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西路军拓跋仁部,在寿阳与宋军对峙几天,试攻两次,感觉陷城无望后,绕城南下走了。
寿阳城里松了一口气。
不久,皇帝旨意到了寿阳:臧质升辅国将军,接替萧斌职务。
皇帝命令他立即率军增援彭城。
寿阳与彭城,位置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垂直边上。
最佳路线是从寿阳出发向东行,经马头、钟离,到达盱眙;再由盱眙拐90度弯向北。
寿阳到盱眙,超过500里;盱眙到彭城,不到500里。
寿阳城内此时的兵力,接近4万。
臧质率裨将副将臧澄之、毛熙祚,领一万精锐甲士出发。
臧质没有料到,他这次出征,运气实在不咋地。
他到马头的时候,与魏国广武将军长孙真的先头部队2万人遭遇。
双方一番激战。
臧质队伍杀死、斩伤敌军七、八千。己方也损失三千多。
宋军突围后继续东行。
到钟离城时,又与魏国楚王拓跋建的主力相遇。
这次的战斗更惨烈。
魏军死伤一万多。
臧质的副将臧澄之战死,队伍还剩2000来人。
臧质这次出征,亲领的是一万宋国最精锐的东宫卫队甲士。
虽然他们杀敌数倍,可是折损这么多甲士,臧质心痛无比。
那可是太子府的宝贝啊!把他们训练出来,可是花费了臧质等几位太子亲信的无数心血。
唉声叹气没有意义。臧质带着残兵抵达盱眙城西。
可是这次运气更糟。
魏国皇帝拓跋焘的大军正打算撤离这里!
拓跋焘大军离开彭城后,经下邳抵达盱眙。
皇帝给臧质选配的辅国将军府司马,名胡崇之,是位老将军。
他受命率两万人马来与臧质会合,在盱眙附近与拓跋焘大军遭遇。
厮杀过后,宋军一万多人被杀,几千被俘,逃走2千多。
胡老将军殒命。
拓跋焘见盱眙城池不大,而城墙似乎很坚固,便下令试攻看看。
结果发现,这里是块硬骨头。
拓跋焘便懒得理会,下令绕城通过。
哪知臧质的残兵撞了上来。
不用拓跋焘出声,手下人立即围杀过来。
只能怪臧质的运气忒他马的坏。
盱眙城内,太守沈璞发现了这一情况。
经过周密部署,沈璞下令郡兵\/民兵联合军2千人冒险出城,拼死将臧质残部接应进城。
冲进城内的臧质部军士只有900来人。
裨将毛熙祚不知所踪。
可怜臧质刚上任辅国将军,还没开张,本部三万人马已经报销。
魏军绝对想不到,面对十几万大军,盱眙城竟然会冒险开城门接人。
等他们反应过来,盱眙城门又紧闭上了。
拓跋焘此时一心想着赶路,快些实现饮马长江的愿望,不想理会这座小城。
不过,这座小城竟然如此藐视自己,敢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开城门救人!他的心里也记恨上了。
臧质等人进城后,与沈璞互相自我介绍。
臧质大沈璞十几岁,二人以前没有交集。
不过,对臧质这位显赫外戚,沈璞却略知一二。
对方是皇上新任命的辅国将军、前敌统帅,沈璞便主动行礼,然后道:“下官盱眙太守沈璞,见过将军。下官知道将军的任务是增援彭城。不过,围住彭城的魏军,就是正在过境盱眙的这支。他们由魏主拓跋焘亲自统领,人数15万。眼下看来,他们已放弃围困彭城,也不打算攻打盱眙。下官建议:将军不妨在盱眙城内休整休整,然后再定去向。”
臧质这一路杀过来,遇到的都是十倍、几十倍于自己的敌军,处处被动挨打,身心早已疲惫不堪。
此刻见到盱眙城面对十几万魏国皇帝亲军,竟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这位年轻的盱眙太守也是沉稳大气。
臧质也不托大,还礼后客气道:“多谢沈太守。请问一下,盱眙城内有多少守军?”
“郡兵四千。”沈璞答:“不过城内民众自发组织了一支队伍,下官称之为民兵,人数一万。他们的人员素质、装备、训练,与郡兵不相上下。除了不便调动他们出城,其它作用,与郡兵差不多。”
臧质点头。
他感觉这位郡守不简单。
北伐开始后,各地精兵强将、钱粮,几乎都被朝廷征调了。
这盱眙城内搞出一队民兵,倒是守护自己家园的高招。
臧质正打算开口要对方安排个驻地,让自己的残部去休整。只听沈璞道:“臧将军,魏国五路大军已全部越过了淮河,直指长江。江淮之间生灵要么惨遭涂炭,要么成了魏军战利品。但彭城、盱眙、寿阳几城,并没陷落。彭城有江夏王、武陵王坐镇,寿阳有南平王统领。下官建议:大人不妨将辅国将军府暂设于盱眙城,在此地建立指挥部,与三位王爷遥相呼应。到时皇上腾出手来驱逐胡虏时,这三个据点的作用,定然非同小可。”
臧质心里一惊。
是啊,眼下,长江以北几乎全部被魏军攻陷,只剩三个据点。
朝廷是绝不会任由魏军霸占淮河以南区域的。
除非亡国。
那么,宋军一定有反击魏军的那一天。
如此想来,彭城、寿阳、盱眙的作用就大了去了。
这盱眙太守还真是高瞻远瞩,心胸也够宽广。
他不但看到了这点,还主动把这盱眙的主导权让给自己。
臧质心里对沈璞生出很大敬意。不过他也不会表现出来。
臧质思索几息,道:“沈太守太客气了。本将军一路血战过来,兵力只剩几百。怎能喧宾夺主?”
沈璞赶紧道:“下官知道:将军由寿阳一路杀过来,斩杀敌军数量是折损军士的数倍。剩下的这几百官兵,哪个不是战功累累、一以当十的勇士?下官才能、资历有限,请将军为国着想,统领这盱眙据点,为全面驱逐胡虏早做准备!”
臧质站起身。
沈璞也起身站定。
臧质:“好。既然沈太守有这个意思,那本将军决定,辅国将军府就设在盱眙城。本将军的副将、裨将均已战死。还要委屈沈大人,暂代辅国将军府副将之职。咱们共同来谋划这江北第三据点。沈太守以为如何?”
“乐意之至!多谢臧将军。”沈璞拱手道:“下官一介书生,蒙将军青睐,委以重要武职,深感荣幸。属下一定尽心尽力,为将军分忧。”
二人达成一致,相视会心一笑。
接着,沈璞安排人带臧质将军和残部先去休整。
*****
元嘉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50年,腊月二十三日,拓跋仁部抵达长江边江西镇;
二十五日,拓跋仁部向东移驻历阳城。同日,长孙真部抵达此地。
历城也就是后世马鞍山市和县。
二十八日,魏国皇帝拓跋焘抵达瓜步城。即建康石头城正对面,刘义隆下旨刚建好不久的一座小城。
同日,拓跋建、拓跋那抵达广陵城。即扬州。
魏国60万大军,一字长蛇摆在广陵至历城300里长江北岸,声势骇人。
之前,魏军突破淮河一线时,刘义隆已经下达“长江戒严令”,宣布建康进入紧急状态:
兰陵至历城一线,军民全部撤退到长江以南;
建康城戒严,征用丹阳郡全部男丁,发放武器,巡守长江南岸;
全国王公贵族男子全部从军,参加各种军事服务;
调集全国水师汇集建康,封锁兰陵至历城长江水面:刘兴祖驻守白下(南京金川门外)、建威将军蔡元邕守裨洲(南京西江心洲)、羽林军孟宗嗣守新洲上游(南京正北江兴洲)、建武将军泰容守新洲下游、镇北中兵参军向柳守贵洲(镇江江心洲)、到彦之之子到元度守蒜山(南京东)……
所以,当魏国大军抵达长江边时,有两个场面让他们目瞪口呆:1.长江的江面竟然宽阔至十几、几十里,看不清对岸。这哪是江呀?这分明是海好不好?2.几百里江面上全是宋国大小船只,穿梭来往、遮蔽水面。
前面提过,魏国军队听说两件事就头疼:攻城、水战。
现在,眼前呈现出这么一副景象,魏国将士们心里立马明白:魏军饮马长江是做到了。但想要攻打对面的宋国都城建康,与登天差不多。
……
宋国皇帝刘义隆让太子刘劭进驻石头城,总督整个长江防务,对江面上的舰、船、舟、艇,以及其上所有将士拥有调动、生杀大权。
丹阳尹徐湛之负责陆上军队指挥。
吏部尚书江湛兼任领军,负责后勤补给。
同时,刘义隆颁布悬赏诏令:
斩魏主拓跋焘头颅者,封八千户开国县公,赏布、绢各万匹,金银各5百斤;
斩魏主子弟者,封四百户开国县侯,布、绢各5千匹。
这天,刘义隆在吏部尚书江湛、丹阳尹徐湛之陪同下,视察长江防务。
他们来到石头城。太子刘劭出迎父皇。
太子行礼后,刘义隆道:“此次北伐失败,责任在朕。太子你当时的意见是对的。”
刘劭赶紧作揖道:“儿臣惶恐。儿臣恳请父皇收回刚才的话。朝堂议论国家大事,直抒己见是臣子本分,儿臣当不起父皇称赞。如今君臣同心、对付胡虏大军是第一要务,儿臣以为过去的分歧不宜再提。”
刘义隆点头。叹口气又道:“如果檀道济没死,胡虏岂敢如此猖狂?!”
刘劭听到这话,心里疑惑,不知父皇什么意思,不敢接话。
刘义隆没理会他,接着道:“听闻原彭城王那帮人仍不安分,胡诞世等歹徒竟然杀死豫章郡太守,妄想占据豫章郡谋反。值此国家多事之季,太子以为该如何处置?”
刘劭听了父皇的话,心内苦涩。
父皇今天特意当着自己两位对头的面,提及前年发生之事,是逼自己表态。
父皇几次起意除掉四叔刘义康,打的旗号都是说刘义康企图夺取自己的皇位继承权。
但刘劭心里有自己判断:那不过是父皇找借口而已。
刘劭年长一些后,身为储君,他也经常琢磨国家、朝廷大事。
他身边的谋臣也不少。
大家对皇上的治国思路和成就,都一致交口称赞。
但对皇上看人用人、分析战事的水准,都很不以为然。——虽然大家不敢明说。
对檀将军如此,对裴将军如此,对亲弟弟彭城王也是如此。
不过,此时身为太子的刘劭,嘴上只能违心回答:“儿臣以为…儿臣觉得绝不能姑息!”
“好。太子之言甚合朕意。”刘义隆转头对江湛道:“江爱卿,你理解太子意思了吗?回头你通知中书舍人严麝,让他到安成郡去看看原彭城王吧!”
江湛抱拳答道:“微臣遵旨。”
于是,新年过后没几天,安成郡传来消息:原彭城王刘义康自杀身亡,时年43岁。
……
魏帝拓跋焘与宋帝刘义隆,两人年龄相仿,登基时间也差不多。
身为南北对峙两国之君,二人注定是一生的死对头。
二人相隔几千里,经常通过交换国书、写信等方式打嘴仗,互相讥讽、踩踏。
如今,两人隔江相望、近在咫尺,自然都不会放过撩拨对方的机会。
此时,刘义隆的心思是:老子误信了王玄谟的话。以宋国现有实力,想击败魏国,没有可能;
魏军骑兵很强、非常强!
但是,在淮河一线挡不住你,老子不信在长江一线还挡不住你。
现在,你拓跋焘没有水军,怎么渡江?只能望江兴叹!
退一步讲,就算你有水军。
你那在山旮旯水塘里练出来的水军,与老子在大江大海里练出来的水军能比吗?!
拓跋焘此刻的心思是:通过这次反击,基本搞清楚了,只要是冬天,魏军跨过淮河并不太难。而跨过淮河后,抵达长江非常容易。
但,魏军也就是抵达长江北岸而已。
登陆长江南岸,现在还是魏军遥不可及的梦。
还有,魏军这次没带辎重、粮草、补给全靠抢掠。
面对长江天堑,攻不过去,那就必须快些退走。
黄河~长江之间被自己扫荡一遍,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抢夺了。
而且,在黄河~淮河~长江之间,还有几个钉子户城池在宋军手里。它们随时可能对魏军发起反扑。
此地相当危险,不宜久留。
——这是拓跋焘的强烈感觉。
他觉得,魏军已疯癫了一把。现在要做的是唬住、稳住宋国皇帝刘义隆,让他不敢立即反攻。
然后,老子尽快率魏军撤离。
二人各自盘算着。
拓跋焘远来是客,自然要主动些。
他派人给刘义隆送去骆驼和名马。并提出和亲请求:请刘义隆将小女儿嫁给自己孙子拓跋濬。
刘义隆派使者田奇到瓜步城,给拓跋焘送去山珍海味、江南果蔬。
拓跋焘当着田奇面,拿起黄柑就吃。
魏军侍卫阻止皇帝,提醒当心有毒。
拓跋焘笑道:“我到建康来,不仅仅为了建功立业,更想与宋国结下姻缘、长期和睦相处。对宋国皇帝,我应该信任他。”
接着,拓跋焘指天对田奇道:“请你回去向宋主转达我的意思:如果宋主同意联姻,缔结和平盟约,我答应永不侵犯宋国一丝一毫。”
田奇对拓跋焘恭敬行礼。
回到建康城后,田奇把拓跋焘的意思转达给刘义隆。
刘义隆召集群臣讨论。
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与魏国缔结和平盟约是好事。
但吏部尚书江湛、尚书仆射兼护军将军徐湛之表示反对。
江湛道:“戎狄从来不讲信用。与他们缔结和约,毫无意义。”
太子刘劭已经查明,这江湛背后的家族,掌握着国家重铠甲打造作坊。他们从中渔利深厚,唯恐天下不乱。
于是,刘劭朝江湛怒道:“现在三位王爷身处险境,怎能轻易否决魏主缔结和约的提议?”
他起身,对着皇帝刘义隆躬身行礼,道:“北伐失利,我军将士死伤无数,几十万百姓遭凌辱,几千里国土被涂炭,皆因小人谗言误国。父皇,儿臣认为,只有斩杀江湛、徐湛之,才能向国人谢罪!”
太子话语停下,朝堂顿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