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盘大了,事就会多,对一方势力而言,导致内斗内耗加剧的,势必会牵扯到夺嫡之争,因为只有这样,当支持的人成为所处势力的执掌者,那么获取的利益与权力,才能是最大化的。
这点在袁绍麾下体现的淋漓尽致。
袁谭与袁尚之争,表面看不出什么,可双方的支持者早就斗起法来,先前袁谭在青州待着,或许还不那么明显,可如今袁谭被曹昂撵走了,身边还有刘备跟着入冀州,可想这争斗会怎样严重。
这是曹昂预判到的。
而跟汝南袁氏旗鼓相当,甚至有隐隐超过的谯县曹氏,不会出现夺嫡之争,这点自信曹昂还是有的。
从他迎娶夏侯涓为妻,其弟曹铄与荀氏女订婚,其妹曹念跟丁仪订婚,曹昂就知晓其父所想了。
虽说在跟袁氏一战中,自己的表现有些刺激到曹操,使得其父难免有些反应,但曹昂却知这不算什么。
只要在接下来与袁氏之争中,自己不要再冒头了,做好该做的事情,这种反应就会跟着消散掉。
不过曹氏不会出现夺嫡,继而引起内部的争斗与分歧,但必然会陷入到另一种争斗下,即汉室中枢的派系之争,这麻烦可一点不比袁绍直面的夺嫡之争要轻,甚至闹不好啊,会引起谯县曹氏的分裂!!
为了避免这种事发生,曹昂必须要做些什么。
许都,尚书台。
“近来许都可不消停啊,在民间为司空抱屈的不少,说什么的都有。”
“谁说不是啊,今下在民间说的最多的,是司空领军战胜国贼袁绍,此功理应拜为丞相才是。”
“可自光武皇帝复兴汉祚,定都于雒,没有延续旧制设立丞相,如此的话岂不是违背祖制吗?”
“唉,都少说几句吧,把眼前的事做好……”
几名尚书台的属官,捧着厚厚的卷宗案牍,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可聊着聊着,他们就没有再聊下去了。
而类似这样的场景,在尚书台的其他地方也上演着。
“唉~”
尚书台的种种,对尚书令荀彧而言,又如何会不知晓呢,在尚书令堂内,一道轻叹声打破了平静。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公函,荀彧罕见的乱了心神,这在此前从没有过,即便是最危急的时候都没有过。
但是现在,荀彧却有些心乱。
这些时日的许都,论及热闹程度,都赶超曹操凯旋班师了,而在许都内外传的消息更是数不胜数。
有抨击汉室宗亲的。
有指摘朝中重臣的。
有质疑尚书台的。
有为曹操抱屈的。
总而言之各种消息满天飞下,在许都内外掀起一波极强的舆情,而围绕的核心,就是明明袁绍是不臣,是国贼,在许都遭遇危险下,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行动,相反却做着各种事,继而导致司空曹操费尽心思才击败了国贼袁绍,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像当初倾覆掉国贼袁术一样,一战就把国贼袁绍给倾覆掉了,继而使汉室重归朗朗乾坤……
恰恰是这样的舆情风波,使得朝中不少人都牵扯其中,甚至有些也动了起来,这使得中枢也跟着乱了起来。
只是荀彧是何许人也。
他如何能看不透这乱糟糟的背后,其实是有人在推波助澜的,甚至在荀彧的心里,已经猜到了几个人。
郭嘉……
在荀彧猜的这些人中,郭嘉是排在首位的,尽管郭嘉是他举荐的,但对郭嘉的脾性,荀彧是有些不喜的,当然在很多场合下,荀彧并没有表露出来罢了。
“呼…”
荀彧轻呼一声,努力让自己恢复过来,看着堆积如山的公函,荀彧拿起一份,便再度忙碌了起来。
在汉室中枢有一项权柄很重要,即录尚书事,是否能得到该职,则关系到在朝的含权量。
曹操以司空之名,录尚书事,开府仪同三司,这就标志着他掌握大权,而想确保在朝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就绕不开一个地方,即尚书台,如果就任尚书令的人,跟自己有意见相左的时候,那朝中的其他大臣就能以此为突破口,继而在朝掀起风波与动荡,可处在这乱世纷争下,曹操的主要精力肯定是对外的,跟一应诸侯势力对决,继而确保所辖地盘不会出现损失,甚至能持续对外扩张。
建安二年初领兵攻打张绣,以夺取南阳巩固后方,震慑荆州方面,建安二年中率军讨伐国贼袁术,在建安三年前后,趁着曹昂出兵攻打荆州,曹操领兵征伐徐州……这一系列的对外军事部署,都基于一个前提,即荀彧以尚书令的身份坐镇许都,这才使曹操能心无旁骛的去征伐各路诸侯。
如果没有荀彧的话,曹操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应对朝堂,且不说这会产生什么影响与变数吧,单单是曹操的身体都不一定能吃得消。
所以曹操在人前啊,对荀彧是很尊重的,张口荀令君,闭口荀令君,这殊荣在曹操麾下是很少见的。
而在很多时候呢,曹操与荀彧是没有分歧的,基本上曹操说什么,荀彧说什么,对方都是会默契配合的,但这并不代表二人没有分歧,只不过这个分歧,在当下还不算什么,毕竟天下诸侯还有不少,可随着诸侯不断变少,这种分歧往往会在沉默中爆发的。
夜在不知不觉间黑了。
“见过公子!”
“见过君侯!”
“见过曹征东……”
在尚书台外,一道接一道的声音响起,挎剑而立的曹昂保持笑意,对来行礼的尚书台属官点头示意。
对于曹昂的到来,不少人是惊愕的。
毕竟曹昂随军归许以来,就一直待在司空府,这使一些想跟曹昂有接触,继而想获取些什么的群体而言,他们却不敢直接去司空府拜访曹昂。
与袁绍的这一战,曹昂在江淮,在青州打下的战功,当时传到许都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一带对峙时,曹昂这边时不时的传回一些捷报,这对当时的很多人是冲击很大的。
这还不算完呢。
在曹袁之战打响之初,征东将军府就不断向许都,向前线输送粮草军需,甚至是军械器械等,这给荀彧减轻不少压力的同时,也叫不少人对征东将军府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果不是近些时日,许都出现的这股舆情风波,恐怕今下的许都,谈及曹昂的话题肯定会很多,甚至可能会压曹操一头。
没办法,曹昂太年轻了。
如此年轻,就能闯荡出这般功绩来,这值得讨论的地方太多了。
“公子,是荀令君。”
在此等态势下,在有一些人不愿离去下,在旁站着的典满,看到一道人影,从尚书台走了出来,立时就对自家公子说道。
可典满刚张口,一直站着的曹昂,就已然朝尚书台正门走去了。
“侄儿拜见叔父!”
“公子万莫如此。”
撩袍走来的荀彧,还在思索曹昂为何来此之际,可走来的曹昂,却当着很多人的面,直接给荀彧作揖行礼,这叫荀彧忙伸手去搀。
只是这一幕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不一样的。
“公子此来,是有何事吗?”
荀彧收敛心神,看向曹昂说道。
“侄儿最近要返回襄阳了。”在荀彧的注视下,曹昂微微一笑道:“在离开许都前,侄儿想着拜访下叔父。”
“!!”
一句话,就叫荀彧心下一惊。
毫无征兆下,曹昂要离开许都,返回襄阳了,荀彧觉得此事不简单。
毕竟在此前对袁之战中,曹昂是立下大功的。
而在先前的授赏中,一个是曹操,一个是曹昂,他父子俩是没有任何赏赐的,这是曹操的意思。
也是这样,使得荀彧生出担忧,他怕曹操会像袁绍一样,对自家长子生出忌惮与疏离,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对曹氏是不利的,对汉室更是不利的。
曹氏能有今日,与曹操曹昂父子俩的默契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甚至在荀彧的心里觉得曹操在许都,曹昂在地方是很好的,这样能够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
也恰恰是这样,使得许都出现的风波,荀彧自始至终就没想到曹昂,因为他担心的是曹操曹昂父子俩的关系。
可今日以来,荀彧的内心深处,不受控制的生出一种情绪。
可在这情绪生出后,荀彧却直接否决掉了。
这不可能。
绝不可能!
如果曹昂真有什么想法,他的长子和次子,怎么可能会不对他说这些呢?
‘看来是猜到了些什么。’
反观曹昂,在看到荀彧的眼神变化,表面没有变化,心里却暗暗思量着,‘只是他不愿承认罢了。’
其实对荀彧这个人,为什么会有那般割裂的做法,曹昂是能理解的,其实荀彧不是不能看透这世道怎样,只是其所处的位置,不能叫荀彧去做这样的表态,曹操与荀彧出现分歧,是在建安九年,曹操攻克了邺城,使汝南袁氏遭到沉重打击,有人提议将幽、并等地并进冀州,复立九州制,在这件事上,荀彧劝说了曹操,而曹操呢,也没有再提及此事,可在二人的心里,却开始出现裂痕了。
因为这次的试探,使得曹操看出荀彧的内心,在牵扯到大事面前,其倾向的是汉室,而不是他。
而当裂痕产生,那就修复不了了。
不过在曹昂看来,这一切是有办法避免的,只要避免曹操与荀彧直接对面,这个试探,从曹操改为别人,那曹操就能掌握主动,继而一步步叫荀彧知道他所坚持的,其实是不可逆转的。
而这个人,除了曹昂,没有第二个人了。
原因很简单,即便曹操没有在一统天下后称帝,但曹昂也一定会的,可这随之而来的,就是另一个问题,立下赫赫战功的曹昂,必然会在此之前凝聚起核心班底,荀彧能阻止曹操这样做,但他能阻止曹昂吗?
答案显而易见,不可能。
由此就产生另一个问题,如果荀彧阻止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昂,那曹昂会像曹操一样,念及往日情谊吗?
肯定不会啊。
曹昂不会的话,那荀彧的子嗣,甚至是荀攸他们的子嗣,会不会被曹昂排除到核心圈层之外呢?
一切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曹昂要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
“叔父,侄儿备下了酒宴,不知叔父是否有空,能赏脸前去?”联想到这些的曹昂,收敛心神,抬手朝荀彧一礼道。
荀彧犹豫了。
自领尚书令以来,荀彧就很少参加私人酒宴,即便是参加,那也是有曹操在的,荀彧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可。”
在曹昂的注视下,荀彧沉默刹那,开口道:“既然公子要离开许都返回襄阳,彧还是要前去的。”
“如此,便请叔父上车驾吧。”
曹昂伸手示意,对荀彧说道。
“嗯。”
荀彧应了一声,便伸手对曹昂示意。
二人就这样,朝尚书台外所停车驾走去,一路上曹昂对荀彧有说有笑,而荀彧呢,则回答着曹昂的各种所问,但这一幕被不少人看到后,那却是不一样的。
其实对荀彧这个人,曹昂是没有别的看法的,只是觉得其不该像原有时间线上那样,落得个郁郁而终的命运。
这对荀彧自身很可惜,对曹氏同样是不小的损失。
如果荀彧能在曹氏问鼎天下后,在朝中担任要职的话,这对后续的治理天下,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毕竟在不少的理念上,曹操跟荀彧是相同的。
荀彧就是这样的人,要知道荀彧娶的妻子,乃中常侍唐衡之女,这个唐衡是宦官,后来起势了,与宦官单超、左悺、具瑗、徐璜合谋诛灭外戚梁冀,封汝阳县侯,时称“五侯”。唐氏借此在颍川而势起。
原本唐衡认的女儿,是想嫁给傅公明的,但此君拒绝,至于此君付出了什么代价,不清楚,但荀彧却迎娶了唐衡之女。
这很符合这一时期的特性,在一些家族里,会有一些人主动进宫,如果起势了,就会惠泽到家族,没有起势的话,那就在无数骂名与指摘下销声匿迹了。
所以在一些经历上,曹操跟荀彧是相似的。
一路无言。
当车驾停下之时,曹昂、荀彧来到了宴席所在,原本荀彧想着这是单独设宴的,可在来到地方时,荀彧却皱起眉头。
“荀令君!”
“荀令君!”
“叔父!”
郭嘉、毛玠、董昭、荀攸、枣祗、任峻、贾诩、严象等人纷纷起身,这叫荀彧心下不由一惊。
他没有想到曹昂会请这么多人来。
而当看到一人时,荀彧这垂着的手微颤。
荀谌!!
看到此人时,荀彧表情微变,说实话,当得知曹操俘虏他的四兄荀谌时,荀彧的内心是煎熬的。
‘注重亲情就好。’
在旁站着的曹昂,当看到荀彧细微的变化,心里生出笑意,‘有软肋,一切就都好办了。’
而想到这里,曹昂眼神对郭嘉示意。
“文若,公子他即将返回襄阳,不过特意跟明公请了愿,希望能让友若兄能一起南下去襄阳。”
得到示意的郭嘉,笑着上前,“对此明公没有反对,甚至还特意对嘉交代,要动用一切手段,也要将友若兄的家眷,从邺城救出来。”
荀彧听到这话,看了看郭嘉,又看向表情复杂的荀谌,这一刻,一种莫名的情绪,在荀彧心头生出。
去襄阳好,比待在许都这个是非之地强!!
“……”
荀彧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而站在一旁的荀攸,别看脸上没有表情,但心里却是不平静的。
论及辈分,他要唤荀彧、荀谌一声叔父,但他的年纪,又比荀彧要大,对于荀彧的想法,荀攸是看的很透彻的。
别看二人都是荀氏一族的,可二人的想法却不一样。
“诸位叔父,还有老师,都别站着了。”而在此等态势下,曹昂却笑着说道:“今夜要不醉不归才是。”
“呵呵~”
曹昂的话,让一些人笑了起来。
‘看来先前许都生出的种种,还真是公子所为。’可在看到此幕的荀彧,却生出复杂的情绪,这是他没有想到过的一种情况。
复立丞相一事,这太大了。
大到荀彧不敢想下去,这会在朝中掀起什么风波。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荀彧不敢想,如果曹操真的被拜为丞相,那会不会在心里生出别的想法。
毕竟在此之前袁术僭越称帝了,甚至他还知晓在冀州的袁绍,其实也起了类似的想法。
如果连曹操都有的话,那汉室……
可在想到这些时,荀彧却犹豫了,他的目光看向了荀攸,看向了荀谌,他如何会不知道,曹昂特意向曹操求情,欲请其兄前去襄阳,这是有目的的。
荀彧的猜想没错,曹昂设下此宴就是有目的的。
曹昂就是要让荀彧知道一点,有些事是他能左右的,但有些事却是不能的!!
当然这话啊,只能意会,却不能挑明讲出。
这次宴席仅仅是个开始,只有一些事在荀彧心中揣住了,那么等宴席结束了,还有一份大礼等着荀彧了。
那就是荀彧的两个儿子,荀恽、荀俣!
跟在自己身边这几年,曹昂对这帮核心二代子弟的关照,那是无微不至的,当然该严厉的时候肯定严厉,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战事就会带上他们,这对他们的眼界与经历,那都是不小的提升。
不然的话,郭嘉他们怎么会接受曹昂的邀请呢?
当爹的,终归是需要表示下吧?
荀彧不表示可有吗?
而当喝了酒的荀彧,回到自己家里,通过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们也参与到一些事情中,这对荀彧势必会有触动的。
按着曹昂对荀彧的了解,其肯定会斥责他那两个儿子的,可这恰恰是曹昂想要看到的。
有些时候啊,有些话,外人讲了触动或许不大,但是当儿子的讲,那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注重家庭,疼爱孩子的,那就更不一样了。
荀彧会经历的,荀恽、荀俣他们同样会经历,尤其是一些话,还是骂他们父母的,特别是自家母亲,做儿子的怎么可能会没有反应?
在荀彧、唐氏他们的教导下,荀恽、荀俣他们哪怕有愤怒,但也会压在心底,最终随着年纪的增长,渐渐用一些别的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家父母不比他们的父母差,甚至要更强。
但在曹昂身边待了几年,曹昂可没压制他们的天性,甚至是叫他们主动释放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喝着酒的曹昂,看着有说有笑的郭嘉等人,在心里早就期待起荀彧跟他儿子激烈碰撞的场面了。
这一碰撞,只要荀彧放到心里,那有些东西就能变!!
你坚持的,你儿子不坚持,这有意义吗?
即便一次不行,那两次呢,三次呢?
曹昂就不相信了,靠这样的刺激与碰撞,就不能叫荀彧有一点点改变,就丞相一事上,曹昂的态度就一个,只要荀彧没有表态,那就代表一切都有可为,因为这些年下来,荀彧在朝中的地位与名望还是有的。
荀彧的态度与举止,是会影响到一些人了。
……
“夫人,陪我喝几杯。”
与此同时,在司空府。
倚着凭几沉默许久的曹操,看着做针线活的丁氏,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子修这竖子,请荀令君他们喝酒,却唯独不叫某去,你说说这儿子是不是白养了?”
“真是白养了吗?”
丁氏放下针线活,深深的看了眼曹操,反问道:“要是他让你也去,跟荀文若坐在一起的话,妾身反倒觉得是白养了。”
“哈哈!!”
曹操抚掌大笑起来,指着丁氏道:“夫人啊夫人,这,是给我缝制的大氅?”可说着,曹操却突然起身,朝丁氏走了过去。
“你那身大氅,破了。”
丁氏抬头看着曹操,有些埋怨道:“叫你别什么都冲在前面,你就是不听,战场上刀剑无眼,你要是有什么事,叫这一家老小,叫妾身,在这许都还怎么活。”
丁氏的话,叫曹操沉默了。
曹操伸手,将丁氏揽在怀里。
“难得你有兴致,妾身去温些酒。”丁氏推开曹操,在曹操的注视下,伸手擦了擦泪,随即起身道:“等着妾身。”
“好。”
曹操露出笑意道,可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适才丁氏的那句话,在许都怎么活,对曹操的触动太大了,自迎奉天子定都于许以来,这有多少人在背地里算计他啊,算计曹氏啊。
也是这样,让曹操愈发觉得,当初没有让曹昂跟着他回许,是非常明智的决定,虽说这竖子的成长,超出了他的预料。
可这也比跟他一起归许,被人算计要强啊,真要是那样的话,此前跟袁绍交战,他真能取胜吗?
“愣着做什么,过来帮忙。”
丁氏的声音响起,叫曹操回过神来。
“夫人,怎么不叫下人做这些?”
曹操皱眉上前,忙伸手从丁氏手里接过酒尊。
“不想叫外人,扰了你我的兴致。”
丁氏看了眼曹操,就忙碌起来,“说起来,很久没有跟府君对饮了,难得府上清净。”
“呵呵~”
听到这话的曹操笑了起来。
不多时,东西都准备好了。
曹操、丁氏对坐着,在曹操的注视下,丁氏为曹操斟酒,见丁氏这般,曹操倚着凭几,露出淡淡笑意。
跟丁氏待在一起,曹操能卸下所有防备与面具,很舒心,也很心安。
“夫人心里没有埋怨过为夫吧?”曹操接过丁氏递来的酒觞,眼神示意丁氏过来,嘴上笑着说道。
“埋怨你什么?”
丁氏起身朝曹操走去,端起酒觞,“埋怨你不着家,埋怨你纳妾,埋怨你忙各种事?要真是这样的话,妾身就不会待在家里了。”
“呵呵。”
曹操笑了起来。
“孟德,这些时日累坏了吧?”可丁氏说的话,却叫曹操收敛笑意,“我看你都长了不少白发。”
讲到这里,丁氏依偎到曹操怀里。
“怎么能不累呢。”
曹操长叹一声,伸手揽住丁氏,“朝中的一些人,跟袁绍眉来眼去的,他们啊,自始至终就没瞧的上曹氏。”
“而袁绍呢,对他的脾性,没有谁能比我更了解的了,这一次他是败了,惨败而归,但在他心里啊,肯定会再度起兵的,他可以败给所有人,但唯独不能败给我曹孟德,不,败给他眼里的曹阿瞒!!”
“在我眼里,他袁本初不及你万一!!”
丁氏抬起头来,眼神冷冷道:“说起来,他有什么骄傲的,一个庶子,不过是过继成了嫡子,要不是出生在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他袁本初什么都不是。”
“哈哈!!”
见丁氏如此,曹操大笑起来,“那是,跟我比起来他不行,而生养的长子,他依旧是比不过我。”
“说起来,子修的表现,还真是叫我心惊啊,特别是解决了广陵之战后,敢领着那么点兵马就北上,还把袁谭给打败了,这真是太叫我心惊了。”
“也不看看是谁的种,又是谁养大的。”
丁氏白了曹操一眼,“子修有此表现,我一点都不奇怪,跟你年轻时太像了。”
讲到这里,丁氏拿起酒觞。
“夫人要这样说,还真是。”
曹操喝下觞中佳酿,笑着说道:“这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子修也当父亲了,我也做了祖父了。”
“这不好吗?”
丁氏笑道:“人丁越兴旺,曹氏越安稳,当初你叫子修留在南阳,而没有带着一起回许都,现在想想,还是你想的对。”
“不埋怨我了?”
曹操放下酒觞,伸手将丁氏揽在怀里,“当初你可不是这样的。”
“早就不埋怨了。”
丁氏贴着曹操,笑道:“毕竟是妾身养大的,突然间离开,妾身这心里有些不舍。”
“你这不舍倒好。”
曹操大笑起来,“跟我商量都不商量,便把文烈他们全派去南阳了,这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分家了。”
“你是不知道啊,就因为你做的这件事,当初叫不少人来找我,非要把自家子弟给派到南阳去。”
“在父母身边,如何能成材?”
丁氏却道:“外人怎样想,妾身才不管,只要夫君没有多想,对妾身而言就够了。”
“是啊。”
曹操长叹一声,但脸上却露出复杂之色,而丁氏呢,则静静的依偎在曹操怀里,为这对父子,她真是操碎了心,没有一个叫她省心的!!
“夫人,你觉得我要真做了丞相,这对曹氏是好事吗?”不知过了多久,曹操言语间带着唏嘘道。
“是不是好事,妾身不知。”
丁氏轻声道:“这是夫君要考虑的,但妾身却知一点,能力压袁绍一头,把汝南袁氏倾覆掉,这对曹氏是好事!!”
“此前那一战,曹氏与袁氏彻底撕破脸了,而袁氏呢,是经过这些年,门下门生故吏少了不少,可与之有联系的却依旧很多。”
“袁氏不败,则势必会叫一些人多想。”
“也是这样,子修才会背着夫君,为夫君分忧吧,这孩子就这点不好,有什么事,不先讲出来,总想着先做出来。”
“唉~”
曹操轻叹一声,“过得真快,子修又要离开了,说实话,我这心里是有不舍的。”
丁氏眼眶微红起来。
“孩子大了,该摔打还是要摔打的。”但丁氏嘴上却说,“看着子修他们的变化,妾身还是挺高兴的。”
“夫人,你说稷儿,长的更像谁一些?”曹操低下头,轻抚丁氏道:“是像子修呢?还是像咱那位儿媳呢?”
“或许像子修多一点吧。”
丁氏说道。
“呵呵~”
此间响起曹操的笑声。