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魏国遣使和议,使者将至。”
苏霖之入帐禀报。
典签府探子密布魏营四周,魏军稍有风吹草动,皆逃不过他们的监视。
之前,确定魏军镇将北遁,也有他们的功劳。
此刻的元沐,手中筹码只有四万台军,回旋余地不大。
魏帝大军屯驻洛阳,没有南下迹象,典签府已侦知并上报。
即便魏帝此刻南下,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元沐无益。
梁帝早有预判,元沐除了奋力一搏,拼个鱼死网破,和议便是他唯一的选择。
他取固守之策,乃是阳谋,就是要逼元沐主动遣使和议。
所以,此事乃意料之中,梁帝面容沉静,毫无波澜。
“使者何人?”
“正使镇南将军长史元睿,副使前将军杨彦超。”
梁帝了然,说道:
“彭城王诚意十足,和议如何谈,我朝当有预案。
苏卿,有请徐詹事。”
可虑大事者,不在众,而在精。
徐温乃朝廷文官大员,且颇有真知灼见,不可或缺。
已在御帐的萧绍瑜和萧锋,前者可代表皇族,后者可代表军方。
此三者,足以辅梁帝拟定和议预案。
“徐詹事,陛下有请,请随本使前往御帐。”
苏霖之亲自相请。
徐温位列重臣,且是东宫属官魁元,是怠慢不得的。
“有劳苏典使,可是魏国有意和议?”
徐温也很客气。
苏霖之虽非重臣,却是梁帝倚重之人,同样不可怠慢。
同时,他的出面也意味着此事非同一般。
徐温颇具大局观,他知元沐已不足惧,南梁胜局已定。
若是军议,梁帝没有必要请他,事实上,他也没有参加过军议。
请他议事,必事关和议,毕竟论外交辞令,细究和约条款,非武将所长。
他明知故问,并非做作,乃是谦逊本色使然。
“徐詹事料事如神,本使钦佩之至,魏国使者须臾将至。”
“事不宜迟,苏典使请。”
很快,苏霖之引徐温重回御帐。
见徐温已至,梁帝示其就坐,然后沉着说道:
“徐卿,你先听听,九郎、萧卿,你们谁先说说?”
历来后表态者,皆尊者。
显然,梁帝是在表示对徐温的礼敬,也是做给萧绍瑜看的。
此役之后,徐温的新职务南康王师便要公布了,梁帝已在预热。
强迫自己走出“庆诞风波”,萧锋还分得出轻重缓急。
他抛砖引玉道:
“陛下,臣一介武夫,不擅辞令,拙见算是抛砖引玉吧。”
“萧卿,你乃大梁重将,莫要妄自菲薄,但讲无妨。”
梁帝鼓励道。
他深知,貌似粗犷的萧锋绝非纯粹武夫。
每每需要有人拥护时,萧锋总能恰到好处的站稳立场,如此役初之朱华庙算。
纯粹武夫,绝无如此敏锐的政治嗅觉。
何况他还是爱情话本资深读者呢,妥妥的才子范儿。
“臣以为,我大梁当以胜利者之姿,废除前约!”
萧锋的话,掷地有声。
前约乃南梁十年之耻,凡主战派,皆早欲再战北魏以雪此耻。
此言代表着他的心声,也代表着蛰伏十年的主战派。
身为南梁军方重将,他的强硬表态,也昭示着梁军将是南梁使团的坚强后盾。
战场信奉实力,战局一目了然,今时已不同往日。
如此局面,若不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何以面对那些为国捐躯的梁军勇士。
只要人在,便有重归于好的希望,国事当前,萧绍瑜暂放情事。
他不曾忘记所许三誓,自当把握机会进一步赢得梁帝的好感。
“十年捐输,大梁财政已不堪重负,儿臣附谏。”
透过济阴之行,他的感受更真切,更接地气。
接管济阴后,他已着手查清库银、郡仓粮谷存档,知其数量。
所谓郡仓,指的是常平仓和义仓。
常平仓丰年收粮,灾年赈济,是赈灾预案中的重要一环节。
历年所收租粮,则存于各县义仓,便于征收。
饶是沈贺之流不搞事,济阴郡内钱粮亦远不足暂应灾局。
钱粮支出账目中,“捐输魏国”一项便占了半数之多。
军队要养,百官俸禄断不得,水利工程不得不上马......南梁国内财政支出却是只能增而不能减。
可想而知,南梁财政何其困窘。
压力下行传导,势必增加百姓负担,民生凋敝。
不堪重负的百姓多有逃荒,如此便助长了士族兼并土地,枯竭了朝廷租调源头。
其中之弊,梁帝的感受只能更深。
原本,富得流油、仓储紧张的太府寺,都快搬空了。
若继续履行前约,不用北魏来攻,南梁自己便要乱了。
朝廷疲弱的直接后果,便是地方豪强割据一方,千里江山四分五裂。
这种最危险的情况尚未发生,皆因梁帝紧握兵权,且个人威望甚隆,尚可震慑四方。
然而他正在逐年老去,士族的力量逐年壮大,国内危机爆发的风险势必逐年升高。
也许太府寺搬空之时,便是国内危机引爆之际。
脆弱的财政平衡打破,无法保证粮饷,梁帝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人心涣散,甚至哗变。
届时,梁帝亦难挽危局。
青史之中,他将一身二角,既是开国之君,亦是亡国之君。
若按历史自然发展,这就是梁帝最终的宿命。
南梁的覆灭,不是侯景有多强,而是内部早已腐朽。
苦不堪言的百姓彻底厌弃了它,只要有人振臂起义,势必星火燎原,群起响应。
换个朱景、鹿景,结局是一样的。
当然,历史宿命是只有萧绍瑜掌握的,梁帝不可能预知。
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面对现实的困境,梁帝的内心是赞成废除前约的。
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静听多时的徐温。
南梁财政积弊之深,及其背后潜伏的巨大风险,徐温同样洞若观火。
须知他可是梁帝重臣、储君辅臣,不掌握国情,拿什么去匡扶社稷呢。
苏霖之亦将目光朝他汇聚,似乎对他的表态很关心。
君臣二人独处时,梁帝曾对苏霖之言:
“待朝廷财政好转,朕会拨款扶植峨眉剑宗的。”
典签府便是依托峨眉剑宗,对抗国教青岚宗。
故梁帝所言,确是出自本心。
而若有朝廷拨款,峨眉剑宗势必取得长足发展,此亦苏霖之所愿。
只要徐温附谏,前约废除,梁帝拨款扶植峨眉剑宗的日子便近了。
《梁书·武帝纪》载曰:
魏彭城王元沐遣使求和,高祖召帝预议,太子詹事徐公温、中护军萧公锋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