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拓跋焘精心谋划了好些年,逮到机会,一举摧垮了境内佛教势力。
一鲸落万物生。
北魏朝廷和皇室通过灭佛,获得了大量财物、奴隶。
道教则趁机扩大传教地盘,填补因佛教势力湮灭、隐匿而出现的空缺。
这是上任皇帝拓跋嗣对道教扫荡之后,道教再次崛起的好时机。
有人欢喜,对应的,必定有人发愁。
魏国太子府一间偏厅里,外面戒备森严,里面四人满面愁云,气氛惨淡。
太子拓跋晃坐主上位。
中书监穆寿居右、原佛教“大昭玄统”摩难乂次之;侍中古弼在左。
三人侧坐着。
四人都没开口说话。
沉默良久,拓跋晃道:“摩大统领,你说说损失吧。”
“损失?”摩难乂双手合十道:“回太子殿下,魏国佛教这次的损失无法精确统计。总之是全境佛教被抄家,国库、内府、某些将领腰包都填满了。人员方面,咱们千方百计转移了部分僧侣去南朝,大概十之有二吧。其余的,七万人被处决、16万被充军,还有84万信徒削籍为奴、没入罪奴监,被公开拍卖了。唉……”
说到这里,摩难乂不停摇头,垂下泪来。
穆寿看他一眼,咳了一声,对上首道:“禀殿下,咱们寄存在各处昭玄寺名下的田契、庄子、铺面,以及…人口,这次也遭了殃。”
拓跋晃看向古弼。
因为太子自己以佛教名义置办的财产,是由后者打理。
古弼站起身,冷汗涔涔。
他跪下道:“回殿下,微臣该死。微臣考虑不周,将大部分财产寄办在几大寺院名下。这次全部遭劫了!”
拓跋晃起身,走下台阶,扶起古弼,道:“爱卿莫要自责。这次的事情,本宫一早得到父皇提示,却没作出相应部署。不是不能,实乃不愿。由它去吧!身外之物而已。”
他回到上首坐下,接着道:“几位爱卿,这件事就这样吧。不要再考虑那些财产了。摩大统领这里,与南朝同教务必保持联系。将来……,若有机会,再接他们回来。”
下首三人相互对望几眼,脸色放松下来,露出笑意。
太子口里的“将来机会”,自然是他执掌帝印之时。
有太子这句话,将来什么仇不能得报?什么损失追不回?
三人一齐起身,先后抱拳道:“微臣谨遵太子吩咐。”
三人行礼后告辞。
拓跋晃起身相送。
待他们走后,他犹自坐那,沉思良久。
……
隔几天,皇宫里一位太监来东宫传太子:皇上召见。
拓跋晃随那太监入宫去见皇上。
行了臣子大礼后,拓跋晃稍微直起身,等到皇帝发话。
拓跋焘对身后太监道:“梵奴,给太子拿张凳子吧。”
名为“梵奴”的太监赶紧搬来一张胡凳,放在太子身后。
拓跋晃长身一揖:“儿臣多谢父皇赐座。”然后从容坐下,望着上首龙椅中的父皇。
拓跋晃今年18岁。
先皇拓跋嗣崩驾时,年仅33岁,那时拓跋焘才15岁。
拓跋焘着急忙慌登上皇位,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磨难。
拓跋焘吸取先帝教训,在拓跋晃四岁时就立其为太子,派得力大臣、宜都王穆寿教导、辅佐他。
拓跋晃11岁时,皇帝出征西凉,他被任命为录尚书事,在穆寿辅佐下总理朝政。
一直以来,拓跋焘对这位太子寄予厚望。对其表现也颇为满意。
父子间最大的分歧,就是对佛教的态度。
皇帝拓跋焘由原先的佛教徒转变为道教徒,暗中布局灭佛。
而太子则坚持对佛教保持虔诚信仰,对皇帝有关佛教政策的指令,采取虚与委蛇的做法。
就拿这次全国大规模灭佛来说,皇帝拓跋焘指挥军队,在每个角落扫荡佛教余孽。
而太子拓跋晃则暗地里组织许多佛教骨干、信徒,向南朝宋转移、避难。
对太子的想法、做法,皇帝其实洞若观火。
不说是了如指掌,至少知道十之八九。
此刻,望着一脸镇定的太子,拓跋焘脸上露出了笑意。
皇帝:“太子,你来说说,朕如此残忍收拾佛教,是因为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拓跋晃听了,脸色微变。
他站起身,拱手道:“儿臣愚钝,不敢妄言。”
拓跋焘压压手,示意对方坐下,笑道:“太子不必紧张。”
待对方落坐后,拓跋焘接着道:“朕记得,先帝当年清剿道教时,朕利用手中太子府力量,保护、转移了大批道教徒。就像太子前阵子保护佛教徒一样。”
拓跋晃一听,头顶仿佛炸了雷。
他再次起身,抱拳低头躬身:“请父皇明鉴,儿臣确实…确实…”
“好了、好了。”拓跋焘道:“为父说了,太子无需紧张。这里没有外人,快坐下说话。”
拓跋晃只得再次归坐。
不过,这次他背后全是冷汗。只坐了半个屁股。
拓跋焘也不管他,接着道:“太子保护佛教徒,与朕当年保护道教徒一样,无可厚非。”
顿了一会,皇帝继续:“朕今天召你来,就是要告诉你两件事:因为何事要灭佛?灭佛是为了得到什么?”
见拓跋晃抬头认真听着,皇帝笑笑,道:“因为何事要灭佛?因为他们势力太大、太有钱了!”
拓跋晃脸上露出思索神色。
拓跋焘:“当年先帝对我说:道教势力越来越大,如果他们起异心,对付起来就困难了。必须防患于未然;何况,他们那么肥硕,不能不让人垂涎欲滴啊。”
拓跋晃睁大眼睛,有些不明白:就因为这个,佛教就得灭掉?
拓跋焘看出了太子心中疑惑,意味深长道:“太子,你是一国之储君。做任何事,出发点只能是一个:维护皇权。道教也好,佛教也罢,他们都只是韭菜。先帝割道教韭菜,让佛教成长,留给朕。朕现在割佛教韭菜,让道教扩张,留它给你。这一割一留之间,皇家得到了权威、死忠将士和巨大利益。太子可千万不要因妇人之仁迷失了自我!”
说到这,拓跋焘以犀利眼神盯着下方青年,想看透他的思想。
拓跋晃出身帝王之家,遗传基因优秀,本就极其聪明;自幼又得到本族贵族熏陶、汉族大儒教导,心思玲珑剔透,一点即明。
他瞬间懂了父皇意思。
望着上首那人,他坚毅道:“父皇意思是说,让佛、道两家争锋,轮流做大,咱们一拉一打、次第收割它们就行了?”
拓跋焘长舒一口气,笑着点头道:“太子聪明透顶。朕心甚慰!”
拓跋晃也点头:“儿臣谨记父皇今日教诲。”
接着,他起身抱拳躬身:“儿臣多谢父皇点醒。”
拓跋焘笑着点头,示意他就坐。
拓跋晃知道,父皇还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