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监护仪连接完毕,氧流量维持5L\/min。”麻醉医师单手调试着便携呼吸机参数,另一只手稳稳扶住莫离下颌保持气道开放。
淡蓝色SImV波形在屏幕上规律跳动,潮气量稳定在480ml。
护士长将三通阀旋至肾上腺素微泵通路,指尖轻点注射泵屏幕:“0.05g\/kg\/min维持剂量确认。”她快速检查股静脉置管尾端的肝素帽,无菌敷料在无影灯下泛着规整的十字反光。
“左桡动脉有创压110\/68mmhg,波形衰减<13%。”主治医生的听诊器在莫离心前区短暂停留,“窦性心律,心率89次\/分,转运途中每两分钟通报一次脉氧。”
五名医护同步推动病床的瞬间,滑轮与环氧地坪摩擦出平稳的嗡鸣。
呼吸治疗师将转运氧气瓶压力表转向可视角度,左手始终虚按在呼吸机管路Y型接口处:“气道峰压18cmh2o,静态顺应性32ml\/cmh2o。”
穿过自动门时,巡回护士用身体挡住电梯按钮区的金属棱角:“负压吸引器备用压力-300mmhg,6号吸痰管已预充生理盐水。”她的无菌手套在电梯不锈钢墙面上划过,留下转瞬即逝的雾痕。
“血氧99%,Etco2 38mmhg。”麻醉医师的目光在监护仪与患者唇色间快速切换,“准备过渡到病房呼吸机,潮气量补偿增加10%。”
特护病房的层流风幕掀起莫离一缕额发,护士长已提前撕开新的电极片**:“导联、5波形清晰,St段无偏移。”她将经皮血氧探头重新夹在耳垂上。
主治医生的钢笔电筒划过双侧瞳孔:“直径3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他屈指弹了弹颈内静脉导管的三向开关,暗红血液在透明延长管里划出流畅的抛物线,“管路通畅,cVp 8mmhg。”
“加温毯维持38.5,膀胱温36.8。”护士将测温导尿管妥善固定在大腿内侧,“静脉输注液温度监测36.2,每小时尿量已达40ml。”
当三台注射泵被精准卡入床旁支架时,监护仪跳转为病房模式界面。呼吸治疗师将呼吸机管路与墙氧接驳,手指悬在触发灵敏度调节钮上:“pSV模式,支持压力12cmh2o,备用呼吸频率14次\/分。”
主治医生最后确认过胸引管水封瓶的波动幅度,转身时白大褂下摆在空气消毒机的微风中静止:“每15分钟记录一次呼吸力学指标,意识状态按cRS-R量表评估。”他的签字笔在监护单上落下一串医学缩写,墨迹未干就被夹进床尾的金属活页夹。
病房门缓缓闭合的瞬间,中央监护站的波形同步跳上电子看板。莫离的体温曲线平稳地爬升着,在36.5刻度与绿色正常区间重合。
走廊尽头的铅窗透进晨光,心电导联线在窗棂投影下规律颤动,如同精密编织的生命经纬。
----------------分割线--------------------
日记本的内容逐渐出现了许多我看不懂的情节,但是真实得就像纪录片,说起来好笑,日记本本来就是记录真实的小本本,记录主人活过的那些瞬间与惊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