初中的水平,足够触发当前的科技大爆炸。
“臣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想到用特制形状的刻刀伸到里面,一条一条膛线刻出来。”
“那怎么样才能保证所有膛线的一致性呢?”
崇祯继续着自己发散性的提问。
“臣觉得可以类似钻床一样,二边固定住,用相同的频率或者速度,就可以保证膛线的一致性了。”
孙元化想了想,说道。
“可以,你们尽快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造出那种子弹和那种带有膛线的枪。”
“另外,你们想一想,为什么现在的燧发枪射出去的子弹方向那么差?子弹在飞行的途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崇祯走之前,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像极了后世学校放学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崇祯知道步枪或者现在的狙击枪,离面世不远了。
如果可以在己巳之变之前研制出狙击步枪,哪怕就是三五支,那也会变成改变战场的利器。
适当的时机,狙杀对方的指挥将领,将会彻底改变战斗的结果。
现在离历史上的己巳之变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因为崇祯推行考成法,以及准备建奴的叩关,加上自己做研究,今年的春闱取消了。
为此,好多人都在背后骂崇祯。
崇祯现在可没心思管那些,只剩下那么短短的几个月了。
勇卫军经过多次轮流出去剿匪平叛,加上武器的代差,崇祯现在有信心将建奴的叩关变成叩头。
如果在战斗打响之前,研制出狙击枪,那就万无一失了。
崇祯一直没有动山西的商人,以及大同宣化张家口以及辽东的边军,就是为了在喜峰口等待皇太极的到来。
只要吃掉了入关的金狗,那么至少五年之内,后金不敢再招惹自己。
自己也就有足够的时间,梳理内政。
只要内部不乱,大明的整体实力远远高于建奴,耗都能把建奴耗死。
历史上,崇祯二年袁崇焕六月杀的毛文龙,自己已经给袁崇华去了密信,也给毛文龙去了信,毛文龙可以保下来了。
迫击炮,手雷,全新的钢制盔甲,全新的锰钢制作的战刀,战马,燧发枪,望远镜,热气球,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随着现在伙食的提高,兵士们的夜盲症基本上消除了。
现在就是训练,训练,更加猛烈的训练。
至于军阵之类的,自己是外行,那几个军长可都是历史名将,轮不着自己。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历史上的勇卫军便是典型的例子。
崇祯想起了后世起兵克星的空心方阵,但是喜峰口地区多山,不适合。
算了,不想了,还是造武器吧。
一旦武器形成代差,其他都是扯淡。不是每支军队都是志愿军的。
建奴人口不多,即使到了入关的时候,满八旗兵也就十来万人。
一口气解决掉叩关的数万人,足够要了皇太极的老命。
如果这次叩关失败,皇太极就再也压制不住莽古尔泰和阿敏以及代善了。
倒是自己再添把火,说不定后金也就散了。
把建奴赶到朝鲜,然后名正言顺的派兵进入平壤------
在崇祯天马行空思考的时候,一行人已经回到了养心殿。
“东方不败,你去叫勇卫军的几个军长过来一趟。”
崇祯决定接下来的几天,和几个军长秘密去喜峰口查看地形,制定围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