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盗墓团伙,是既有行内人的行事隐秘,又有一定武力,且以其组织严密程度,其武力怕还不是一般匪徒或散兵游勇能及。
毕竟组织能力,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一部分,其又能将盗掘文物直接输往较远地域出手,有此结论并不奇怪。
另外,姚建阁这边,没少花费心思,但获得的消息,多只是从外围或其他渠道,对对方这些表面情况的了解。
像对方内部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活动细节等内部情况,掌握的便颇为有限,至于人员信息,打探到的便更少了。
“…思来想去,这件事还是需要请你帮忙,多调查清楚一些,后续抓人怕也要劳烦,人可能需要尽量抓住,且留活口,方便后续问清祖墓一事。”
林默点头,这些情况查起来,对他们确实不难,姚建阁寻人打听消息,还需要攀感情这些,但对他们而言,不说那便进去。
那些人,虽组织严密、行事低调啥啥的,但他们肯定不可避免会与外人有接触,像吃喝拉撒啥啥啥的,他们只不过是尽量避开了大众视野,寻常手段办法不好查。
另外,还有一类人,对他们的了解肯定不会少,冤家的冋行跟对头敌人,搞同样营生与打他们主意的人,怎么可能不去了解他们?
心下已经有了,大致的处理预案,不过林默还是没有直接的开口表态,他感觉,姚建阁尚有其他情况未说全。
姚建阅见状,也继续道:“另一个原因,便是这事儿,那边已经交代我好几年了,一直没进展,眼下我遇上事儿,又突然说这事儿有结果了。
这给他们观感不太好,可能会误认为我之前没上心,或者怀疑这事真实性,我还是希望这事儿办得让他们舒心满意不多想,所以需要借借你这边的名。”
林默听完,心里清楚,说是要借名,不过是借势,挑明的原因肯定有,但估计也是拿他涨人情,让那位欠他的情更大。
毕竟身份决定很多东西,说自己苦哈哈费心费力查到,肯定不及托关系、花人情,找了闹出不少名堂的他们帮忙,更入人家的眼,这是人心常态。
对于此,林默也没啥好反感之类的,毕竟这么搞,涨的人情,也能落他们头上一份,他们的工作,牵涉的地方杂且繁,将来说不准还真能帮上门。
而且,这件事儿,那位已捂过了盖子,肯定不想被宣扬出去,他们与姚建阁肯定都不会过多往外去传,而且双方便有点关系,姚建阁同其攀扯起来的话,也不会过多引来别人怀疑。
没错,林默担心的,是他们参与后,这件事被过多往外传扬,被有心人留意,顺着姚建阁或谁身上查到一些什么东西,不过眼下情况看,并无需过多担扰,如此也松口同意下此事。
“对了,还有一个情况,那些人眼下已经出手不少盗掘的古物,多数都留向一个日本人手上。”见事情谈拢,姚建阁又提及一个情况。
果然,林默对这情况来了不小兴趣,说实话,姚建阁还是挺懂做人做事的,没有一来,便用林默感兴趣的东西促进此事。
而是先将林默说服应下后,才谈及这情况,如此,既显得自己提供的消息准确可信,也不让人感觉有被胁迫之类。
林默也不揭穿戳破,只是让其详细说了下情况,原来,在NJ市面上,一直有个日本人买主,在成批量购买古董古物。
当然了,其行事并不张扬,而且对接的都是古董商、古玩贩子掮客这些,而且不与小卖家往来,也不出入铺子之类,寻常人压根不知晓此事。
姚建阁这边,也是这几日追查目标行踪时,意外获知的这情况,打探到的消息,暂时也相对有限。
其一般是成批的买,或通过中人直接跟卖家打包,至于卖主,往往是当铺、盗窃团伙之类,当然其中肯定也不乏挖坟盗墓的团伙。
“…这个团伙,挑选的合作对象这些,基本都与那名日本人有着生意往来,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中有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林默思索了下,开口道:“可能性挺多,可能是盗墓团伙有时间没出手盗掘的古物,积攒了不少,需要大客户尽快吃下。
而那名日本人是成批的买,也意味着与其合作的人,出手货品速度不慢,这情况可能被盗团伙所耳闻,所以挑的人多数与其有关。
当然,也有可能是盗墓团伙的人,其实已经摸清了,这些人背后日本人的存在,于是特意选择了这些人,让东西从这渠道流出去,尽量不惹人眼啥的。
至于盗墓团伙与这个日本人有什么关系?可能有,但几率不大,哪怕真有,估计也不会深,并没有多少查的价值。”
林默确实不认为二者会有多大联系,他感兴趣的,是这名日本人本身,他身上有问题的概率,那可就大多了。
此人名叫河合正二,在南京,准确说是长三角这边,活跃的时间已不短,据目前所知,其一直以此日本人身份行事。
其名下,有一家商社,名义上是从事中日商品贸易的,但据姚建阁所查,河合正二鲜少与货商这些进行接触,反古董古玩行业内一些人,私下存在密切往来。
很明显,商品贸易啥的,那肯定是个幌子,或是摆在明面上打掩护的,其最简单的情况,也必然是个走私古董的贩子。
而古董生意,不可避免会与权贵这些搭上生意,而自明治后,日本很多权贵便与对外侵略这些,绑定在了一块。
再加上日本人那性格,干点啥事都喜欢往间谍窃密之类的阴诡之事上搞,尤其在他国,又以中国这个邻居为甚。
此种种情况聚在一起,说他没有另一重身份,你猜他能信吗?虽然顶着日本人的身份,他不能将其如何,但该查还是要查一查的。
不过此事,林默并不准备让姚建阁这边去办,担心对方的问题不小,被打草惊蛇了可不好。
他准备调手下人去查,另外对方以公开身份活动,且时间不短,处里应该有收集对方常规讯息,到时也可调一下,看看能否发现一些什么端倪。
林默又问了下,盗墓团伙安排过来这些人,眼下的情况,据姚建阁刚才所说,他们在附近租住了栋民居,有七八个人。
从北边运送大批古物南下,一路少说上千里,只有这七八个人走这一趟,林默是不相信的,何况这一路上,绝不会安稳。
姚建阁也点头,道:“我通过一些渠道,得知他们出手的东西很是庞杂,应该涉及到很多古墓,而已出手的,估计只是一部分。
而这两天,手下汇报,民间那里的情况,明显松懈不少,估计是藏里面的东西已经不多,也就说,在这边他们可能还另有窝点。
更多的东西跟人,应该都在那面,只不过他们行事很谨慎,到目前也并未进行过联系,不过我已让人严密盯着,应该很快便能够有动作。”
林默点头,又询问了些细节,回道:“除了盯梢,还可以尝试去运河那边查查,估计他们应该便是从那边南下的。”
林默提醒了下,虽自清末后,京杭运河便因无力维护疏浚断航,但主要是黄河以北的情况比较的严重,往南尚能通航。
哪怕黄河以南某些地区也淤积较重,但南方水网较密,往往有其他水道之类可供绕行,尤其越往南越如此。
从北方南下,除去海路,海路不是啥船都能走,大船往往在大公司手上,他们轻易走不通这路子,小船又太危险,所以沿运河这些走船,也是仅次之的选择,状况也并不算差。
像繁华城镇这些,往往沿水路分布,周边也常以平缓地形地势为主,虽然一路上,也不可避免有有匪徒、路卡等等之类,但比较陆路还是相对安全。
最主要的,选好一条合适的船后,便能直接走全程,水路相对平稳的运输状态,对运送的物品这些也相对友好。
毕竟陆路是真烂,凹凹凸凸、起起伏伏,甚至没路没桥,而且像交通工具这些,也只有畜驳车拉可选,单车能运送的量有限,而有些物品,还很娇贵,如此一来,不免要动用更多车马,规模一大,又不免引人注意。
至于南北铁路?那是政府运营的,沿途各站各点,检查管理可并不松,而且站点相对独立,凭他们想打通这关节,几乎没啥可能性。
综上,结合各方面条件,沿运河那边走,算是对方最优选,而且对方也不是啥没眼光的,不至于看不清这里面的问题。
当然了,让姚建阁去调查这个情况,还有另一个原因,清帮是源自漕帮的势力,虽然上了岸,但在水面上,各种关系门路可不弱,让他去查正好。
林默点出后,姚建阁也迅穿想通其中关节,甚至举一反三,划出了对方可能选择落脚的地方,中间哪里可能因何暴露行踪这些。
不得不说,虽然漕运结束已有三十多年,姚建阁未经历过,但他的成长这些,与这历史并未彻底割裂,水路上的情况,了解不俗,估计很快便能有消息,无需被动等着对方有什么动作。
两人又细细梳理一番,商谈妥当后,又去对方落脚地附近,实地观察一番。
对方租住的民居,在城郊边缘处,够不上四合院的规制,也就是四间瓦房团团围住,中间留出个天井的南方常见民居。
虽然按姚建阁所言,对方眼下已松懈轻怠不少,但行事还算颇有章程与规矩,非有正事,并不随意抛头露面,也没寻花问柳、胡搞瞎来那些事儿。
林默瞧了好一阵,也没看见对方怎么露面,询问了下负责盯梢弟兄细节,发现没什么状况,又稍微指点了下他们跟踪盯梢后,便先回去进行安排。
手下队员,眼下连预备人员都未多留,全安排出去了,跟进手头积压的情况线索这些,想安排也要等今日行动结束。
正巧徐顾煜回驻地处理公务,林默前去汇报了情况,这事徐顾煜没多大兴趣,但既然林默想查,便也果断签字同意了。
不过,徐科长也告诫嘱咐了林默一番,让他以处里、组里的各种工作为主,尤其像戴老板安排他对接处置办理的活儿。
而且还着重提醒一番,别忘了留意二队沈松那边的状况,林默还以为那出了啥岔子,出来后赶紧去了二队那边一趟。
之前因谍案的原因,结束后又忙着处理手头积压的工作,二队这边他还真没顾及上,好在他只是自己吓自己,估计只是徐顾煜见他没怎么去那边,提醒一下而已。
不过,他也确实需上上心,随着侦查工作的稳步进行,二队已经查到那帮烟贩匪帮的一些情况,开始逐渐深入,确实容易出问题。
好在,四处出击撒网,寻线索理线头的工作,也快要结束,二队的人能集中到几处重要的线索上继续深入,人手较充足,出状况也有更强的抵卸风险能力。
同二队留守的弟兄说了声,沈松回来后吱一声,到时碰下头,林默便上了张宏鑫那里,调取那名日本人及一些古董商贩的消息。
确实搜集有相应情况,不过之前未曾专门留意他们,讯息被分散归拢在各处,加之人手有限,提调汇总需要时间。
张宏鑫话里的意思,自然是让他留下帮忙,不过他确实没时间,表达歉意后,便与已经提前做好准备的余大胜,赶往了总部一趟。
除顺道向在总部处理工作的林文华,汇报了下情况,林默的主要目的,是找档案那边提调资料。
林默与档案这边的关系,那自不必多言,毛启明亲自接待并帮着办的,当然了,规矩章程这些一样不能差、不能缺!
对此,林默非但没意见,反而有些高兴,毕竟这样才正常合理,也说明他没白费口舌,将来此地也才可能发展为可堪一用之所。
林默为其提议的档案楼,眼下已批示并动工修建,戴老板估计是手头资金充足,还往外扩张了不少地盘,毛启明这边,也因此分配到了足够大的办公地盘,工作也搞得起劲,安置的资料档案这些,眼下已占满了好几个房间。
不过,毛启明这边,与张宏鑫那里还是有区分的,主要只是负责管理情报处各部门递交过来的书面资料,或从国府那边,协调提调一些可能与反谍息息相关的资料记录之类,主动去收集整理的东西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