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率领着一众随从,马不停蹄地朝着南方荆州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穿越了山川河流,历经风雨,终于抵达了刘禅的出生地——新野县。此时天色已晚,疲惫不堪的众人决定在此处歇息一宿,待养精蓄锐之后再继续前行。
夜已深,万籁俱寂,刘禅躺在榻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忽然间,他想到此处距离诸葛亮长期居住的隆中并不遥远,然而自己竟然从未有机会前往拜访。一念及此,刘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亲自去瞻仰一下这位智慧超群、鞠躬尽瘁的贤臣故地。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房间里,刘禅匆匆起身,唤来了马谡,并吩咐道:“马谡啊,速速去准备一些香烛祭品,明日我们要前往隆中的诸葛亮祠祭拜。”马谡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所需之物筹备齐全。
次日清晨,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刘禅轻装简行,只带着夏侯忠、文云、马谡、陈寿以及四名羽林将军,悄悄地踏上了前往隆中的道路。一路上,众人都保持着安静,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祥和之地。
约莫行进了半个时辰左右,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出现在眼前,上面刻着三个大字——古隆中。走进牌坊,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只见这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溪流潺潺,鸟语花香,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刘禅不禁放慢了马步,缓缓欣赏着这迷人的风光。
正当刘禅沉醉于美景之中时,忽然瞧见远处田中有一位老者正在辛勤耕耘。他赶忙催马上前,恭敬地问道:“敢问老人家,先相国的祠位于何处呀?”那位老者抬起头,微笑着打量了一番刘禅等人,然后说道:“原来诸位也是前来拜祭相国大人的。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向东行走,不久便能看到一座名为卧龙岗的小山丘,相国的祠就在那里啦。”刘禅闻言,连忙拱手向老者道谢,随后带领众人按照指引朝东边走去。
继续向前行进不多久,一座庄严肃穆的祠宇便映入眼帘。远远望去,那建筑气势恢宏,周围绿树环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刘禅心中暗想:“想必此处便是诸葛丞相的祠庙了吧?”怀着满心的敬畏之情,刘禅连忙翻身下马,决定亲自步行前往。
当他走到祠庙正门前时,抬头一看,果然见到一块巨大的匾额高悬其上,上面庄重地题写着几个大字——“大汉太师相国忠武王诸葛亮祠”。刘禅不禁肃然起敬,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凝视着这块匾额,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诸葛亮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迈气概。
稍作停顿后,刘禅迈着庄重的步伐缓缓走进祠庙。穿过一个小巧精致的庭院,一座宏伟的享殿出现在眼前。步入殿内,一尊栩栩如生的诸葛亮神像赫然入目。然而,与其他地方所见的神像有所不同的是,这座神像中的诸葛亮显得颇为年轻。只见他手持羽扇,目光炯炯有神,英气逼人。
经马谡一番打听才知晓,原来这尊神像是依据当地百姓对诸葛亮早年躬耕陇亩时期的记忆所雕刻而成的,展现的正是他那时风华正茂的模样。神像前方设有一张供桌,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供品,琳琅满目,散发着阵阵香气。
刘禅恭恭敬敬地从侍从手中接过已经点燃的三根清香,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向着神像走去。站定之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毕恭毕敬地对着神像拜了三拜。
紧接着,只见他缓缓地弯下腰来,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到什么一般。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将三支清香稳稳地插入了香炉之中。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刘禅没有丝毫的迟疑与犹豫。他双膝跪地,神情庄重而肃穆,以一种无比虔诚的姿态,郑重其事地朝着眼前庄严肃穆的神像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每一记磕头都是那样的用力,似乎要把内心深处所有的情感都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来。
当他磕完最后一个头时,缓缓抬起头来。此时,人们可以看到他那双原本明亮的眼眸此刻已经被泪水所浸润,变得通红且湿润。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顺着他那略显憔悴的脸颊不停地流淌而下,一滴接着一滴,很快便打湿了他身前的衣襟。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着,带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与思念,缓缓开口说道:“相父啊,朕今日特地千里迢迢赶来您生前辛勤耕耘过的隆中之地,只为能在此处看望您一眼。相父,朕真的好想您啊!自从您离朕而去之后,朕时常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助。每当朕在处理朝政之时遭遇难题,脑海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您昔日对朕的谆谆教诲……”
话说到此,刘禅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内心汹涌澎湃的情绪,已然泣不成声。那悲切至极的哭声,犹如杜鹃啼血一般,在这空荡荡的享殿之中不断回响着,久久不散。
拜祭完毕之后,刘禅并没有立刻转身离开,而是再次缓缓地走近那座庄严而肃穆的神像。他微微仰起头,目光专注且深情地凝视着神像,仿佛想要透过那冰冷的石像看到曾经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身影。
许久过后,刘禅这才轻轻地收回视线,慢慢地转过身来,准备迈步走出这座庙宇。然而就在此时,他突然发现门外竟聚集了许多前来围观的百姓。这些百姓们有的面露好奇之色,有的则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什么。
为了确保刘禅的安全,文云与夏侯忠二人迅速挺身而出,稳稳地站立在了百姓们的面前,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阻止百姓们过于靠近刘禅。
刘禅见此情形,先是微微一怔,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只见他面带微笑地朝着文云和夏侯忠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接着,他迈开大步向前走去,同时用一种极为爽朗的声音对着百姓们说道:“乡亲们好啊!我便是刘禅。今日只是路经此地,特意前来探望一下相父,不想却惊扰到了大家,真是不好意思呀。”
百姓们听到这话,起初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到确认眼前之人真的就是大汉皇帝时,众人皆是一惊,随后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万岁。
刘禅见状,赶忙快步上前,一个接一个地将百姓们扶起身来,并和声细语地道:“朕今日乃是身着便服而来,只为看望相父。乡亲们无需如此大礼相待。遥想当年,相父曾在此处亲自躬耕陇亩,期间多得各位乡亲们的热心相助。相父在世之时,也曾多次向朕提起此事,他常言若没有诸位乡亲的帮扶,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他了。所以说,相父不仅是朕的大恩人,而在座的各位乡亲们,也同样都是朕的亲人呐!朕在此多谢诸位了!”说完这番话,刘禅郑重其事地向着众乡亲们深深地作了一个揖,以表敬意。
百姓们纷纷匆忙地再次跪地行礼,而刘禅则面带微笑,赶忙上前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轻轻扶起。就在此时,人群之中缓缓走出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只见这位老者身体微微颤抖着,显得有些惶恐不安,但仍然鼓足勇气对着刘禅恭敬地说道:“陛下啊,卧龙先生自从来到咱们这隆中卧龙岗之后,就一直尽心尽力地造福乡里。他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才华,为我们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奇事物,并且运用他的智谋帮我们解决了数不胜数的难题与困境。正因如此,其实我们这些乡邻能够在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艰难岁月里过上相对安稳平静的生活,全都是仰仗着卧龙先生的恩赐呐!”
刘禅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感慨万分地回应道:“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么朕跟您们也是一样的呀。如果没有相父全心全意地辅佐朕治理国家,哪会有如今繁荣昌盛的大汉江山,更不会有今日的刘禅呢?相父真可谓是一代伟人、超世之杰啊!哪怕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吕望(姜子牙)和张良那样的智者贤臣,恐怕也难以与之相比拟啊!”
那位老者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接着继续说道:“启禀陛下,在建兴十二年的那个春天,卧龙先生曾经带着他的兄长以及弟弟一同回到过这里。当时正是小人我引领着他们返回故居,并在那里设下宴席款待了他们。不知道陛下是否有兴致前往参观一下卧龙先生的旧居呢?”
刘禅听闻此言,心中不禁大喜过望,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连忙拱手说道:“那就有劳老人家您前边儿带路啦!朕着实想要好好地参观一番呢。”说罢,那名老者微微颔首示意,便转身迈步向前走去,而刘禅则带着一众随从紧紧地跟在其后。
这一路上,众多好奇的百姓们瞧见皇帝出行,纷纷簇拥而来,浩浩荡荡地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刘禅漫步其中,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之前有人提及的诸葛均来。想来诸葛均出任和州牧一职至今已有不少日子了,该把他调回京师了。于是刘禅稍稍侧过头去,对着紧跟在身旁的马谡轻声说道:“幼常啊,待你返回京城之后,速速替朕传达一道诏令。命和州牧诸葛均即刻回京,担任右都御史之职。”
马谡听闻圣上所言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迅速地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高声回应道:“微臣谨遵圣命!待微臣返回之后,即草拟圣旨然后飞马报到长安。”
他的话语刚刚落下,就见马谡一脸郑重其事的表情,用力地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一行人便抵达了诸葛亮的故居所在之处。这里是一座规模并不算大的院落,一眼望去给人一种清幽素雅之感。在这座小院的正门口上方,高悬着一块木质的匾额,其上题写着“诸葛亮故居”这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众人迈步走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院子。穿过这个院子继续往里走,可以看到里面整齐排列着一组房屋,这些房屋呈现出长条形状。此时,旁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来,热情地为大家介绍起这座故居的布局情况。
按照老者所说,位于左手边第一间屋子便是客厅,其后依次分布着诸葛亮本人、诸葛均以及他们两位姐姐各自的卧室。而这间被称为客厅的房间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守静堂”。
随后,刘禅信步踏入了这间面积不算太大的客厅之中。一进入其中,最先吸引他目光的便是那副高高悬挂在客厅中央位置的对联。这幅对联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上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几个大字,落款处赫然正是诸葛亮的亲笔手书。
刘禅缓缓走到那副对联前,目光专注地凝视着它。尽管他已将此对联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每一次观赏仍会被其深深吸引。这幅字的墨色浓郁如夜,笔画流畅似行云流水,每个字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韵味。
回想当年诸葛亮题写这幅字时,尚处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才情横溢,笔下的文字自然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刚健的笔力。那苍劲有力的笔法犹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又如高山峻岭,巍峨耸立。
刘禅轻轻挥手示意众人暂时离开,待客厅内只剩下他一人后,便席地而坐于中央。他闭上眼睛,思绪开始飘飞,往昔的种种回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想起了与诸葛亮一同商议军国大事的场景,想起了诸葛亮对他的谆谆教诲,更想起了那些共度的艰难岁月……
此刻,刘禅的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眼前这幅对联不仅是一幅书法佳作,更是诸葛亮智慧与精神的象征。在这片寂静之中,他静静地感受着那份传承下来的力量,并暗暗下定决心要继承先父刘备和相父诸葛亮的遗志,努力治理国家,让大汉江山永固昌盛。
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很多过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